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硬核了!不走寻常路拍片,还是网飞厉害

外星文明,一直是影视剧热衷于表现的题材之一。

从人畜无害的ET,到纯净优雅的异形,再到热衷于拯救地球的超人。

什么样的想象都有。

《异形》

最近,网飞又来掺和了一脚。

不是影视剧,而是源起于一个奇怪想法的纪录片——

如果把地球上的生物规则用在环境不同的外星球上,外星生物会是怎样?

在这个想法下,各种各样神奇的画面出现了。

进化出六只手的捕食者

往天上喷受精卵的的五足虫

不再需要肉体,只保留神经系统的外星智慧生物

想象力令人叹为观止。

而最骚的是,这些情景又都有理论依据,合情合理。

《外星世界》

Alien Worlds

2020.12.2

总地来说,这部纪录片致力于解释清楚两个问题——

其一,如果一个星球上有生命,那么这个星球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其二,如果这个星球条件很特殊,那么生命将会是什么形式?

>>>>双倍重力的世界

不管是多么遥远的星球,都和地球一样,会被一种力量所牵引——

重力。

至少目前来说是这样。

系外行星亚特兰斯,大小和重力都是地球的两倍。

因为重力过于强大,这个星球上空气分子的密度很高。

植物的种子可以漂浮在空中。

哪里有种子,哪里就有空中食草兽。

拥有六个翅膀的巨型食草动物,前后翼用来控制方向,中间的翅膀用来捕捉热气流。

空气足够稠密,可以让它们一直都生活在空中。

当然,空中也会有危险。

有植物,就会有食草动物。

有食草动物,也必然会引来作为猎食者的食肉动物。

空中食草兽的天敌,是一种看起来像翡翠色热气球的小虫。

这群小玩意虽然个头不大,但很懂得利用重力这一天然的力量。

它们会制造充满氢气的气囊,慢慢地升到高空中。

找准落单的食草兽且到达一定的高度后。

这群小虫子就会释放尾部的气体,借助重力自由落体。

获得速度后,俯冲而下,直指目标,上去就是一个飞舌舔背。

讲道理,这嘴,有异形内味了。

小虫子们的攻击也并不是次次都能得手。

但,即便是逃脱了小虫子的捕杀,有些食草兽很快也将难逃一死。

因为它们要繁衍后代。

当交配成功后,随着体重增加,雌性食草兽会降落到地面产卵。

而在这之后,她们永远也没办法再回到天空了。

>>>>冰火两重天

因为公转轨道离恒星太近,导致这个星球无法自转。

所以形成了星球上奇特的冰火两重天现象——

一侧是永远的白天,只有一片炽热的沙漠。

一侧是永远的黑夜,触目皆是冰冷的雪山。

​在冰火交界处,则是永远的黄昏,也是生命的发源地。

冰冷的融水从黑暗面流过来,将大地割出一道峡谷。

在峡谷这儿,生活着一种叫"五足虫"的生物。

它们雌雄同体。

一次交配,双方受孕。

因为凭此可以增加后代存活的几率。

它们拥有五足十目。

因为生存环境恶劣,需要它们眼观八方,时刻注意食物的出现。

它们还能因地制宜,长成不同的形态。

在峡谷,受精卵随风飘散。

有的会飘到冰雪世界,有的会飘到荒漠世界。

前者会进化成多毛的五足虫,以便防寒保暖。

后者会进化成瘦削的五足虫,以便快速行动。

在捕食的难度上,它们倒是相同的。

一个只能在烈日下争分夺秒地找水喝。

有时候好不容易找到了一滴,刚伸嘴,那水却掉在炙热的地上,蒸发了。

懵逼的样子实在让人心疼。

一个只能捡些地热池里涌出来的小虫吃。

还得靠坑蒙拐骗——把会发光的小虫抓在手里,装自己人。

生活不易,看来是所有生物都难逃的宿命。

>>>>两个太阳的星球

还记得《星球大战》里的双落日经典画面吧。

如果真的有两个太阳,星球上的生物会像电影里一样吗?

《外星世界》的制作组不这么想。

这颗星球名叫伊甸。

因为双太阳带来的更强的光合作用,生物变得更加多样,进化得也都更具竞争性。

开头提到的六手捕食者,就是因此而诞生。

不过,虽然这颗星球上动物和植物长得都奇形怪状。

但它们之间依然同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一样,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共生关系。

菌类让食草动物吃,也会产生异变让食草动物受到感染。

有毒的食草动物让食肉动物感染,食肉动物死亡后的尸体再反过来滋养菌类。

完整而平衡的闭环。

>>>>高智慧外星物种

土拉星球。

这里曾经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如今却荒芜了。

但生命还是能在这里生存。

因为这个星球上的智慧生物已经发展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它们已经不需要以肉体作为存在形态。

只需要神经组织被放在装有营养液的箱子里即可存活。

营养供给出现问题了,就由机器人负责维修和补给。

这些外星人不会老,不会死。

而且它们的神经可以互联,用蜂巢网络进行思考。

不过,即便文明和技术已经发达成这样,外星人还是会面临危机。

因为,土拉星球的恒星的年龄是太阳的两倍,已经到了燃尽的边缘。

恒星越来越不稳定,要不了多久就会波及到土拉。

外星人别无他法,只能选择放弃土拉星球,寻找新的星球进行殖民。

机器人是先驱部队。

它们先乘坐飞船来到一个新的星球,制造出足够的大气让行星变暖。

然后再把生活在圆盘温室里的外星人运送过来。

然而这也只是权宜之计。

它们只能一次次地搬家,直至恒星终于燃尽。

到那时,它们要么毁灭。

要么发展出了足以带着它们的居民穿越星系的技术,继续寻找殖民地。

或许,它们正在前往地球的路上......

这部纪录片的缺点和优点都十分明显。

先说缺点。

首先,里面关于外星世界的重复镜头很多,导致注水感相当严重。

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制作组没有经费的缘故。

其次,虽然打着介绍外星世界的名号。

但其实片子整体看起来更像是变异版的地球自然纪录片。

因为它本就是根据地球上生物的习性来想象外星生物是什么样子,会如何生存。

整个纪录片的内容编排上,也是先拍地球上的生物规律,然后再引申套用至外星世界。

比如五足虫的"欺骗手段"。

其实是源自于有些萤火虫会"男扮女装"来捕食的生物现象。

纯粹冲外星世界奇观来的观众也难免会觉得失望,因为并没有多少。

比如翠绿色小虫飞上天后猎杀食草兽的举动。

其实源自于猎鹰俯冲捕食的天性。

但如果你能接受这个设定,那么这部纪录片还是十分值得一看的。

一方面,尽管移植于地球上的生物规律。

但对于外星世界和生物的塑造,本片还是极富想象力的。

而且,外星世界的镜头虽然少,但这片子算是把钱都花在了刀刃上。

在放出来的镜头里,不管是生物还是场景,特效制作都十分精良。

只不过,有些镜头看着会有些惊悚就是了。

另一方面,这部片子也从反方面说明了地球和地球生物有多么神奇。

重力、水、氧气、生态系统、与恒星之间的距离......

你会发现,只要有一个方面的条件不太好,生命都很难存在。

但地球却很神奇地都满足了。

不过,话虽这么说。

人类对于外星世界的想象和探索却也从未停止过。

尽管探索了这么多年,我们仍然没有发现任何有关外星人的踪迹。

片中,有位科学家用了个比喻来形容人类对地外文明的探索。

他把外太空可能诞生生命和文明的行星比作成太平洋。

而人类每次对恒星的观察就像相当于从太平洋里捞一桶水。

这桶水里没有鱼。

就算再舀一百次,也还是会没有鱼。

可是谁能就凭此断定,太平洋里一定没有鱼?

这位科学家曾经和同事一起推算过宇宙中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总数。

大约在100亿兆颗左右。

那么问题来了。

除了地球,这100亿兆颗行星里没有一颗诞生了生命和文明。

这个说法,你选择相信,还是不相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