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种病每个人都有!
1
平常我们会有这样的做法,完成了一件很辛苦的事儿之后,会觉得自己很亏,就想办法补偿一下自己。通常男人会喝酒,女人会购物。
还有一种现象是,父母小时候生活得很苦,就总想着让孩子过得好一点,对孩子表现出超常的关爱,甚至是超出自己能力的付出。
我还发现了另一个现象,现在社会上的老年人(70岁上下的人)对食物的兴趣远远超过现在的孩子,他们对饥饿有极强的恐惧,经常会在公交车上吃一些零食。
其实,这是人的一种正常心理——补偿心理。
自己累了,吃点好的,这是自我性补偿;让想儿女过上好日子,不惜牺牲一切,这是为他性补偿;经历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困难时期的挨饿而对食物的热爱是时间性补偿。
补偿心理是人本能的一种适应机制,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的时间点上启动这种机制,以获得心理满足感。
这种补偿心理不单单存在于物质上,也存在于情感上。
两个人谈恋爱时都会为对方自愿地付出,而一旦分手就会说,我对你那么好,你为什么不爱我了;父母也常有这样的抱怨,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你拉扯大,我老了,你却这么对我。
这种心理广泛地存在于所有社会生活之中,个体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也会有这种需求,并且会表现得更强烈。
适当的自我性补偿能调节心态、缓解压力,适当的为他性补偿能使自己得到满足,适当的时间性补偿会使自己有一种安全感。
按照以上定义来看,补偿心理似乎是个好东西,但事实不然。
这里有个很难把握的度。
过度的自我性补偿就是自私,过度的为他性补偿图的是报恩,过度的时间性补偿产生的是对过去的恐惧。
如果过度补偿性心理只存在于个体之间,还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一旦存在于个体与组织之间、个体与社会之间就有可能出现恶劣的后果,甚至引发恶性事件。
这两年,这样的事件不少。
我们这两年常说这样一句话,辛辛苦苦几十年,还不如买下一套房;还有贪官说,我打拼几十年,贡献也不少,多吃一点、多拿一点,算什么?再有,我们常想当官的为什么比我们过得好?等等。
这都是个体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存在的心理偏差,以求得到补偿。
2
人生的心理过程是一个画等号的过程,每时每刻都在算计着这个等式是否成立。成立了心理就会安然;过多地得到了就会兴奋;觉得亏了,就会失望,甚至是出现过激的行为。
补偿心理的本质是需求,而这种需求来自自我的不安。追求心理补偿的原因是觉得亏了,所以说补偿心理并不是一种积极的心理。
补偿心理得不满足的时候会出现两种心理疾病,一种叫神经官能症,另一种叫人格失调症。
这两种心理疾病每个人都有,只不过是或轻或重,或是更倾向于哪一种。
神经官能症患者表现的是自卑,觉得自己亏了的原因都在自己,是自己一无是处,所有责任都自己扛。有觉得对不起这个、对不起那个的自责。这种情况的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而其中之一是有另一个补偿心理需求方存在。严重的时候会产生轻生的念头。
神经官能症患者常常把“我本来可以”、“我或许应该”、“我本不应该”挂在嘴边。不管做什么事,他们都觉得自己能力不及他人,不够资格,因而缺少勇气和个性,总是做出错误的判断。
人格失调症患者则不愿承担原本属于自己的责任,觉得自己亏了的原因都是因为别人,都是别人对不起自己。在生活中表现出对一切不满,所有人都亏欠他的。这是一种非常强的、无法满足的补偿心理。严重的时候会报复社会,去杀人。
人格失调症患者则常常说“我不能”、“我不可能”、“我不得不”,似乎他们根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他们的行为完全是迫于外界压力的无奈之举。
补偿心理产生的这两种心理疾病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人身上,在不同的时间点上有不同的表现。其实它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心里,只不过表现得轻重不同。
3
昨天中午在佛山南海的一家商场里发生了这样的一起事件。
一位36岁的男子先是把一个刚从洗手间出来的12岁的小女孩从三楼扔下一楼,然后自己跳下。男子多处骨折,小女孩子头部、臀部擦伤,两个人都没有生命危险。
警情通报中说,男子因经济压力过大产生轻生念头。
那么,自己要轻生为什么要拉垫背的呢?
我们一般会进入道德审判的程序,这个人太缺德了,不是人,是畜生,应该千刀万剐。
在这条新闻的评论区里一片杀气,有人说:让我去杀了他。
最简单的评论是:有病!
确实,这个人就是有病。
“死也要拉个垫背”的心理广泛存在于中国人的心中,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补偿心理——我不好,别人也别好。
在这个人身上同样存在着非常严重的神经官能症和人格失调症,神经官能症让他自杀,人格失调症让他去杀人。
所有人都说要杀了他、枪毙他,说他是人渣、是烂人。
他自己都要自杀了,杀了他还有用吗?而人渣和烂人的评价又是基于道德,他连法律的底线都不遵守了,你还用道德去要求他,是不是太高了呢?
老子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自然也会人说他报复社会,说这个社会出了问题。
是的,社会是有问题,最简单的联想就是分配不公,有人吃肉,有人没水喝。
补偿心理本身就是一种对等心理,是一种要求付出即有所得的心理,这种心理的底线是平均主义。而付出即有所得在现实中无法做到,平均主义更是乌托邦式的理想。
抛开我们那一段平均主义的历史不讲,中国人为什么有非常强的“死要也有垫背的心理”呢?
这是长时间皇权统治的结果。
人生之不平等,总觉得自己亏,死也要拉个垫背的,这才觉得平衡。
为什么很多人选择弱势的儿童去垫背呢?
这同样是强权统治的结果,对强权的恐惧与生惧来。
一切的根源是没有平权,没有平等的权力就觉得亏。
4
那么,是不是平权了就代表平等了呢?
不是,平权是提供一个平等的机会。在平等机会下产生的收益差距都是自作自受的结果,愿赌服输。
报复社会心理的产生是补偿心理得不到满足,或者是社会因素扭曲了人的正常补偿心理,这是道德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社会建立一种机会平等的机制。
今天《环球时报》报道这条新闻的题目是《这是什么烂人?》,这种道德审判是没法推动社会进步的,只能带来杀杀杀的暴力情绪。
我们姑且把他定义为“烂人”,但这个“烂人”身上所表现的神经官能症和人格失调症,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
神经官能症和人格失调症是心理疾病,道德和法律都治不了这种病,它需要社会所表现出的公平来预防,严重的要看心理医生。
我们很难以一己之力改变社会,但我们应该正确的认识自己,我们平时表现出的一些情绪都是这两种疾病的结果。
社会是人组成的,社会的病也都在人身上。
主动要求去把这个人杀了的人,比这个人病得更重。
这样的事件的终结版讨论是人性,人是善恶的结合体,在不同的境遇中有不同的表现,人类的进步是尽可能地去展现善的一面。
然而,面临着“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的局面,人性恶的一面会表现得更强烈,黑暗中永远开不出美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