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医的本真味道——“中医读书汇”第4期即将启程!
小编导读
中医,从来就不简单,但是学习中医可以很简单。而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则是一种智慧。
好多人都说现在的中医变味了,不再像以前那么有味道了。
从一开始就喜欢读中医古籍的我,深刻体会到现在的中医就像京剧一样,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化社会里,从传统文化土壤里汲取的营养越来越少,也越来越难找到传统的味道。
很多人都知道从《黄帝内经》开始学中医是一条正统的路,但是没几个人能坚持下去,原因很明显,就是看不懂。
让初学者从《黄帝内经》《伤寒论》开始学习是一件“残酷”的事情。当年才华横溢的黄元御初读《伤寒论》,几乎一点收获也没有,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讵读伤寒,一言不解”。
可想而知,对于传统文化底蕴更加薄弱的我们来说,刚学习中医,就要弄明白《黄帝内经》和《伤寒论》是多么困难。
和大多人一样,我一开始学习中医就是读《黄帝内经》,用了康熙年间神医徐灵胎的写书学习法,也就是参考古今各家的书,然后读一段文章、写一段理解,有时候也批判一些牵强的注释。
《素问》就是用这种方法读完的,读完后发现自己好像能明白,但又不能真正明白。思维是混乱的,所有的东西没能联系在一起,这让我极其苦恼。
《伤寒论》开始也是在这种烦恼和纠结中读的。好长一段时间,我没能在学习中医中找到任何的快乐,越是这样就越想去征服。每天一下课就往图书馆跑,有时候思考一个问题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这种执着的坚持,一直到读《四圣心源》才得以缓解。
《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为清代名医黄元御所撰,成书于乾隆十八年(1753)。
在中医领域,黄帝、岐伯、秦越人、张仲景四人,称之为四圣,他们留下的医学精髓,可以与日月同光。由于古代战火频繁,导致中医真髓失传。黄元御担心后世在理解四圣医道时不能透彻剖析,虽然已经写了《伤寒悬解》和《金匮悬解》二书,但仍觉得不够。于是于己巳年(1749年)开始写《四圣心源》一书,把人体的人外百病的始末予以全面解读,这样以继承先圣的学业。
《四圣心源》是黄元御的扛鼎之作,有“诸书之会极”之誉,居黄氏医书中的首要地位。堪称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医书。
《四圣心源》第一篇“阴阳变化”就道出了“以土气为枢纽、四象为轮的圆运动”的由来,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圆把阴阳、五行连接了起来,也把我之前从《黄帝内经》《伤寒论》中读到的内容全部连了起来。
以前我一直想找却怎么也找不到的联系现在终于找到了,思维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书里那详细而条理分明的辨理过程是我从没见过的。伟大的中医经典书籍也许就应该是这样的,从文字中透着一股令人畅快而舒服的味道,这应该就是中医原本的味道!
不含糊、不牵强、畅快而又舒服,这是中医给予人最本真的味道。
当然,《四圣心源》虽然写得已经很通俗,但毕竟也是一百多年前的书了,没有一定的古文基础和中医知识储备是不容易理解透彻的,所以我希望写一本有“味道”、让读者更容易认识黄御医的学术思想而又顺带能激发更多的人喜欢上中医的书。
为此,《学习中医很简单——我的<四圣心源>习悟记》应运而生。
这本书以《四圣心源》为研究背景,将阴阳和五行带入自然现象和普通生活中,使得五行、阴阳理论不再玄乎难懂。
同时,用缜密、简洁、有趣的逻辑介绍了中医的整体理论——圆运动理论,可令读者迅速融入到中医的氛围里。
紧接着,作者也对二十四脉和一些常见的中药进行了解读,让读者看到更为完整和丰富的中医。
最后讲述了用中医理论治疗疾病的思路和方法,能引领读者从理论顺利地走向临床。
出版后,读者是这样说的
“天马行空的笔法,恰如其分的比喻,再加上浑然天成的幽默,毫不夸张地说,这书能让人就此深深爱上中医。”
@清清小泉水
“我个人认为这是我看过所有现代中医书最好的一本,无论是文笔,底蕴,中医思维,幽默感,那都是令人惊叹的!受益匪浅!感恩能遇见这么好的作品!
@秋医心明
“我不是一个能轻易接受新观点的人,但看了陈喜生这本书,我就深深被其阴阳蜡烛理论给收服了!伟大的道理,伟大的书!!!”
@林有佳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