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起国产游戏最有排面的经典IP,仙剑必然位列其中。甚至说它是国产第一单机游戏IP也不为过。但是这个诞生自1995年,火了近25年的单机游戏,也在情怀中慢慢衰败。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大部分玩家都以为,仙剑系列是在《仙剑四》之后才开始走下坡路的。借助十六载情怀宣传的《仙剑五》,包括之后越发没有诚意的《仙剑六》,都没少被仙剑粉丝们诟病。但其实仙剑系列之前的爆红和之后的衰败,都有迹可循。
重新审视仙剑系列就会发现,早在《仙剑三》取得成功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盛极转衰的导火索。软星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为台湾大宇资讯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在上海浦东设立的子公司,主要作品有《仙剑奇侠传三》《仙剑奇侠传三外传·问情篇》《仙剑奇侠传四》。
《仙剑三》发行于2003年8月4日(以中国大陆为准),据统计一共卖出50多万套(盗版约300万套),总销售额达到了6000多万元人民币。这样巨大的成功,不仅让大宇资讯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仙剑二》损失的口碑,也让上海软星留住了《仙剑奇侠传》系列的独立开发权。
因为有这样的铺垫,玩家才会有机会见到之后反响不错的《仙剑三·问情》(外传)和《仙剑四》。可正是《仙剑三》带来的辉煌和机遇,将上海软星置于尴尬的境地。拥有了口碑和地位,却无法获得开发下一步游戏的资金援助。
孤立无援的上海软星
因为制作《仙剑二》的关系,姚壮宪和谢崇辉之间出现了很严重分歧。这种分歧就像仙剑系列的一个裂痕,从台湾慢慢蔓延到了大陆。如果只是个人理念不同产生的冲突,那么进行人事调整就能大概解决问题——2002年,《仙剑二》还没做完的谢崇辉突然从大宇资讯离职,姚壮宪不得不飞回台湾总部收拾残局;如果涉及到公司经营策略有问题,就很难对症下药了——子公司要服从母公司的总体利益需要,大宇总部掌握着财权,上海软星只是一个分公司。
没有独立财权的上海软星,只能把在外人看来眼红的巨额收益交给大宇总部,6000多万中只有500万~600万是辛苦开发《仙剑三》三年多的劳动所得。这些钱,跟当初大宇总部划给上海软星做《仙剑三》的启动资金差不了多少(约65万美金,折合人民币540万)。三年前的50元,尚且比三年后的100元值钱,何况是上百万的数目呢?从资金支持来看,上海软星当初做《仙剑三》就已经是入不敷出。再加上《仙剑二》的灾难,上海软星肩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双重压力之下,好不容易做出了一款广受玩家好评的游戏,本以为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没成想获得的收益只够填上公司缺口。
守护情怀,孤军奋战
《仙剑三》的质量和口碑有目共睹。每一条隐藏支线都各有特色,配乐也都入选单曲循环。相对于《仙剑一》单一的剧情,以及突出主角的故事展开方式,《仙剑三》里的每一个角色都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江湖里从来都不止有一个大侠,雪见、龙葵、紫萱,我为《仙剑三》流了太多眼泪。玩家能真切的感受到制作组的用心良苦,爱情(紫萱和徐长卿)、亲情(雪见和爷爷)、友情线(李寒空和晶晶)让人看遍了人间百态。
早年不被大宇总部看好的子公司,靠着一己之力挽回了总部《仙剑二》损失的声誉,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扭转乾坤创造了巨大的收益,获得却是来自总部的不懈和冷漠对待。很多员工因此选择离职。而这时候的大宇总部,实际上也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因为眼馋网络游戏带来的巨额利益,大宇资讯这个做单机游戏的公司也开始朝着网络游戏转型,但是赚钱这种事情除了自身的驱动力以外,还要看运气。试水失败的大宇资讯,面临着网络游戏产生的亏损和单机市场的衰落(还有盗版游戏的猖獗),根本无暇顾及远在大陆的上海软星。有句话说得好:“你给这点钱,很难替你办事啊。”当时上海软星就处在这样的境地。但是大家都明白,无论如何,仙剑的招牌不能倒下。
聚散终有时
于是孤立无援的上海软星,选择用降低成本开发出来的《仙剑三》(外传),养活《仙剑四》。可是为爱发电也有发完的一天,《仙剑三》(外传)发行之后,又一批身心俱疲的老员工离开了上海软星。毕竟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不可能长久。
终于,在2007年8月1日《仙剑四》发布之后,传来了上海软星研发团队解散的消息。对大部分人来说,这个消息过于突然,令人难以接受。但是对于研发团队来说,却是一段长达4年的坚持。从《仙剑三》获得成功的那天开始,在经历了两次员工离职、三部优秀仙剑系列作品问世之后,上海软星艰难的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给玩家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护送仙剑这份情怀,结束了最后一段旅程。
令人唏嘘的结局
此后的仙剑系列,便逐渐变得门可罗雀。如果说仙剑六还能搭上情怀的末班车,那么筹备已久的仙剑七,只剩下一个即将糊掉的IP还在坚持。就连前段时间仙剑25周年的纪念主题活动,仙剑七也只是展出了一张供人签名的背景板,大部分内容还在回忆仙剑系列一路走来的辉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