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要长大,父母总会离开。

打造最具人文精神的自媒体公众号


老杨品谈  平民观点  仅供参考  草根之言

时事解读、文化寻源、常识科普、历史趣谈


老杨品谈>>>>>

孩子总要长大,父母总会离开

■文 | 老杨

周五我发了一篇关于互联网的文章《互联网到底改变了我们什么?》。

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第二个现象互联网的共享性开始退化。

互联网的精神是什么?开放、平等、协作、分享。

但有好多东西到中国这个一直有集权传统的人口大国之后就开始变味。现在的互联网越来越不开放,越来越不平等。

这方面表现在你在网上干什么都要钱,要么你就要消费时间为它赚钱(比如,注册制、会员制,要么你就看广告)。

我要说的意思是互联越来越走向功利化了,对共享性的追求越来越弱了。文章刚发完,我就在微信里收到了儿子狂批我的信息。

你今天那篇不对啊,不可能全部都有互联网共享精神啊,视频网站买来片源,花服务器带宽钱给你看,不能怪他放广告没有共享精神啊。互联网本身就是个信息通道,该花钱的当然还是要花钱

而且不至于那样贬低中国啊,说到了中国就变味,不光是中国啊,外国 youtube 也有会员啊

netfilx 电视剧几乎全是花钱的订阅用户啊,人家价格比中国高多了,这和互联网共享精神没有关系

而且互联网本身也并非就是为了共享,共享也不一定要给所有人,自己的东西,我共享出来当然说明有共享精神,但是视频网站不是生产电视剧的,拍片也要成本,电视剧公司不可能共享吧

他是随着互联网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而且也算是个互联网的工作者。没想到站在互联网工作者的角度上,我的那段有点偏激的话,对他产生了这么大的振动。

他的观点是对的。

我的偏激很大程度是因为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中,我从一个免费受益者到现在的互联网消费者的不适。最简单的就是这几年在互联网上知识产权逐步得到了保护,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对我这位老网民来说,没有了免费盗版心理就非常不爽,这些年享受了太多免费盗版的东西。包括软件、素材、电影、文学作品等等,习惯了。


看到儿子的话,我的第一感觉是儿子长大了。

孩子永远是父母的心头肉,但对于当了父母的人,却很少用这种心态去想我们的父母。

前两天看了一篇很有名的人写的一篇文章《如何摆脱父母的纠缠》,现在为看过之后的共鸣而羞愧。

父母为什么要纠缠你呢?因为你是他们的心头肉。


十年前的世界很清静,十年前的我好像也很有心情,记下了一些关于儿子成长的小记,可惜没能坚持。其中有这样一篇。

2006年12月22日  生与死

晚上下班回家,儿子(那时他七岁)很高兴,可以说有些兴奋。

“爸爸有个惊喜,你猜猜是什么?”

他把所有高兴的事情都说成惊喜。

“不知道。”

“语文考试100!”

“哈哈,好啊。”

“这个学期考试三次99,三次100”

我想起了昨天广东电视台上的2006应届毕业生招聘会,有可能是这个名字,我没看到开头,人流如潮,每年上百万的大学生就业都有问题。我知道儿子也处在了这个就业难度最大的时代。

“儿子啊,光普普通通的学习好不行,现在大学生很多都找不到工作,要突出,在一个行业、一个领域,要成为一个专家型的、学者型的人才才行。这样才有好工作。”

“我长大了,不用找工作。”

“那你干什么?”

“我办一所学校。”

我吃惊地看着儿子说。

“新世纪幼儿园(我一个朋友办)你去过吧。那要先有钱,新世纪用了500万,你长大了爸爸也老了,哪有钱呢?”

“没事,我自己挣。”

看着儿子有信心的样子我很高兴。

“你有了惊喜,爸爸庆祝一下。”

“你怎么庆祝啊?”

我倒上了一杯酒。

“你不能总喝酒,说好了,就这一次,以后不许喝。”

儿子关心地看着我。

“行,行。”

“还有饭也不许多吃,要少吃多餐。”

我笑了,摸摸儿子的头。

“我又不是老年人,又不是糖尿病患者,不用的。”

“不行,要预防,我不让你死。”

我很惊异,儿子从来没说过死这个词,我们也没和他说过。但听了儿子的话心里也有些酸楚。人生总有一死,父子也难免一别。

“你听谁说的死?”

“我们同学说的,她说死了好,就不用学习这么累了。”

我这次的惊诧是胆怯的那一种。二年级的小孩子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那你这个同学活不长,以后还有初中,高中,大学。你觉得学习累吗?”

我知道儿子每天的学习时间要比普通的孩子还长。

“不累,爸爸你说活着好,还是死了好。”

“我不知道,爸爸没死过。”

“我认为活着好。”

“为什么?”

儿子笑了笑,也没想明白。

“活着好呗。”

“是的,活着好,死了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没想到儿子七岁便和我讨论生与死的问题。孔子的学生也多次问过他“死”的问题,孔子说“生”的问题还没想明白,干什么要去问死呢?

不知生焉知死。

儿子在澳门大学办了个e++快递代收点,我在珠海收货,儿子拿到澳门大学配送。双十一货很多,儿子要频繁过关来取货,成了名副其实的快递小哥儿。每次看到儿子拉着大包小裹离去的身影,心里很酸。

但想到孩子总要长大,父母总会离开,他要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心里也就释然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