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子一声笑,压垮了应天府尹——贾雨村最后的良知稻草

作者:红柳

贾雨村寒门子弟,颇有才学,曾经应试一举而中,因恃才辱上,被同僚参革,可以说“辛辛苦苦十几年 ,一夜回到解放前”。不甘终老于乡野,以游山玩水之名,周旋于权贵之家做先生,以换取丰裕的生活。若甘于此,生活也无忧了,偏偏他“身后有馀了”不仅忘缩手,反而想伸手伸的更高些!

从先生到老爷,他先抑后扬,从贾政的侄子做起,再度扬帆起航,踏上了仕途的旅程。

复了官的贾雨村并不想埋没良知,听说人命案子后,马上说了句人话:“岂有这样放屁的事!打死人命就白白的走了,再拿不来的?”接着就要办人事“因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族中人拿来拷问,令他们实供藏在何处,一面再动海捕文书。”可以说他是想要秉公执法,他是想要公正严明,他是想要“纱帽罩美名”的,他是想要做钟馗的,他是想要打鬼的,而不是搞鬼!

正要做时,立在案边的门子给他使了眼色,让他不要发签。

这门子是谁呢?看起来有些眼熟,却一时想不起。

门子自报家门,笑道:“老爷真是贵人多忘事,把出身之地竟忘了,不记当年葫芦庙里之事?”

贾雨村闻言,“如雷震一惊”,可见门子的这句话,在贾雨村心里掀起了什么样的狂澜!【甲戌侧批:余亦一惊】,可见观者皆如此一惊!

想当年寄身葫芦庙里的贾雨村,衣衫褴褛,清贫如秋月寒光,沙弥们自然也没好脸色。去隔壁甄士隐家串门,适逢人家里来了客人酒肉招待,而把他单独撂下坐冷板凳,他囧态百出地从夹道之中仓皇逃离!

岁月不堪回首,一幕幕在大脑回放,在眼前呈现!

这就是门子提醒他的“出身之地”,是他第一次踏上仕途的起点——葫芦庙!

这就犹如当面说“我们家老爷当年是个住在破庙里要饭的!”

这是一块落满灰尘的暗疮,不容提起的记忆!

门子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危险,马上把金陵省的护官符拿给他看,并把其中关系利害一一告诉,颇有耳提面命之感。雨村踌躇道:

“……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实是重生再造,正当殚心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而废法?是我实不能忍为者。”

对雨村的此番托词,门子看得一清二楚,马上把贾雨村的老底揭了个净光:“小的闻得老爷补升此任,亦系贾府王府之力,此薛蟠即贾府之亲,老爷何不顺水行舟,作个整人情,将此案了结,日后也好去见贾府王府。”

你分明是凭借了贾府和王府之力,才得了这个官,哪里是什么“皇上隆恩”? 老爷固然说的是大道理, “如今世上是行不去的。岂不闻古人有云‘大丈夫相时而动’,又曰‘趋吉避凶者为君子’。依老爷这一说,不但不能报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门子的思想工作可以说是做到家了!

干吧,老伙计,你的官是薛家亲戚给的,你不照顾薛家的人命官司,非但你的官位不保,性命也一样不保,想回当年的葫芦庙是不行了,扯什么“报效朝廷的淡” 呢!

闻听此话,贾雨村低下了头。天上掉下来的乌纱,砸头啊!

案子自然朝着趋吉避凶的方向发展了:杀人犯薛蟠带着强买的婢女逍遥去了,屈死鬼冯渊死了,拐子依法处治了,贾雨村的官位保住了,贾府和王府的恩情偿还了,冯渊的家人得了银子欢天喜地了……门子吗?知道的太多,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吧!

只是门子的那番话永远留在了雨村的记忆里,原来这才是官场的生存之道啊!


作者红柳,本名马晓雁,本刊编辑,研读《红楼梦》30余年,痴红爱红,愿结交天下红迷朋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