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记忆丨江苏靖江:罱泥船,从遥远的记忆走来
初冬时节,老秦早早起床,轻解船绳,晃悠悠去村头河畔罱泥。薄雾里,小船弯弯,人影绰绰,这幕罱河泥场景,在阔别四十年后,再次映入我们眼帘。
季市镇是江苏靖江罱河泥推行的试点镇。文嘉村、星光村、曙光村、安武村、花家村……在季市或长或短的乡村河道里,灰黑色的罱泥船穿行其中,散发阵阵涟漪,这样的景象,总少不了观众,尤其是一个个顽皮的孩子,奔跑着跟在船后,笑着,跳着,叽叽喳喳,好不热闹。
1974年,江苏靖江新桥公社一大队社员搞冬季积肥,确保来年丰收。图片来自靖江市档案馆
一条船、一把罱泥夹子、一把攉锨,就是罱泥人的工具。老秦是个土生土长的季市人,据他回忆,小时候,罱河泥随处可见,尤其是冬天最为繁忙,小船破冰而行,你来我往,穿梭往复,当日上三竿,船舱载满河泥,船儿缓慢前行,这样的情形,每天都在上演。从儿时的罱河泥观众,到如今登上罱泥船,握着罱泥夹,在挥汗如雨的劳作中,遥想当年盛景,这份体验是一种幸运。
1964年春,江苏靖江八圩公社社员在河中罱河泥。图片来自靖江市档案馆
罱河泥是一种生态河道清淤方式。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罱河泥在农村十分常见,罱泥工使用特定的工具,将河泥从河底罱到船上,再将这些泥存放到河边的堆塘内,这些河泥搅拌青草、水草,经过发酵腐烂便成了农田的最佳肥料。
2018年,靖江市水利局和季市镇共同启动人工罱河泥试点,涉及74条河道,全长43288米。罱河泥虽然是历史的产物,但它仍具有现实的意义,除了拥有生态清淤特质之外,还是全国唯一的生产技艺领域的非遗项目,浙江海盐曾在景区内进行非遗展演。在靖江,一些乡镇狭窄河道较多,大型机械难以进入,使用传统罱河泥的方法,能有效打通河道清淤的“最后一公里”。
近期,靖江市农村河道疏浚在该市全面铺开,涉及季市镇、生祠镇、孤山镇等乡镇,覆盖66个行政村,472条三级河道、2条二级河道。在河道疏浚过程中,小小的罱泥船也是一员得力“干将”,在城南、孤山、西来,处处可见罱泥人忙碌的身影。时光流转,岁月更迭,重回视野的罱泥船已不仅仅是一艘小船,它承载着悠悠乡愁,让传统记忆得以续写,让乡村的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