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李迪传世名画《风雨归牧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 李迪 风雨归牧图 轴 绢本设色 120.7x102.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天色昏蒙,风雨骤起,柳枝摇曳,落叶在疾风中狂舞。李迪在《风雨归牧图》中,一开始就刻意渲染疾风骤雨的张力。《风雨归牧图》表现的是风雨将作时,两个牧童驱牛回家的场面。作者对背景的处理巧用心机。两株古柳出枝挺拔,支撑着迎风翻舞的柳丝,侧面地表现了风势之猛。坡上杂木,岸边芦苇,叶落枝摧,风势之急得到极度的渲染。
南宋 李迪 风雨归牧图 局部
两牧童沿柳岸归牧,风雨大作,柳枝、丛芦在风雨中摇荡。身披蓑衣、骑着水牛的牧童,顶着风雨匆匆逆风疾行。一牧童俯身前倾,在风中右手扶笠,左肋紧夹牛鞭;另一牧童爬在牛背上,转身向后,正要捡取被风吹落的斗笠。两个童子的神态栩栩如生。两条水牛,一前一后,踯蹰而行。在前的大牛,转首回视,如唤似催;在后的小牛,哞哞有声,急步赶上。两牛奔走的姿势颇有韵致。八只牛蹄有起有落,或停或驱,极富于变化,足见画家观察之深入精微。此外,牛的形体表现,用笔深厚柔韧,更兼以苍润的浓淡墨色,把蹄角、毛皮、骨肉的质感特征和肌肤的凹凸起伏天然染出。
南宋 李迪 风雨归牧图 局部
《风雨归牧图》所描绘的是江南乡村常见的景象,画家善于从中开掘出美感,富有生活气息。全图用笔工细谨严,特童的神情、水牛的憨态也都描绘得很真切。李迪对风雨中草木的描写亦颇独到。画幅右面几乎全是柳叶,处理不好,易陷平板单调。画家舒胸敞怀,奋笔挥洒,腕底如起风雨。线如风声,色似雨滴,让干湿浓淡自然晕化。柳叶显得繁而不乱,密而不堵,一股空灵之气透出笔墨之外。柳叶之间,散见诸多枝条,纵横曲直,穿插复叠,甚得笔韵。至于画幅下半部矮木芦草,笔法更见轻捷俊逸,疏疏密密,长长短短,随机化出,而无刻意经营的痕迹。
南宋 李迪 风雨归牧图 局部
《风雨归牧图》是古代绘画中描写牧归景色中的杰作。画家笔墨之精妙,设色之雅致,形态之曲肖,令人叹为观止;古树勾中带皴,一丝不苟,颇得娟秀之气。密密的柳叶,勾点结合,浓淡相济,层次丰富、朦朦胧胧,给人以大雨将作,细雾先到的清润之感。更妙的是,画者并未直写风雨,而是透过人、牛的动态,草木的形状,以及墨色淡彩的渗化,将风声雨势以及牧童的切切归心表现的真切动人。
南宋 李迪 风雨归牧图 局部
本图署有“甲午岁李迪笔”六字款,“甲午”为孝宗淳熙元年(公元一一七四年),应是传世李迪具款作品中最早的一件。画上钤有明初“典礼纪察司印”半印、明朱棡及清内府鉴藏印,《石渠宝笈三编》著录。
李迪,南宋画家,生卒年不详。河阳(在今河南孟县)人。供职于孝宗赵旮、光宗赵停、宁宗赵扩三朝(1162年-1224年)画院。曾为宣和(公元1119-1125年)画院侍诏,绍兴(公元1131-1162年)间复职画院副使。据《画继补遗》记载,他为孝、光、宁三朝画院祗候,工画花鸟竹石,亦画杂画。擅长花鸟、竹石、走兽,长于写生。画鹰鹞扑食雀鸟之情景,富于情趣。而其画山水的技巧,亦不在花鸟之下。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