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带“团队”,北美孩子如何培养领导力?三点值得借鉴
最近一位亲戚打来电话,要我去劝劝自家四年级的女儿。原来这一学期快要结束,班级实行班委轮换制,马上要竞选下一学期的班干部。女儿前三年都没有机会当班干部,这次摩拳擦掌,整天都在准备“竞选”。
亲戚则不大支持女儿的竞选活动,她的理由是:都四年级了,还不多点心思放在学习上,当班干部小升初也不加分!
其实亲戚的顾虑也很好理解:如果竞选上了,学校里的各种活动都需要参与,还需要协助老师管理班级,这样一来就会耽误孩子学习的时间。如果竞选不上,还可能会伤害她的自尊心。
但我反而劝这位亲戚,多让孩子参加班级活动,因为这是培养“领导力”的绝佳机会。虽然目前的应试教育中,没有对“领导力”的要求,但是未来想要走得更远更好,领导力却是孩子重要的素质之一。
“领导力”是什么?
说到领导力,一些父母会想,我的孩子不善言辞,性格内向,以后也不想让他当领导,是不是就不需要“领导力”了呢?然而,领导力不能从字面意义上理解为:只是当领导才需要的能力,而是一种复杂的能力。
耶鲁大学的招生网站上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委员会希望看到你花时间、抓住有意义的机遇,并积极地影响你周围的人。
你对你投入时间做的事情,展现出深深的执着与真挚的热爱。这是这所百年名校对申请者“领导力”的要求,那么我们该 如何理解呢?
一方面,向内,领导力是一种领导自我的能力。
正如耶鲁大学提倡的“你对你投入时间做的事情,展现出深深的执着和热爱”,想要在团队中成为领袖,让团队成员能团结起来,离不开对所做事情的热爱和执着。比如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正是因为对自己信念的笃信和热情,才能创立这样神奇的企业。
纵观世界上传奇企业的创始人,大多具有这样的“自我领导”能力:了解自我的能力和限制,同时管理好自己,处理好内心和外界的关系。
另一方面,向外:领导力是一种带领团队完成某件事的能力。
说到带领团队,一些爸爸妈妈觉得这是少数孩子才具有的特质,但其实每一个孩子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都能展现出成为领导者的潜力,只不过这些能力平时没有得到重视。
如果仔细观察小区里孩子的互动就不难发现,在堆沙堡时那个平时就喜欢搭积木的孩子,就会更积极的给大家描绘蓝图,并且指挥其他伙伴们分工。而在踢球时,给孩子们分工并且制定规则的,则是那个经常和哥哥一起玩球的孩子。
为什么“领导力”那么重要?
看到这里,有的爸妈可能会想,孩子不去申请国外名校,是不是领导力就不那么重要了?事实并非如此,即便不去应聘名校,孩子依然需要在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依然需要与人协作完成工作项目。同时他们需要面对的世界,远比我们能想到得更加复杂,更加充满挑战。
正如雨果奖获得者郝景芳在《给父母的未来之书》中写的:现在的孩子每天都被电子屏幕的新鲜信息轰炸,注意力被切割成碎片,当下已经大不同,未来也很难想象。
人工智能对传统工作的冲击、气候问题、大数据和个人隐私等命题,都需要他们这代人协同起来去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因此在未来的世界中,领导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这些以培养顶尖人才为目标的国际名校会如此重视“领导力”的原因。
培养孩子“领袖气质”的三个方法
无论孩子今后是成为某个小团队的管理者,还是成为某个领域的领袖。他都需要从小培养一种能够感染别人的气质,需要学习理解目标,需要在真实的互动中,学会同情同理,从而更好地完成组织领导的任务。那么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领袖气质”呢?
方法一:帮孩子认识自己
曾经看到一句话:管理人的是头目,影响人的才是领袖。那些非常自信,并且对某个领域非常擅长人,总是充满领袖魅力,吸引别人团结在他的周围。而只有对自己有清醒的认知,才能从根本上获得那种自信。
为了让Tim更有自信和魅力,我给他报名参加了一个短期的戏剧培训班。在开课之前,老师并没有让孩子们泛泛的介绍自己,而是通过一连串的问题,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的优势和喜好,才和他们讨论角色,以及如何通过角色展示自我价值。这样一来每个孩子都表现得非常有自信。
因此,想要让孩子有“领袖气质”,爸爸妈妈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多引导孩子去“发现自己”。
比如,多跟孩子谈论他的喜好,多给孩子机会去发现自己真正兴趣,肯定和承认他的独特魅力等等。文中我那位亲戚的孩子,去参加班干部竞选也是一种认识自己的方式。
方法二:练习表达能力
在美国,即便是幼儿园的孩子,也会被经常要求公开做演讲、做汇报、参加辩论队等等。相比之下,我们的孩子在演讲方面的能力就有所欠缺。这也是为什么明明在硅谷那些大公司的华裔有更好的技术水平,但中层管理者却多半都是印度裔的原因:有欧美教育背景的他们,往往在项目汇报上做得更好。如果运用得好,语言是有力量的,可以激发他人,凝聚大家的力量去改造世界。
在《人类简史》中尤瓦尔赫拉利也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正是这些语言所表达的概念和意象,让我们人类能创造辉煌灿烂的文明。
无论是对政治家、科学家还是某个团队的领袖而言,语言表达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学校生活和课外活动中,爸爸妈妈要多给孩子创造“发言”的机会。在家中也可以允许他们平等的和父母“辩论”,培养敏捷的思维和准确地表达。
方法三: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Teamwork(团队合作)是美国老师和同学都时常挂在嘴边的词。从小学到大学,他们要不断完成各种项目,从做一个小工艺品,到研发一套系统,一种产品。孩子们都必须学会在团队中工作,让自己成为一个好的合作者。
现在国内的幼儿园,也都在逐渐引入PBL(Project Based Learning) 的学习方式,只是在孩子进行这项目制或团队制的学习时,爸爸妈妈要多跟孩子沟通,引导他思考。
比如,问问他团队里的孩子都是什么类型,有什么优点值得他学习,沟通中遇到什么问题了,最后解决的标准是什么等等。
枕边育儿寄语:
其实真的让顶尖学府视若珍宝的“领导力”,并不是能够驱使别人的能力,而是一种既有大格局,又明白“自己在为什么努力”的状态。如果不能从更高的层面上去理解,培养孩子的领导力白费力气。
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