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点眼前的事,最近丁真火了,他纯净阳光的笑容,成了西藏一张最好的名片。有人开始查理塘的机票、酒店,有人开始规划起进藏路线。旅游宣传当然是件好事,但Sir不得不担心起另一个问题。他们翻山越岭,一路弯腰、俯身,却不是为了自己一个人的心灵,而是为了那片雪域的洁净。骑行的道路两边,到处是随意丢弃的空水瓶、罐头、动物尸体。可可西里无人区更是严重,明明周围连牧民都没有,可到处是人类留下的痕迹。
△ 截图来自@冬呱视频
开了一辆红色小三轮,带上家里的狗毛毛,背上补给,走了二十多天来可可西里。
一人一车一狗,听着多酷,但其实更多是不为人知的孤独。白天捡垃圾,用麻袋包好,叠放在垃圾桶边,等着不冻泉派出所来人的时候把它捎上。到饭点了跟太阳抢时间,下碗热面,放点胡萝卜、青椒就是难得的一顿热乎晚餐。入夜9点多,他把车停在路边,脱掉已经十多天没洗的鞋,跟这条路上唯一的同伴毛毛招呼了一声晚安,随即睡去。两个中年男人停下抽烟,他们很诧异,这么一个年轻小伙,在高原上过得这么潦倒。但这样的关心,又不是真正设身处地的理解,只是一句简单的寒暄。说了再多,他们也只有让他害怕的那第二种眼神,冷漠。
每次说到环保问题,哪怕照片就摆在眼前,依然有人会质疑。但事实上,志愿者捡起的垃圾,和过往车辆留下的相比,简直杯水车薪。镜头捕捉到公路上的一次堵车,不到10秒,一个纸团从敞开的白色小车窗里扔出。在镜头看不到的地方,还有货车司机扔出的带有黄色液体的塑料瓶,以及各种车里的游客吃剩的薯片包装、矿泉水瓶、自热小火锅、某牛罐头。捡回来后给它们分类,能卖的做好统计,找人帮忙运到驿站。“绿色江河”的志愿者陆琴,曾经以为垃圾捡了一次,高原从此就会变得更加纯净。可当她几个月后再来,发现曾经收拾干净的同一处地方,又扔来了垃圾。于是在每一个休息区当人形宣传牌,向大家普及不乱丢垃圾的环保观念。他们的努力,都是为了打破“人的悲欢并不相通”的那道壁垒。遗留在草地上的塑料制品,会被放出来觅食的牛羊误食,牛羊吃了没法消化,个把月后就会死去。而这些牲畜,对于没有其他收入的牧民来说,就是一家的命根子。每年青藏线上,每户牧民家至少有3头牲畜会因误食垃圾而亡。垃圾随着消融的雪水,也会从源头流入下游的大江大河……只要,你拧开一个水龙头,那些千山万水之外的垃圾,就注定不会与你无关。在过去一年里,西藏接待了4000万名游客,留下了约3.6亿个垃圾瓶。但干净怎么能只留给自己,却把污秽留给别人,和那片踩踏过的净土?有为守住传统,为完成亲人遗愿,为减轻内心罪孽,或者,为未出生的孩子祈福。一行人从芒康出发,沿川藏线到拉萨,再从拉萨继续向西到冈仁波齐,全程2300公里。不借助任何骑行工具,怀揣着一分笃信,他们全身伏地,三步一磕。我们都惊讶于,他们为了那么简单的初衷,可以忍受那么多的困难。2020年,《冈仁波齐》的原班人马有了一部“续集”——
其实早在《冈仁波齐》拍摄时(2013年),环保就已经在路上了。在2300公里朝圣路上,演员们经常看到游客从车窗随手抛出垃圾。因为旁边,就是水瓶、罐头,和因误食垃圾死去的牦牛尸体。于是电影拍摄完成后,他们加入了“美丽公约·G318擦亮天路”行动。扎扎那声“我特别欢迎你们来西藏,但是希望你们保护好环境”的恳求,明明质朴纯真,听起来却刺耳。《没有尽头的朝圣》是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腾讯广告、腾讯CDC联合举办的“我是创益人”大赛作品之一。“我是创益人”大赛举办四届以来,已孵化了包括戛纳创意节银狮奖获得者《一个人的球队》在内的194支公益广告作品。《没有尽头的朝圣》及《一个人的球队》都是出自TOPic & Loong创意团队之手。希望每一个向往纯净与美好的人,都可以加入到这场“没有尽头的朝圣”中来。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扎扎和其他志愿者一样,有时间,有克服高原反应的身体条件,长期从事环保工作。也可能顾虑,更多的人进入西藏,会不会又带来新的负担。第三步,运回到内陆的处理厂,加工成原材料,循环使用。
△ 志愿者分类回收的塑料瓶经过转运、加工成碎片,接下来就会被转运到内陆循环使用
光靠我们为垃圾买单,是永远不够的,还要让环保的种子,在更多的人心里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