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发年终奖、加班费不收税……马克龙能平息“黄马甲”运动吗?

上月中旬以来,“黄马甲”运动在法国演成了“周播剧”。这场运动没有“导演”和“剧本”,“演员们”都是“跟着感觉走”,因此没人知道剧情怎么发展。

先看一些图片感受一下

虽然第四波抗议风潮最终以135人受伤、1000余人被捕逐渐落下帷幕,但这并不意味着结束。

“黄马甲”运动的导火线是法国宣布增加燃油税。12月10日晚,法国总统马克龙发表了万众瞩目的电视讲话,公布了满足“黄马甲”诉求的具体措施,如提高最低工资,鼓励发年终奖,加班费不收税,为低收入退休者减负,加强社会讨论等。

引燃“黄马甲”运动的深层原因是什么?马克龙公布的这些措施能直击痛点,平息这场运动吗?五个视角,带你了解。

战争剧

法国人骨子里深植革命基因,以热爱街头运动闻名全球。尤其是在政府推出某项有争议的改革措施之后,相关利益群体必然上街抗议。

自马克龙就任法国总统以来,法国已经爆发过两次人数超过30万的大型抗议活动,分别针对马克龙政府推行的劳动法改革和公务员改革。

而此次“黄马甲”运动完全超出了一般游行示威的可控范围,局部火爆程度被媒体形容为“内战”。

▲ 来源/观察者网

巴黎市中心成为了硝烟弥漫的“主战场”,警察和示威者打作一团,催泪弹和焚烧物的浓烟、高压水柱、乱石在空中交织,商店橱窗、历史文物成为暴乱者破坏的对象,有人高声叫嚣“冲进爱丽舍宫”。

▲ 巴黎市中心一群穿黑衣黄背心的蒙面暴徒闯入凯旋门博物馆,砸烂了位于入口处象征法兰西共和国的玛丽安雕像,破坏馆内藏品。(来源/环球时报)

如果说第一场运动中的破坏分子主要是趁机滋事的极端组织,如臭名昭著的“黑色方阵”,那么之后的施暴者不乏被煽动、激怒的普通民众。

据法内政部统计,首轮参加人数约28.8万,之后均在10万左右,但暴力程度不断升级。在“黄马甲4.0”当日,法政府不惜派遣近9万警力、12辆防爆装甲车坐镇,使用“杀手锏级”GLI-F4催泪瓦斯维持秩序,提前逮捕大量极端分子,勉强保障了12月8日的“相对平静”。

巴黎检方表示,目前仍有千名涉暴嫌疑人在接受审讯。

生活剧

反抗现实生活的压力是此次运动的核心诉求,燃油税上涨是压垮法国普通百姓底线的最后一根稻草。

据法国《世界报》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996年至2016年,法国人均月收入中位数从1440欧元(约合11296元人民币)升至1730欧元(约合13570元人民币),增幅无法平衡通货膨胀,而大部分农民、手工业者、工人、普通领薪者、小商贩等群体的收入还低于该中位数。

▲ 12月1日,巴黎富人区街头的车辆被示威者袭击。

20年间,10%最富有人群月收入增长近1000欧元(约合7844元人民币),而10%最贫困人口月收入仅增长100欧元。

购买力不增反降,社会贫富差距扩大成为法国社会的“定时炸弹”。

▲ 据《纽约时报》和《金融时报》的最新数据,法国失业率仍在9%以上,高于欧盟平均水平。(来源/观察者网)

在全球原油价格上涨背景下,法国家用天然气、柴油和汽油价格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间分别上涨21%、22.6%和14.6%。

法国中低收入家庭对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动异常敏感,对不断飙升的油价和马克龙上台后削减的5欧元住房补贴怨声载道。

▲ 来源/观察者网

然而,马克龙政府为增加财政收入和推动“能源转型”计划,决定自2019年1月起针对燃油开征继消费税和增值税之外的第三税种,即二氧化碳税。

目前法国柴油和汽油每升价格分别为1.46欧元和1.55欧元,显著高于欧盟均价1.33欧元和1.39欧元。

法国政府的加税,哪怕只是几分几厘,都足以让民众内心的火药桶分分钟爆炸。

情感剧

反对马克龙政府的“剥削”,使法国普通百姓找到了强烈的情感和身份标签,即“被共和国遗忘的人民”。

这种“共情”使一场无领导、无政党、无主义的运动在几周内发酵成不可收拾的“草根革命”。这也是为何不少抗议者是“第一次走上街头”,甚至不惜从远郊区驾车赶来“占领香榭丽舍大街”。同时也是这场运动暴力升级,民众支持率却保持在73%的原因。

在局面无法收场之时,马克龙政府放下前期的强硬态度,打出“感情牌”,不断向民众“表白”。总理菲利普宣布“悬置燃油税上涨”,并表示“政府不会对民众疾苦装聋作哑”。

马克龙感慨“当怨恨出现时,也是人们希望得到爱的表现”,并于12月10日晚发表了万众瞩目的电视讲话。▼

马克龙强调对暴力行为零容忍,苦口婆心诉说法国社会问题由来已久,表示理解那些“没有正常生活、无力找看护、月底捉襟见肘,没有希望的单身母亲”的愤怒,也理解那些“一生都在工作,经常要靠孩子救济的低收入退休者”的愤怒。同时反省了自己曾经“伤人的言论”,公布了满足“黄马甲”诉求的具体措施,如提高最低工资,鼓励发年终奖,加班费不收税,为低收入退休者减负,加强社会讨论等,最后以“一切为了民众”结束演说,期待“再次找到通往民众心中的路”。

▲ 12月10日晚上,法国勒芒附近的“黄衫”在收看总统的电视讲话。(来源/法新社)

政治剧

以上剧目均以马克龙改革为背景。

2017年,马克龙以改革家姿态上台,深知法国结构性病灶,上任后火速铺开各项改革,为富人减税,松绑劳动法,触动公务员和国企“铁饭碗”,希望解放经济活力,带动就业增长。同时,在国际舞台上,马克龙也非常活跃,他立志重树法国大国地位,并在欧洲建设、气候变化、反恐等领域发挥旗手作用。

马克龙的理想和路径均无可厚非,他也确实在国内改革议题上取得了突破,在国际舞台赢得了肯定,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膨胀了其自信,草率推动此次燃油税上调,低估了民众的反弹。

▲ 12月10日,法国巴黎,法国总统马克龙、法国总理菲利普及其他政府高级官员在爱丽舍宫会见工会、雇主组织代表和地方民选官员,协商解决法国国内正在蔓延的“黄背心”危机。

曾经对马克龙抱有幻想的法国民众尚未感受到改革的红利、生活水平的改善,却要以“为了地球”这种名义再掏腰包,大呼“上当”,决心让这个“富人总统”“小偷总统”从神坛狠狠摔下来。

▲ 站在“马克龙下台”标语前的马克龙

马克龙的支持率从上台时的66%已跌至现在的17%。此外,法国党争文化深厚,对马克龙又嫉又恨的反对党们绝不会错过火上浇油的好机会,虽不是运动的幕后黑手,但成为了运动扩大化和暴力化的加速剂。

悬疑剧

截至目前,马克龙的“真心”已表,“大礼包”已送,期待民众们签收后能过个平静的圣诞节。但部分民众似乎并不满足,直直盯着马克龙“口袋底”的巨富税和劳动法,希望政府能将这两项改革倒退回去。

对于马克龙,这几乎不可能,如果吐出好不容易取得的胜利果实,即使坐得稳总统宝座,也断送了政治前途。

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曾写过:“历史证明,群体力量具有纯粹的破坏力,当文明的结构腐烂,使其倒塌的总是民众,但文明的构建却是民众无法独立构建的东西。”

马克龙政府能否安稳渡过此次危机,继续医治这个尚未彻底“腐烂”的法国?抑或“黄马甲”运动会发展成一场“大革命”?

作为观众,我们不敢妄下任何结论,只能静观剧情的下一步发展。

撰文 / 慕阳子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编辑 / 张晶

图片 / 网络

美编 / 曦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