白前(历代本草汇言)

白前

白前(鹅管白前,竹叶白前)

白前为萝摩科植物柳叶白前或芫花叶白前的干燥根茎及根。多系野生。主产于浙江、安徽、福建、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原植物生于滩边、江边砂砾处,甚至半浸于水中。喜温暖湿润气候,以土层深厚肥沃的的腐殖质土壤最宜生长。味辛、苦,性微温。归肺经。功效降气止咳、祛痰。临床用名有白前、蜜炙白前。

【本草汇言】

《名医别录》:味甘,微温,无毒。主治胸胁逆气,咳嗽上气。

《药性论》:臣,味辛。兼主一切气

《日华子本草》:治贲豚肾气,肺气烦闷,及上气。

《开宝本草》:味甘,微温,无毒。主胸胁逆气,咳嗽上气。

《本草衍义》:白前

内容:保定肺气,治嗽多用。白而长于细辛,但粗而脆,不似细辛之柔。以温药相佐使,则尤佳。余如经。

《汤液本草》:白前

内容:气微温,味甘,微寒。无毒。

《本草》云∶主胸胁逆气,咳嗽上气。状似白薇、牛膝辈。

《衍义》云∶白前保定肺气,治嗽多用,白而长于细辛,但粗而脆,不似细辛之柔。若以温药相佐使则尤佳。仲景用。

《本草蒙筌》:白前

内容:成州白前 ,舒州白前

味甘、辛,气微温。无毒。出江浙蜀川,生洲渚砂碛。叶如柳树叶,苗似芫花苗。根粗长与牛膝颇同,但坚脆(音翠)而柔软鲜有。凡资入药,秋后采根。甘草汤浸一宵,折去傍须焙用。咳嗽上气能降,胸胁逆气堪驱。气壅膈,倒睡不得者殊功;气冲喉,呼吸欲绝者立效。仍治气塞咽嗌,时作水鸡声鸣。故古人气嗽方中,每每用之不遗,亦以其善主一切气也。又能保定肺气,温药佐使尤奇。

(谟)按∶白薇、白前,近道俱有。苗茎根叶,形色颇同。倘误采收,杀人顷刻,必辨认的实,方入药拯 。白前似牛膝,粗长坚脆易断。白薇似牛膝,短小柔软能弯。仍噬汁味相参,庶不失于差误。此医家大关键,匪特一药为然。凡相类者,俱不可不细察尔。

《本草纲目》:白前色白而味微辛甘,手太阴经药也。长于降气,肺气壅实而有痰者宜之。若虚而长哽气者, 不可用也。仲景治嗽而脉浮,泽漆汤中亦用之,方见《金匮》,药多不录。降气下痰。(又名嗽药)。

《本草经疏》:白前感秋之气而得土之冲味,故味甘辛,气微温。苏恭又谓微寒。性无毒,阳中之阴,降也。入手太阴肺家之要药。甘能缘,辛能散,温能下。以其长于下气,故主胸胁逆气,咳嗽上气二病。皆气升气逆, 痰随气壅所致,气降则痰自降,能降气则病本立拔矣。微温,微寒,见人参条下。

简误:白前辛温,走散下气之药,性无补益。凡咳逆上气,咳嗽气逆,由于气虚气不归元,而不由于肺气 因邪客壅实者,禁用。《深师方》中所主久咳上气,体肿短气胀满,当是有停饮、水湿、湿痰之病乃可用之。病 不由于此者,不得轻施。

《雷公炮制药性解》:白前

内容:味甘辛,性微温无毒,入肺经。主下气,除嗽气,寒呃上冲,不得睡卧,气逆冲喉,呼吸欲绝,腹中时时作水鸡声。甘草水浸一宿,去头须子,焙干用,忌羊肉。

按∶白前色白味辛,故入肺经,专主一切气证。

《本草乘雅半偈》:白前

内容:(别录下品)

【气味】甘微温,无毒。

【主治】主胸胁逆气,咳嗽上气,呼吸欲绝。

【核】曰∶生州渚沙碛上,苗高尺许,叶似柳,或似芫。根似白薇,或似细辛。粗长坚直,色白微黄,折之易断者白前也;细短柔韧,色黄微白,折之不断者白薇也。修事,用生甘草水浸一伏时;漉出,去头须了,焙干收用。

【 】曰∶在色为白,在脏归肺矣。前者坐而至,不行而进也,当入手太阴、阳明,足阳明,为治咳之君主药。经云∶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太阴阳明。又云∶白脉之至也,喘不行焉,则为厥为积矣。大明主奔豚,及肾气,亦即下实上虚之象乎。然则白薇功力,三因并施,脏腑咸入,腠理皮毛,靡不前至,盖以功用为名也。

(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何也?歧伯对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帝曰∶愿闻其状。歧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脏各以时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则为泄、为痛。乘秋,则肺先受之;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帝曰∶何以异之?歧伯曰∶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仲介介如梗,甚则咽肿喉痹;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 下满;脾咳之状,咳则右 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帝曰∶六腑之咳奈何?安所受病?歧伯曰∶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矢;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

《本草易读》:白前

藉苦辛以降气行痰。仗微寒而清金除热。(白前其根形似北沙参。色白性寒。故功用亦相似。专入肺家。长于降气下痰。非肺有壅实者不相宜。不如北沙参之养阴清热。略有补性耳。)

《本草崇原》:白前根(附)

内容:气味甘,微温,无毒。主治胸胁逆气,咳嗽上气,呼吸欲绝。(《别录》附。)(陶弘景曰,白前出近道,根似细辛而大,色白,不柔易折。苏恭曰∶苗高尺许,其叶似柳,或似芫花,根长于细辛,白色生洲渚沙碛之上,不生近道,俗名石蓝,又名嗽药。马志曰∶根似白薇、牛膝辈。陈嘉谟曰∶似牛膝粗长坚直,折之易断者,白前也。似牛膝细短柔软,折之不断者,白薇也。近道俱有,形色颇同,以此别之,大致差误。)

寇宗曰∶白前能保定肺气,治嗽多用,以温药相佐使尤佳。李时珍曰∶白前色白而味微辛甘,手太阴药也。长于降气,肺气壅实而有痰者宜之。若虚而长哽气者,不可用。张仲景治咳而脉浮者,泽漆汤中亦用之。愚以泽漆汤方有紫参,复有白前,故因紫参而附白前于此也。白前虽《别录》收入中品,而仲祖方中先用之,则弘景亦因古方录取,但出处不若《本经》之详悉,学人须知之。

《本草备要》:白前

内容:泻肺,降气,下痰

辛甘微寒。长于降气下痰止嗽,治肺气壅实,胸膈逆满。虚者禁用。似牛膝、粗长坚直易断者,白前也;短小柔软能弯者,白薇也(近道多有,形色颇同,以此别之)。去头须,甘草水浸一伏时(即一昼夜),焙用。忌羊肉。

《本经逢原》:甘辛微温,无毒。

时珍曰:白前入手太阴,长于降气,肺气壅实而有痰者宜之。《金匮》治咳嗽而脉沉者,用泽漆汤,以中有 白前也。《深师》治久嗽上气体肿,短气倚息不得卧,常作水鸡声者,用白前汤。《外台》治久嗽吐血,用白前、 桔梗、桑白皮、甘草,皆取其下气耳。若虚嗽常哽气者,不可用也。白前较白薇稍温,较细辛稍平,专搜肺窍 中风水。非若白薇之咸寒,专泄肺胃之燥热;亦不似细辛之辛窜,能治肾肝之沉寒也。

《本草从新》:白前

内容:泻肺降气、下痰。

辛甘微寒。长于降气、下痰止嗽。治肺气壅实。(喉中作水鸡声者、服之立愈。)胸膈逆满。肺实者宜。否则忌也。似牛膝。粗长坚直。脆而易断者。白前也。短小柔软。能弯不断者。白薇也。(近道多有、形色颇同、以此别之。)去头须。甘草水浸一伏时。焙用。忌羊肉。

《得配本草》:白前

内容:一名嗽药

忌猪羊肉、菘菜、饴糖。

辛、甘、微寒。入手太阴经气分。下胸胁逆气,咳嗽上气,呼吸喉中作水鸡声。(痰气壅盛也。)配紫菀、半夏、大戟,治久咳上气。(体肿、短气、胀满,昼夜不得卧,喉中常作水鸡声。)配桔梗、桑皮,治久嗽吐血。佐苍术,治湿肿。焙研为末,温酒服二钱,治久嗽呷不得眠。去头须,以生甘草水浸一宿,焙用。味苦者非真也。似牛膝粗长而坚直易断者,白前也。短小柔软而能弯不断者,白薇也。气虚,虚痰,二者禁用。

《本草求真》:[批]搜肺中风水。

白前专入肺。甘辛微温,为降气祛风除痰要药。缘人气实则痰壅,痰壅则风作,风与痰气胶固,则肺因尔 不宁,而有喘嗽喘促体肿之病矣。非不用此以泄肺中实痰风邪,则气曷降,而嗽曷止,是以《金匮》用以治咳嗽 脉沉,深师白前汤用此以治久咳上气,《深师方》体肿短气胀满,昼夜倚壁不得卧,常作水鸡声者,白前汤主之。白前二两,紫菀、半夏各三两,大戟七合,煮取温服,禁食羊肉、饴糖。皆取降肺除痰之意。非若白薇气味咸 寒专泄肺胃燥热,细辛辛热专发肾中寒邪也。此惟实者用之,虚者不宜用耳。

《本经疏证》:别录白前主治,首言胸胁逆气。夫胸中固肺所治,胁则阴阳升降之道路也。次言咳嗽上气, 气升降之相随,即阴阳之分而合者也。升多降少,则或阴或阳皆能病之,如下之真阴不足,即无以召上之阳而气不降,上之真阳不足,即不能生下之阴而气亦不降,此皆属虚,固非白前辈所能治。惟后天之病,外邪所感,如痰热上壅奔豚上冲之类,所谓上实下虚,下实上虚者,随其所主而以是为先导,庶几近之,此其所当然,固 如是矣。其所以然,卒未明也。予谓白前与白薇,形本相似,故其功能亦复相似。但一虽柔软,以其味咸苦,更加以气平,故力反能自上抵下;一则粗长坚直,绝似力益猛者,然脆而易折,究竟进锐退速,且味甘微温,自然降力觉缓,是其形质受牵制于气味,即遂其所欲诣,亦不过自上及中止矣。虽然,方其胸胁逆气咳嗽上气之际,纵使咸苦而平,直达于下之白薇,终不能参一臂之助,以其柔软故也。而此则坚刚俊爽,一往无前,不过不能耐久,乘兴而行,兴尽即止耳。若如泽漆汤之治咳而脉沉,在上并以生姜之横散,紫参之下泄,在下并 以桂枝之止逆,泽漆之收水,偏得成其治下之功,又可谓仅及中乎。剪裁之妙,辅相之宜,原用药之权衡也。

《本草便读》:白前

藉苦辛以降气行痰。仗微寒而清金除热。(白前其根形似北沙参。色白性寒。故功用亦相似。专入肺家。长于降气下痰。非肺有壅实者不相宜。不如北沙参之养阴清热。略有补性耳。)

《本草撮要》:【白前】

内容:味甘微辛。入手太阴经。功专降气下痰。得桔梗、桑皮治咳嗽吐血。去头须。甘草水浸一昼夜。焙用。忌羊肉。

《本草分经》:辛、甘,微寒。降气下痰,止嗽,治肺气壅实。

《本草择要纲目》:白前

【气味】甘微寒无毒。

【主治】胁逆气。胸逆气。呼吸欲绝。降气下痰。手太阴也。然长于降气。肺气壅实而有痰者宜之。若虚而兀兀硬气。则不可用之以泄化源。

《饮片新参》:

形色:皮色淡红,内黄中空。

性味:苦香微寒。

功能:降肺气,化热痰,治胸闷咳喘。

分量:一钱至三钱。

用法:炒用。

禁忌:外感寒嗽,及肺虚者忌用。

【来源产地】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此药出近道,似细辛而大,色白易折。主气嗽方多用之。

《中药大辞典》
为萝藦科植物柳叶白前或芫花叶白前的根及根茎。8月挖根,或拔起全株,割去地上部分,洗净,晒干。
柳叶白前:生长于溪滩、江边砂碛之上或山谷中阴湿处。分布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广西、广东、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芜花叶白前:生长环境及分布与柳叶白前同。两者常群生一起。

【炮制】

《雷公炮灸论》
雷公云:凡使,先用生甘草水浸一伏时后,漉出。去头、须了,焙干,任入药中用。

《中药大辞典》
白前:拣去杂质,洗净泥土,稍浸泡后捞出,润透,切段,晒干。
蜜白前:取白前片用炼蜜加水适量拌匀,文火炒至蜜汁全部吸干,呈老黄色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白前片100斤,用炼蜜25斤)

【现代药理研究】

1.白前有祛痰、镇咳、平喘作用。

2.白前有抗炎作用。

(整理、媒体/全思捷)

(校对/小K)

▼点击查看药典
(0)

相关推荐

  • 前胡和白前,功效有何区别?

    前胡,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的干燥根. 药性:苦.辛,微寒,归肺经. 特性:苦泄辛散,微寒能清,专入肺经.既能疏风清热.宣散肺气,又降气祛痰,多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或痰热阻肺之咳喘. 前胡因苦泄辛散微寒,阴虚 ...

  • 芒硝(历代本草汇言)

    芒硝 芒硝为硫酸盐类矿物芒硝族芒硝,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主含含水硫酸钠(Na2SO4·10H2O).主产于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芒硝多生于海边碱土地区.矿泉.盐场附近及潮湿的山洞中.将 ...

  • 紫草(历代本草汇言)

    (紫丹.茈萸.鸦衔草.地血.紫芙) 紫草为紫草科植物紫草和新疆紫草的根.主产于辽宁.湖南.湖北.新疆等地.原植物生于草地.草甸.向阳山坡.灌丛或林缘.味甘,性寒.归心.肝经.功效凉血活血.解毒透疹.临 ...

  • 丹皮(历代本草汇言)

    牡丹皮 牡丹皮(丹皮.牡丹.鹿韭.鼠姑) 牡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多系栽培.主产于山东.河南.安徽.河北.陕西.湖北.四川等地.原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较耐寒.耐旱.怕涝.怕高温.忌强光.以土 ...

  • 生地黄(历代本草汇言)

    生地 生地黄(生地.地髓.芑.苄) 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怀庆地黄或地黄的根.栽培或野生.主产于河南.河北.内蒙古.东北等地.原植物 多为栽培,或野生于山坡及路旁荒地.喜温暖气候,较耐寒,以阳光充足.土层 ...

  • 白鲜皮(历代本草汇言)

    白鲜皮(白藓皮.白藓.白羊鲜,白膻.地羊鲜.金雀儿椒) 白鲜皮为芸香科植物白鲜的根皮.主产于辽宁.河北.四川.江苏等地.原植物生于山坡及灌丛中.味苦,性寒.归脾.胃经.功效清热解毒.除湿止痒.临床用名 ...

  • 芦根 (历代本草汇言)

    芦根 芦根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地下茎.我国各地均产.原植物生于河流.沼泽岸边浅水中.喜温暖湿润气候, 耐寒,以以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河流.沼泽岸边浅水中最宜生长.味甘,性寒.归肺.胃经.功效清热生 津 ...

  • 山慈菇(历代本草汇言)

    山慈菇(金灯.鬼灯檠.无义草.朱姑.鹿蹄草.山慈菰) 山慈姑为兰科植物杜鹃兰和独蒜兰的假球茎.前者主产于黄河流域及西南.华南等地:后者主产于西南地区.味辛.性寒,有小毒.归肝.胃经.功效清热解毒.消痈 ...

  • 熊胆(历代本草汇言)

    熊胆 熊胆为熊科动物棕熊和黑熊的干燥胆汁.前者主产于东北.华北.陕西.四川.云南.青海.新疆.甘肃等地:后者主产于华北及东北地区.味苦,性寒.归肝.胆.心经.功效清热解毒.止痉.明目.临床用名熊胆. ...

  • 漏芦(历代本草汇言)

    漏芦 漏芦(野兰) 漏芦为菊科植物祁州漏芦或禹州漏芦的根.前者主产于东北.华北.西北:后者主产于河南.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味苦,性寒.归胃经.功效清热解毒.消痈肿.下乳汁.临床用名漏芦. 漏芦:烂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