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酒,不是请客吃饭!为什么,酣客你学不会……

作为『茅台镇zui懂酒文化的人』,还是有人『请』的——我偶尔会参加一些酱酒企业、品牌组织的品鉴、发布活动。

台上说的天花乱坠,俨然国际大牌的架势愿景;台下却花里胡哨,和我老家——茅村的隔壁小烂村,的村委会开会,大概可能差不多。
人家请你去吃饭,那是看得起你。有时候很不习惯,甚至心疼老板浪费银子,但吃人嘴软,也不太好提什么建议。
现在如今眼目下,学酣客的招商、品鉴、发布会的很多很多。但多数只学其形,不学其神。这样的活动参加多了以后,我实在是压抑、实在是难受。
有人说,『海底捞你学不会!』而我要说,从招商、品鉴、发布会就可以看出来,『酣客你也学不会!』
1.会都开不好,还搞个毛线的事​​​​情!
任你千变万化,白酒品牌的招商、品鉴、发布会,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都要有个『活动』作为载体。
那么,这些活动究竟存在什么问题呢?
主题不明。招商、品鉴、发布会的目的就是招商、就是卖货,不是请客吃饭!不是请客吃饭!不是请客吃饭!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我曾参加过某酒名为『乘风破浪』的新品发布会。半个小时内,我都没见着新品。恁是替他着急:除了吃饭,他要不要告诉客人,他究竟要干什么?
凡事讲个『名正言顺』、『师出有名』。名不正则言不顺。师出无名,效果就会打折扣——一帮小包工头、小烟酒店主都『乘风破浪』了,那还卖个毛线的酒啊。
有个主题总比没有主题强,哪怕空洞也没关系。你好歹让别人知道了你要干什么啊。一个有创意和吸引力的主题,可以说一场招商会已经成功了一半。
流程混乱。会务、场地等等,一般都有专业第三方参与。咱骑得起马,就买得鞍,不差钱是不?
流程、议程是『会眼』,这事只有自己才搞得定——你付得起足够多的钱,像茅台、钓鱼台那样的话,也可假手于人。
那场名为『乘风破浪』的新品发布会,我既没见着风,也没见着浪。主人自己上台就瞎扯了半天,硬生生把一场星级酒店的招商品鉴会,直接干成了酒肉朋友的『半路聚餐』。
什么顺序、时长、内容、主次完全没有套路。甚至在傍晚会议要结束的时候,新推的产品终于上台,走了两分钟的秀。
有钱就是任性,老板就是甲方,你喜欢折腾就折腾吧,你喜欢请客吃饭就请客吃饭吧——吃完咱转身就回家。
这里多说两句,合理安排各个板块的顺序时长内容,避免拖沓空洞乏味,应该有个主次。
产品是活动的主角,要把产品当做『新娘』。如果有节目表演,只有合理穿插,才能够起到调节气氛的作用,否则与小区里看大妈跳广场舞、社区超市里看『夕阳红舞蹈队』促销无异。
2.会上搞事情,比会后更省力1000倍1000倍1000倍!
比如气氛调动,可以说贯穿会议始终。通过气氛调动参会者的积极性和情绪,会让他们更有参与感,避免因冷场而造成枯燥乏味之感——这句话是假的!
真话是,活动枯不枯燥不重要。集体活动都有个场化效应。因为一个人不容易被说服,十个人也不容易被搞定,那100个人其实都是乌合之众。
心理学研究表明:
一个个体本来并不具有某些个性特征,但一旦进入这一群体后就会被这一群体所产生的心理场所磁化,从而产生某些不具有的个性特征行为与情绪。
这种现象犹如物理中的磁场,铁本身不具有磁性,被磁石磁化后铁也具有了较强的磁性了。
这种场化效应,运用到活动当中非常关键。这就好比赌博,有些人对赌博并不感兴趣,但由于许多人都在赌,从而不知不觉中自己也被染上了赌博的坏习惯。
如果你不是顶尖的演讲高手,上场3分钟内,就可以调动现在所有人的情绪的话,你可以考虑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调动气氛。
暖场秀。在会议开始之前,通常会有5-15分钟的暖场表演。暖场节目应该选择气氛热烈、有感染力的类型。这样有助于抓住现场观众眼球,将注意力集中到舞台,以待活动开始。
活动开始之前,可以让主持人来调动现场气氛——这个就考验主持人的水平。多数时候招商、品鉴、发布会的主持人,都是市场主持人来客串……
他们也许能够调动现场情绪,但也很容易把一个招商会干成婚礼现场。
不要忘了,热闹的目的是让大家集中注意力,更是让注意力聚焦到主办方的意图上去!
会议进行过程中,需要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调动气氛,尽力避免冷场。气氛调动可以有多种形式,比如节目表演、互动小游戏、抽奖、音乐、掌声等。
分享是营销——直白点吧,分享是洗脑的精髓。有人把招商会干成了EMBA课堂;有人把品鉴会干成了白酒科普课程。
做招商、品鉴、发布会离不开分享。通过不断的精彩分享吸引购买和新人加入,这酒才卖得出去呀。
无论规模大小,层次高低,只要招商、品鉴,分享就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可以直接的告诉参会者,为什么要买你的产品,也可以让客户自己要求加入……
产品分享。品鉴会就是品+鉴,怎么让来宾感受呢?除了拿自己的产品与茅台比较甚至盲品,还有别的办法吗?
比如,模仿红酒、洋酒的『装叉』品鉴,让仪式感强化『好感』。形成规范的流程、话术,让来宾满满获得感,而不是上台第一句话到最后一句话,就是『咱的酒,比飞天的品质牛多了!』
啥叫仪式感?就是多余的、没有实质性意义的人为构建的感觉。大到国家,升国旗是仪式感。小到家庭,中秋吃月饼、过年团圆饭是仪式感。
这些多余的、人为构建的感觉,构建了意义,形成了文化。你可千万不要小看哦!
事业分享。事业分享的目的在于吸引一批有意者加入组织——与传销无关!别人不接受你的观点,怎么可能接受你的产品、模式呢?
需要注意的是,选择事业分享者要有代表性,或者有一定影响力的人——领导、专家站台,都是服务于这个目的。
否则,你把刘德华请来,把季克良请来,意义也不大。他们的分享具有权威性、说服力,才是好分享。
每次分享一般控制在3到5分钟之间为宜。在前期的准备中,要对分享进行甄选,不能随意发挥。分享的出场顺序和穿插也很重要,要有一定的递进关系才好。
如果你能把一场招商会,干成EMBA课堂,前提是,你能像酣客老王那样连讲3小时不喝水——他在台上喝酒。
如果你把一场品鉴会,干成白酒科普课程,那你就要像山荣说酒这样,连讲3小时不重样——还长点也行。
会场之外的功夫,从设计和布置,到会前筹备,有时候是辅助作用,有时候是决定作用。老话说的好,功夫在诗外嘛。
做好会场之外的宣传,就是预个热嘛。如果你还这么想,你的招商品鉴会其实就真成了请客吃饭会了。
会前,大量的工作要到点、到人。开会的时候不过是临门一脚而已。很多人搞活动,就是通知、邀请、硬拉人来参加,这个没问题。
在此之上,有很多细化的工作可做。所以,这一点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会中,既要通过展板、展架、户外广告等向参会者展现公司和团队的魅力,加深印象。更要设置产品体验区甚至签单区、洽谈区、促销区。
品鉴的目的就是体验,怎么体验呢?要充分调动参会者的眼耳鼻舌身。眼睛看到什么?耳朵听到什么?鼻子闻到什么?舌头长到什么?身体感受到什么?比如洽谈区,为分众交流、促进成交提供一个相对轻松独立的环境。
3.迈开陷阱,再谈创新吧!
招商、品鉴、发布会,形式上能够有所创新,当然更好。特别是对多数非大流通、全国化的品牌来说,规模小,形式新,效果才好。
千万不要贪大求全。茅台,五粮液,郎酒的活动,是你学的吗?你学得了吗?
比如,举办一场酒会,搞一场知识分享活动,甚至将品鉴会改造成一台表演性节目,等等。
比如,将事业分享(知识分享)标准化模块化,甚至以故事生动形象的呈现。产品分享可以变成一场走秀——走秀并不只有美女,还可以有其他更吸引眼球,更聚焦产品的方式。
总之,就是要在轻松的氛围中、刻意的场化效应中,将招商的意图融入进去,再做好会后会的跟进,将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山荣说酒:卖酒,不是请客吃饭。酣客,你一定学不会!
仁怀酱酒服务员:周山荣
2020.9.1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