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湿热咳嗽..过敏性哮喘合并肺炎..甘露消毒丹..刘渡舟
5.甘露消毒丹治湿热咳嗽
滑石、茵陈、黄芩、石菖蒲、川贝、通草、藿香、射干、连翘、薄荷、白豆蔻、紫菀、杏仁、薏苡仁等诸药组成。
学习和运用体会
甘露消毒丹出自《温热经纬》卷五,又名普济解毒丹。原治湿温疫疠之病,而为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肿,斑疹身黄,颈肿口渴,溺赤便闭,吐泻疟痢,淋浊疮疡等证。后世医家沿用此方亦未出其范围。唯刘渡舟先生独出心裁,紧切病机,用本方稍事变通以治咳嗽属湿热者。
病例1:李某,男,9岁,1990年8月10日初诊。其母代诉:咳嗽1月,加重2周。患儿1月前因外感而致咳嗽,自服感冒药(具体不详)未效。近1周来逐渐加重,特点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每次咳嗽甚剧,以致患儿伸颈、抬肩、面红目赤,气短喘息,胸中憋闷,最后咳吐大量痰涎伴鸡鸣样回声而止,每天发作数次,甚为痛苦。经中西医解痉镇静药(西药不详,中药用全蝎、蜈蚣等)治疗无效,遂求治于刘渡舟先生。症状:双眼泡浮肿,目睛红赤,气短喘息,而亦浮肿,舌红、苔水滑色白,脉弦数。此乃顿咳,证属湿热壅肺,湿重热轻,治当芳化湿浊,清肺止咳。处以甘露消毒丹。藿香、佩兰、白豆蔻、连翘、通草各6克,滑石、射干、石菖蒲、厚朴、浙贝各10克,薄荷(后下)、黄芩各2克,茵陈9克。5剂。日1剂,水煎分3次服。忌油腻、甜食、辛辣之物。8月14日复诊:其父代诉,服药1剂后即已见效,2剂时咳止。现眼浮肿及目睛红赤均已消失,舌苔薄白略腻,脉弦略数。仍以上方加川贝8克,杏仁9克,7剂以巩固疗效。顿咳乃西医之“百日咳”,以阵发痉挛性咳嗽为特征,中医多从肝论治,每处以镇肝息风解痉之药,此例患者前医亦曾用此法而未效。经刘渡舟先生辨证属于湿热,处以芳香化湿、轻清平淡之甘露消毒丹而获桴鼓之效。吴鞠通曰:“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诚可信也。
病例2:刘某,男,55岁,1990年4月11日初诊。咳嗽,每遇劳累则加重已多年,屡治无效,特来求治。刻下:咳嗽,有痰,音哑,咽干,自觉有气自胸中上冲咽喉而胸闷不安,舌苔白厚腻,脉弦。此乃湿热咳嗽。藿香、白豆蔻、通草、射干、浙贝、石菖蒲、连翘各10克,滑石、茵陈各12克,黄芩、薄荷(后下)各3克,桔梗、栀子各6克。7剂,日1剂,水煎分2次服。忌油腻、甜食。4月18日二诊:服药后咳嗽已止,诸症大减,咽干仍存,舌红、苔腻,脉弦。上方去栀子、桔梗,加竹叶10克,7剂,服法同前。4月25日三诊:咽干消失,病已告愈。言欲巩固疗效,仍疏甘露消毒丹加寒水石、生石膏各6克,7剂,持药而归。
本例患者咳喘数年不愈,遇劳加重,看似虚证,然观其舌苔厚腻,脉弦不软,综合辨证仍属湿热为患,湿热中阻,气机自然不畅,肺气郁闭,乃发咳嗽,如投补剂,则更助邪碍气,与病何益?治当用甘露消毒丹加桔梗、栀子芳化轻宣,开上利下,湿热得除,大气一转,诸症皆除,后事饮食调养即可。
病例3:赵某,男,6岁。1993年6月20日初诊。有过敏性哮喘,每因异味诱发先嚏后咳,继之则发生气喘。近来病情加重,喘而倚息,不能平卧。西医检查:两肺有哮喘音,并伴有细小的啰音。白细胞及嗜酸性细胞均有增高。体温37.9℃。诊断为过敏性哮喘合并肺炎。治疗用抗菌素与扑尔敏、氨茶碱等药,而无效可言。刘渡舟先生从其胸满、痰多、舌苔白厚,而辨为“湿热羁肺,积而生痰,痰湿上痹,而使肺气不利发生喘咳。当用芳香化浊,清热利湿,宣肺平喘而为急务。浙贝12克,石菖蒲、射干、白豆蔻、茵陈各10克,滑石12克,藿香8克,杏仁10克,薏苡仁12克,黄芩6克,栀子8克,通草、桔梗各10克,厚朴12克,前胡、紫菀各10克。此方连服7剂,咳喘明显减轻,夜能平卧,胸满已除。照方又服7剂,则咳止喘平。两肺哮鸣音及湿啰音全部消失,血象正常。
肺居于上,为相傅之官,功司治节,其性清肃而主一身之气,肺畏火,也最忌痰湿之邪而使其宣降之气不利。本案气喘而身热不扬,胸满,纳呆,小便短赤,舌苔白腻而厚,反映了湿邪特点上痹肺气。治疗之方,选用了甘露消毒丹与三仁汤合方,芳香化湿,宣肺清热,利气导滞,治疗湿咳,可称百发百中而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