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名医方系列(245)陈姓名医一方集(上)25首】
1.百口开关饮(陈沫金方)
【处方】紫硇砂6克,硼砂6克,鹅管石10克,青礞石5克,代赭石10克,柿霜10克,急性子10克,川牛膝10克,威灵仙10克。
【用法】前6味均碾为极细粉末,后3味,水煎后取汁,掺入前6味药粉,趁热加入藕粉、蜂蜜适量,加温后搅拌均匀,成糊状,用小勺子慢慢放入口中,缓缓呑服,一杯药分3小时服完。
【功效】通关、软坚、散结。
【主治】食管癌吞咽困难,不能进食。
2.通阳益气汤 (陈瑞春方)
【处方】桂枝10克 灸甘草10克 生黄芪20克 西党参15克
【功效】温通心阳,益气补虚。
【主治】心阳不足,虚赢少气所致的心悸、胸闷气短,少气懒言,脉虚或有间歇,舌质谈,苔薄润。
【加减】胸闷痰阻,加瓜萎壳、法半夏、薤白;恶寒身倦,气不足息,加制附片,重用生黄芪30—60克;心前区疼痛,加郁金、丹参、川芎,或以金铃子散(延胡、川楝子等分,每服5一10克,每日l一3次);脉息间歇,或叁伍不调,加生龙牡,代赭石;失眠、心悸等,合甘麦大枣汤(多用浮小麦20—50克)加酸枣仁、柏于仁;痰热阻隔,舌苔黄腻,合黄连温胆汤。
3.小儿遗尿宁方(陈昭定方)
【处方】益智仁9克,覆盆子9克,肉桂3克,鸡内金12克,麻黄5克,银杏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2周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最好在晚饭后不喝或少喝饮料或开水,临睡前一定排尿。
【主治】温肺肾,运脾胃,止遗尿。
4.调肝化瘀汤(陈勇毅方)
【处方】柴胡10克,白芍12克,黄芪15克,丹参12克,栀子10克,三七粉3克(分吞)。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用。
【功效】调肝解郁、化瘀通络。
【主治】治疗老年性血管性痴呆、健忘等,症见记忆力减退、情志不遂、神疲乏力、反应迟钝等,属肝郁血瘀者。
5.柴葛解肌汤加减(陈光发方)
【处方】柴胡15克,葛根15克,白芷10克,桔梗12克,元参15克,理石25克,赤芍12克,生草10克,双花15克,连翘15克,山甲15克,川芎10克,川军5克,茵陈15克,苦参15克,黄柏15克,公英15克,地丁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辛凉解肌表邪气。
【主治】风寒外袭,营卫失调,风热湿邪客于肌腠,使皮肤失去濡养而致病。
6.行血顺气方(陈国新方)
【处方】红花、当归、桃仁、香附、延胡索、赤芍、川芎、乳香、丹参、青皮、生地黄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温服。
【功效】顺气行血。
【主治】用于妇女瘀血凝滞,日久不治则成癥瘕,并兼有热结下焦者或有寒袭下焦者。此症必时时作痛,或小腹板急。
【加减】带下色黄者,酌加黄柏、苦参、椿白皮、墓头回以清热利湿止带;气虚少力神疲者,酌加黄芪、党参、大枣、炒白术以健脾补气。
7.三步方(陈允望方)
【处方】炒白芍、焦白术、煨葛根、薏苡仁、焦山楂各30g,炮姜5g,炒鸡内金、桂枝、木香、甘草各10g。
【用法】用分步治疗法:因患者就诊时均有腹痛、腹泻、脓血便及里急后重等肠道积滞较重的症状,故第一步应通下为主,兼顾其虚。在基本方药基础上加大黄10g、槟榔20g、厚朴15g。使患者服药后排便次数增加,并根据患者情况适当调整大黄及槟榔用量,以患者大便爽快为止,这阶段一般应服5~8剂。经用通下法后,患者感觉腹部较前舒适,大便较以前爽快时即可进入第二步治疗。去大黄、槟榔、厚朴,加入延胡索、罂粟壳、乌药各10g、草蔻5g、煨生姜30g,以温中行气止痛,调理肠胃功能,这一阶段一般服药10~15剂。第三步治疗在第二步治疗基础上加党参20~30g、炒扁豆、炒山药各30g,以加强益气健脾助运的功能,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而达到治愈的目的,这一阶段坚持服药20剂以上。
【功效】温通,健脾助运。
【主治】溃疡性结肠炎
8.哮喘通用方(陈耀堂方)
【处方】蜜炙麻黄、光杏仁各9克,生、熟地各12克,山萸肉6克,五味子、干姜各3克,旋覆花9克(包)、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补肾纳气、止咳平喘。
【主治】肾气不足的哮喘,也可用于支气管哮喘。
【加减】寒加附片、黑锡丹(包煎)各9克;热加黄芩、地龙、桑白皮各9克;阴虚,加沙参、麦冬各9克;痰多,加白矾6克,半夏9克;痰不易咳出,加白芥子、炙远志各6克;动则喘甚,加补骨脂、核桃肉各9克;湿重,加川朴、半夏各9克;过敏引起者,加凤凰衣,蝉衣各4.5克,露蜂房6克;感染重者,加鱼腥草30克,四季青9克,野荞麦根30克;纳食量少,食后作胀而喘更甚者,加薤白4.5克。针刺鱼际穴,常可收到立止咳喘之奇效。
9.木香蜈蚣散(陈继戎方)
【处方】广木香10g,蜈蚣3条。
【用法】共研细末,分3次服,大人白酒冲服,小儿煮甜酒服。可连服数十剂。
【主治】睾丸一侧或两侧肿大而痛者。
10.痛泻要方合葛根芩连汤加味(陈进方)
【处方】苍、白术各10g,白芍15g,陈皮10g,防风15g,柴胡10g,枳壳15g,葛根10g,黄芩10g,黄连3g,川芎10g,香附10g,金银花15g,连翘10g,藿香15g,槟榔10g,肉桂3g,干姜10g,生山楂15g,神曲20g,甘草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抑肝扶脾,清热利湿。
【主治】溃疡性结肠炎
11.解邪化饮方(陈伯元方)
【处方】参须5克(加蒸兑),麦冬10克,前胡10克,杏仁10克,法夏10克,陈皮5克,吴茱萸6克,黄连2克,砂仁5克,茯苓15克,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3枚
【主治】呕吐
12.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陈茂梧方)
【处方】瓜蒌实30g 法半夏30g 薤白头15g 嫩桂枝15g 石花30g 肿节风30g 鸡血藤3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功效】宽胸理气,除湿祛痰。
【主治】胸背胁肋疼痛,气促,咳嗽,咳血,吐脓血痰等症
13.生蒲黄汤(陈达夫方)
【处方】生蒲黄25克,旱莲草、藕节各30克,丹参20克,丹皮、生地、郁金各15克,荆芥炭、山栀子各10克,川芎、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凉血止血,活血化瘀。
【主治】血灌瞳仁。适用于眼内出血症。
【加减】热象偏重者,加元参、茅根、侧柏叶、茜草炭;出血多者,加仙鹤草,血余炭、百草霜;肝阳上亢者,加夏枯草、石决明、天麻、钩藤;心脾气虚者,加人参、黄芪;如果心肝两经热邪极重,可合犀角地黄汤。
【来源】陈达夫,《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14.降压方(陈真一方)
【处方】扁豆花15g,杜仲10g,枯黄芩10g,怀牛膝10g,白芍10g,生地黄15g,玄参15g,苦参6g,云茯苓15g,菊花10g,金银花10g。
【功效】 平气逆,清血热、利二便。
【主治】用于高血压。
【加减】 若便秘较重而邪气实者,加大黄10g;正气虚者,加当归10g,淡肉苁蓉10g。若内风欲动者,则加地龙10g,龙骨15g,牡蛎15g,每多良效。
15.穿通汤(陈丽方)
【处方】忍冬藤30g、马鞭草30g、生甘草15g、皂角刺15g、茯苓15g,痛经严重者加失笑散、延胡索各12g,制没药6g,丹参30g;带下黄臭者加苦参10 g,白头翁12g;输卵管积液明显者加生薏苡仁30g,土茯苓20g。
【用法】保留灌肠
【主治】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
16.治寒凝痛经方(陈泽霖方)
【处方】肉桂3~6克,小茴香6克,制香附、当归各9克,川芎6克,赤白芍各15克,青陈皮各9克,阿胶、艾叶各9克,益母草30克,乳香、没药各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温服)。
【功效】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主治】痛经(证属寒凝血瘀型)。
【方源】陈泽霖《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17.抑肝扶脾方(陈咏方)
【处方】炒白术、白芍各30~45g,防风15~30g,陈皮15~20g,茯苓、山药各20g,郁金15g,柴胡20~30g,木香9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1个月为一个疗程。
【功效】泻肝实脾。溃疡性结肠炎
【主治】溃疡性结肠炎
18.老年阴道炎外洗方(陈明安方)
【处方】蛇床子30克、百部15克、鹤虱12克、苦参12克、雄黄12克
【制法】水煎法。
【用法】每日1剂,2次煎液混合,分2次外洗。
【主治】阴痒(老年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
19.健脾化湿方
【处方】苍术10克,神曲10克,麦芽10克,苡米10克,泽泻10克,扁豆10克,益智10克,法夏10克,厚朴10克,升麻6克,菖蒲6克,甘草3克
【主治】失眠
20.排血汤(陈国秀方)
【处方】当归、赤芍、川芎、丹参、黄芩各12克,景三七30克,生地、金银花、丹皮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凉血,消肿止血。
【主治】眼内出血(如视网膜出血,玻璃体积血,前房积血等)。中医称之为“血灌瞳仁”。
【加减】临床运用,可根据病情适当加减。如热甚者,加茅根、大小蓟一类;寒者,加温中散寒的肉桂、炮姜,并能促进血行;阴虚者当滋阴养血以固本;若舌质深红发紫或见紫斑点者,须伍以桃仁以强化逐瘀之力。
【方源】陈国秀《中医杂志》(10)1990年
21.化癌散(陈茂梧方)
【处方】天然牛黄8克,田三七粉200克,藏红花80克,冬虫夏草12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分成50包。每日1包,温开水送服,连服100包。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祛邪。
【主治】肝癌。
【方源】陈茂梧《豫章医萃——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精选》
22.感冒立愈汤(陈有恒方)
【处方】桂枝、白芍各10克,厚朴5克,杏仁10克,莱菔子7.5克,白前10克,炙麻黄5克,蜈蚣2条,全蝎7个,生姜3片,大枣3枚。
【用法】取上药加水300毫升,武火煎至150毫升,日分2次口服。每日1剂。
【功用】宣肺豁痰,调和营卫,镇痉熄风。
【主治】风寒感冒引起的高热,喘咳,抽搐。
【加减】凡外感缠绵难愈,或表虚不固,屡犯外感而症状前后相似,必有深藏隐匿之邪,宜于方中加入山甲、皂刺、蜂房、黄芪。黄芪一味,古人谓之“补虚,主小儿百病”。黄芪托邪外出,山甲,蜂房,皂刺则能搜剔无余,然后议补,方能百发百中。若不搜尽伏邪,病家必不受补。小儿喘咳病恒多缠绵难愈,能知此法,可令速效。
【方源】陈有恒《中国中医药报》1990年
23.黄芪龙牡汤(陈达中方)
【处方】黄芪30克,生龙骨、生牡蛎各20克,浮小麦18克,五味子9克,地骨皮20克,炒白芍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益气敛阴,和营止汗。
【主治】盗汗。
【加减】气虚重者,加党参30克或北沙参30克;舌红、热象明显者,加生地15克,知母12克,黄芩9克;便秘,苔黄腻者,加大黄6克,茯苓12克;肢体麻木者,加鸡血藤30克。
【方源】陈达中《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24.疏肝解郁活血汤(陈南扬方)
【处方】柴胡10克,枳实10克,白芍10克,制香附10克,广郁金10克,玄胡索10克,甘草6克,炙乳香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疏肝理气解郁,活血化瘀止痛。
【主治】肝郁气滞,络脉瘀阻。
25.胃癌中晚期方(陈长义方)
【处方】羚羊骨、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威灵仙、黄芪各100克,大黄、木香各60克,核桃树枝、石斛、炮山甲、砂仁、山豆根、蜂房、马鞭草、地骨皮各50克。
【用法】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每服1丸,日3次。
【功效】解毒散结,益气养阴。
【主治】胃癌中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