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孩子把你当仇人?--小明讲《组织行为学》

压垮你孩子的不是考试!答案你想不到~

为什么说劳动是孩子心理教育的核心?

为什么你的孩子选择退出学校?

1

《小明微大学》我们今天继续讲组织行为学。

在今天的组织行为学里面,我给大家讲一个核心理念,我们组织行为学也讲了陆陆续续都快一年了。

在这一年的时间我给大家讲过人们是怎么组织的,互联网时代组织管理有什么特征?

大家听了组织行为学之后,有不少学员会认为我们讲的实际上是教你如何管理企业、或者教你如何创建一个团队、或者教你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做生意,或者是教你如何从政等等。

其实大家对于组织行为学的根源并没有深刻的认知,在这里我必须要说一句话,你们要牢牢记住。

人这种动物是必须要被组织起来的,就如同我们以前特别熟悉的那句话,“思想阵地的东西,你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去占领”。

人是属于社群动物,你不去组织他,别人一定会去组织他,所以人必定是属于某一个组织中的,没有人是能够完全脱离组织的

2

上节课我们给大家重点强调,到了改革开放之后,由于很多私营企业,民营企业的思想工作已经不能够抵达很多大众。

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很多人看起来好像是脱离组织的,但是只要有人脱离组织,一定就会产生新的一种能够把这些人吸收进去的一种机构,这就是说人从来不会真正意义上完全脱离某一种组织。

有一句流行用语叫做粉转路、路转粉,或者是粉转黑,背后反应出的是什么样的心理学呢?

人要不然就属于你,要么就属于另外一个人,要不然就是在属于你和属于另外一个人的路上。

总之人总在不停地主动地寻找组织,或者是有人把他们组织起来

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的社会有一套非常严密的组织的。

在学校,有少先队,有大队长、中队长,还有共青团。在单位上班,或者你是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或者你在工厂上班,是不是也有组织?

在农村,农民也有很多很多组织。

总之,过去每个人都是被一种组织组织起来的,这是一种组织文化。所以说过去的人是有组织性的,这种组织性也给每个人提供了一种归属感

改革开放之后的确出现了一段时间的组织上的真空,也就是说有一些人暂时性的好像没有人管他们了,没有组织了。

这个时候社会上有些宗教组织就出来了。

还有一些过去的私企,企业开始用一些其他方式试图把人们组织起来。

但是,不管是宗教的组织还是其他的社会上的一些爱好者的组织,机构的组织,他们必定和过去的组织有很大的区别。

所以人们仍然是在寻找组织的路上。

3

直到进入互联网时代,突然人们被组织起来变得如此的便捷。

最典型的文化就是群文化,过去是qq群,现在是微信群,人们总在某一种群里面。

但是互联网对于现代人的更强烈的一种组织性,实际上是互联网的粉丝文化

这种粉丝文化,给很多很多暂时没有组织性的年轻人提供了一种强烈的归属感需要

并且很多年轻人自称自己是爱豆,崇拜某个明星,而且他们会觉得我崇拜这个偶像明星,我还有一种自豪感。

他们把自己每天的很多时间用在网上冲浪,冲浪干什么呢?就在捧他的偶像,用各种各样的方法为他的偶像加把柴,加个油。

所以说互联网时代的这种粉丝文化,使得粉丝们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很多的真实的情感,当然一定还有金钱。

粉丝们不仅仅是崇拜偶像、明星,我们过去那个时代,很多人喜欢某个歌星或者崇拜某个歌星,其实和现在的饭圈文化粉丝文化并不完全一样。

现在的很多爱豆、很多粉丝是把他的偶像当做家人一样去对待的,这是和过去不一样的,甚至他对他粉丝的情感是超过他的真正的家里人的。

比如说有一些粉丝把他崇拜的偶像或者是叫做老公或是叫做妈妈,或者叫做父亲。

马云被崇拜,粉丝就把马云叫马云爸爸。

还有一次,在录天天向上的节目时,王一博的粉丝直接在底下就高喊“妈妈爱你”。

结果汪涵听到了,汪涵应该还是属于年龄比较大的,他接受不了这代年轻人的这种思维。

所以他当时是很生气的,他非常严厉的在现场说:你们难道真的不知道妈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你们这样大庭广众中去喊这样的语言你们不害臊吗?

所以粉丝和偶像之间的关系和过去不一样,过去似乎是我们崇拜他,膜拜他,现在有些是我在养偶像。我是你的父母,反过来把我喜欢的那个偶像养起来。

其实这种现象我最早反而是在心理圈发现的,我当时发现心理圈儿里面有一些中老年妇女同志(心理圈儿里面女性同胞是比较多的),她们对她们特别喜欢的某一个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养着。

我真的见过很多很多崇拜某个老师的那些中老年妇女,带着她喜欢的老师到某一个商场里面买很多很多衣服,从头到尾的装扮他。

我当时看到这一幕就觉得很吃惊,这不是正常的你喜欢某个老师的知识的那种状态,它是一种饭圈文化。

从90年代开始,人们也会有一些喜欢的偶像明星,但是人们和偶像明星的距离其实是比较远的。

饭圈文化实际上是把粉丝和他们崇拜的偶像之间变成了超近距离的一种关系,这种超近距离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家人关系

比如说从过去的人们崇拜偶像明星,变成了现在的偶像明星是她的老公或是她的儿子,或者是她的哥哥,或者是她的妈妈等,反正都是家人关系

特别是有一些粉丝把她的偶像称作是老公的时候,这种对偶像的关系还充满了一种性幻想。

还有一些偶像因为比他的粉丝年龄要小,所以很多粉丝对他的偶像的一种关系就变成了弟弟和姐姐的关系。

而且这些人崇拜他的偶像,不是崇拜关系,而是每天很关心他的偶像弟弟的,他穿衣穿的暖不暖?吃饭吃的好不好?生活的状态如何?

这是一种家庭的家人的一种情感转移。很显然他肯定不会对他的真正的家人有这么强烈的情感,但是他们把这种对家人情感转移向了对他的偶像,这种现象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

事实上背后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一种原因就是能够把这些不管是年轻人还是什么人的组织起来的方式暂时消失了。

年轻人没有一种能够把他们组织起来的方式了,那么他们就会追求其他的组织。

现在,互联网上的很多文章又拼命的贬低家庭,拼命地说父母皆祸害,非要把我们现在中国的传统家庭文化家族文化,把它解构掉。

非要去学习西方的每个人都要很独立,然后和家庭之间似乎都没有什么关系,强调边界,所以现在年轻人跟家庭关系变得很冷漠。

当然人总是有情感需要的,你脱离了家庭这么一种对年轻人的组织方式,他就要到社会生活中去创建他社会生活中的虚拟家庭关系

这种虚拟家庭关系有时候是几层关系重叠的,比如说有的粉丝对于偶像是又想当偶像的姐姐,又想让偶像当她的老公。

有的时候她又想让偶像当她的儿子,她像母亲一样在关怀着他,同时还操着很多家庭成员互相之间才该操的那些心思。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互联网上,如果你要是动了某一个粉丝喜欢的偶像,那简直人和人之间关就变成一种强烈的,那就像杀父仇人一样的关系。

特别是现在,大家都知道在心理圈里面有很多不正常的现象。

有一些心理网红写了很多把我们中国传统家庭文化解构掉的文章,什么家要伤人啦等。

这些文章传播的结果又导致很多年轻人不再信任自己的家庭,父母和孩子关系就变成一种很可怕的敌对关系。

既然家庭关系已经没有他们要的东西了,他们在家庭里面不愿意付出他们的人和人之间那种关怀和爱的时候,偶像来了。

刚好偶像提供了他们的虚拟的家庭关系。

很多崇拜偶像明星的人在给他的偶像明星的微博上每天留言,不要熬夜,妈妈关心你呀!

你看她真的对她的父母或者对她的家人有过这么多关心没有?

4

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人是群体动物,人是社群动物,人总是要归属于某种组织的

我们一个正常的社会,首先人是归属于家庭组织,但是现在很多心理文章把家庭组织非要解构掉,非要说家庭是伤人的。

他们把个别家庭的案例无限制的放大,把整个中国传统的家庭想完全否认掉。

家庭被解构完之后又开始解构学校,又开始解构社会,最后结果就是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把年轻人组织在一起了。

年轻人没有组织,他们就要找组织,那刚好现在最能够给年轻提供组织的就是粉丝文化,饭圈文化

说到这里大家对比一下,大家想想,过去的年轻人是怎么样被组织的,而被组织起来年轻人又会如何?

我们做一个最直接的对比,在上山下乡的那个时候,年轻人同样在城市里面无所事事,毛主席把那么多的年轻人,通过一种上山下乡的方式组织在了一起。

通过这么多年的上山下乡,通过劳动对年轻人的这种意志的磨炼,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大家想想。

真正产生了改革开放之后,无数的吃苦耐劳的,有强烈的奋斗精神的那一代人

现在很多我们的领导人都是属于经历过上山下乡的这代人,他们吃过苦,所以他们有斗志。

大家想想现在年轻人如果全部通过粉丝文化、饭圈文化被组织起来了,那对比之前的上山下乡的这种组织文化,

十年之后,这一代被粉丝文化饭圈文化组织过后的年轻人,他们对于这个世界和对于这个社会的贡献,会有那样的意志力和斗志吗?

当有一天比如说遇到像疫情这样的,或者是国与国之间的,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很多危机出现的时候。

中流砥柱在哪里?谁来撑起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更不要说撑起这个民族了。

所以说到这里大家都明白了,就是我们讲的组织行为学到底是什么东西了吧?

那就是只要是人一定要被组织起来的,年轻人不被这样的方式组织就会被那样的方式组织,我们应该选择一种对他们的未来最好的,能够把年轻人放到一起的组织文化,组织方式

所以说组织管理学,包括组织行为学和组织这个词,它背后的寓意是很深刻的。

它实际上始终想解决的,就是人类如何被构成群体,人类如何能够被1+1=2,1+1>2这样的一种组织文化组织起来的最佳的方式

好,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我们下讲继续。

赵小明导师

【专业成长经历】

心理学、管理学双硕士

12年临床精神分析受训经历

【学会任职】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文化心理组委员

【专业著作】

《聚英国》

《拆掉心里的墙》

《互联网心理学》

《文化艺术符号治疗技术》

《本土化音乐治疗与技术实操》

心理小说《寻宝图~南红教父》

《第三代儿童心理教育》

《和妈妈一起学逻辑学》

【业界头衔】

今日头条2017年度心理自媒体金处方奖

今日头条2018年全国科普类自媒体排名11

2016-2018连续3年今日头条心理类自媒体10强

央视少儿频道《极速少年》栏目心理专家

作者:赵小明

文稿整理:邢娟

图文编辑:段艳梅

(0)

相关推荐

  • 不见明星不下山,“追星闹剧”当休矣

    "拍不到明星我就不下来,除非你们把他们请出来."这些疯狂的粉丝,之所以不听劝阻执意上山,就是为了追星.据报道,一剧组正在某酒店拍摄一档综艺节目,不少明星大咖都来了,得知这一消息后很 ...

  • “中国制造偶像”,创造营走在出海的正确道路上

    ©深响原创 · 作者|吕玥 "要一直微笑,保持基本礼仪,不能展现出疲惫感--" <创造营2021>第二期节目开播,几位日本学员总结出的"日式偶像典型特质&qu ...

  • 2021走向国际化,《创造营》系列要“创”什么?

    文|林不二子 "谁知道创造营的更新时间是什么时候啊?到底是周三还是周六?"这样一条微博上了微博热搜,不仅是发问博主没想到的,可能也是<创造营2021>官方没想到的.综艺 ...

  • 这三段话,饭圈的年轻人尤其需要背诵起来

    图:Peter Doig 人有消灭异己的冲动.历史上发生的惨烈事件里有多半都跟信仰的冲突有关.烧死妖言惑众的女巫,还有那些敢于质疑教会的科学家. 现在当然不至于把异议者烧死,但让对方消失的冲动是普遍存 ...

  • K-POP是怎样改变世界的

    尤记得第一次被普及BLACKPINK的情景,在伦敦晚9点的宿舍中,金发碧眼的英国室友向我介绍BLACKPINK的每一位成员,之前都未曾认真关注K-POP的我,也从那一刻开始,真切地意识到,K-POP正 ...

  • ​成年人需要奥特曼,但怀旧需要“加钱”

    情怀在资本市场向来有故事可讲,尤其对于那些被眼前的苟且磨平棱角的年轻人而言. 4月份,一加手机就上演了一出跨次元壁的大戏,与许多年轻人的童年偶像迪迦奥特曼合作,这是奥特曼形象在中国市场的首次虚拟代言, ...

  • 李迪:陪学生做最优秀的“粉丝”

    班主任素质能力大赛中,有这样一道情景问答题: 班主任刘老师发现,班内部分学生与隔壁班学生因喜欢不同偶像,组成了各自的"粉丝圈' ,他们疯狂迷恋偶像,吃.穿.用都模仿偶像,还组织了几次线上线下 ...

  • 孟威丨“饭圈”文化的成长与省思

    饭圈是青少年最真实的一种生活方式,呈现出基于年龄要素而产生的差异文化的特点,因而,可将其视为一种当代青年亚文化.饭圈文化形成了"爱"的自组织结构,发挥出有限权力强制力,但其群体决策 ...

  • 饭圈文化是什么意思

    饭圈文化是什么意思 饭圈文化,实际上就是一群粉丝组成的组织和团体,自发地给偶像助威或宣传. 饭圈文化,跟吃饭并没有什么联系,饭圈其实就是粉丝圈子.粉丝群体的一个简称,某些明星的粉丝在一起组成一个团体这 ...

  • 利路修出走之后:扛起反内卷的大旗

    今年的两档选秀中,利路修是当之无愧的顶流.就算不关注选秀的路人,也能在频繁的热搜词条中窥见这位俄罗斯选手的火爆程度.哪怕是选秀结束之后,每次散个步都能散到热搜上去,其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横向地看,在 ...

  • 《惹上冷殿下》推翻套路的甜宠大作战,揭开饭圈的真实生态

    青春剧永远是年轻人最爱的荧屏类型,毕竟来日方长,人情世故和家国大事都太遥远,而夏日艳阳下那些涌动的活力,成长必经的叛逆之路与私密心事,永远都不缺乏共鸣.青春剧又是不断变幻和发展的,每一代人都有独特的青 ...

  • 翁美玲和粉丝们的合影,当年的偶像和影迷关系真好

    曾经听过坊间一些说法,说是翁美玲去世后才红起来的,因为她的突然离世,真相又那么扑朔迷离,又是在成功塑造了人人都喜欢的黄蓉之后没多久走的,所以才使得翁美玲一直如传说和神话般的存在.其实这样的说法我只认同 ...

  • 张小斐后援会解散上热搜,“国民斐妈”能否逃离饭圈逻辑?

    最近的热搜都少不了"国民斐妈". 喜剧演员张小斐通过电影<李焕英>中饰演年轻李焕英一角一跃成为"国民斐妈",电影上映期间,几乎每一天都可以看到张小斐 ...

  • 饭圈文化与邪教高度相似?来看这六大相似点

    小伙伴们,柳林是怎么也没想到,肖战的话题不仅没有一点要冷下来的迹象,还水涨船高,讨论的人这几天来是越来越多.柳林在B站上输入"肖战"两个字,就刷出来好多的视频,这些成百上千嘲讽肖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