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百年孤独》有感

[if !supportLists]l [endif]时间的循环

《百年孤独》里的时间是循环的,这与“史前社会”的特点是一致的。在现代社会,绝大部分人的时间都是进步的,但在马孔多,时间是循环的:每件事都是周期性重复的(或者通过仪式周期性出现)。“只发生过一次的事压根儿没发生过”,事件只有重复才有规律,才给人一种可以把握的感觉。

特尔内拉一次次和布恩迪亚家族的男人睡觉,阿尔卡蒂奥一次次纵欲无度,奥雷里亚诺上校不停地做小金鱼,阿玛兰妲的寿衣织了又拆......这些重复,或是个人的意愿,或是家族的“传承”。在我看来,它们不仅是“宿命”的体现,更是一种原始的,自然的,非常规但并非不可行的生活方式。就像中国古代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果没有外来力量(无社会时是“天灾”,有社会时则更多是“人祸”)的打扰,他们就会这样安然地度过一生。

[if !supportLists]l [endif]魔幻&现实

“在我们实际生活与渴望和想象之间的空间,就是小说占据的空间”,马尔克斯说《百年孤独》中的每一句话都有其现实依据,但它并不是现实主义作品,就是因为小说的主体并不是现实中可能发生的事,而是”有现实依据但同时又神秘化了的细节”。换句话说,所谓的“现实依据”只不过是马尔克斯用来实现“心理真实”的“中介物”,他真正想表达的,是架构于其上的想象(现实场景和幻想情景的叠加)。

美人儿蕾梅黛丝最后的结局是“升天”,这个看似很难被读者接受的细节因为一张床单实现了“合理化”。马尔克斯在写这一段的时候,有几处很耐人寻味的描写:1.“美人儿蕾梅黛丝的脸变得极其苍白,几近透明”。2.当阿玛兰妲问她有没有不舒服时,她“露出一个怜悯的笑容”,说‘正相反’‘我从来没这么好过’。3.“美人儿蕾梅黛丝挥手告别,身边鼓荡发光的床单和她一起冉冉上升”。我们可以明确地知道,她是很愿意升天的(这就相当于“上天堂”,是被上帝召唤回去的),这也再次表现了她对人世的毫不留恋,以及对他人的毫无情感(缺乏“爱的能力”)。因此,她“怜悯的笑容”也就有了双重意味:表面上,作者好像是在借她之脸,表达对阿玛兰妲这样深陷感情漩涡中的“俗人”的怜悯,但实际上,我们作为读者,结合之前美人儿蕾梅黛丝无意间造成的各种灾难,可以感受到实际上她缺乏爱的能力,才是更容易被怜悯的。这样一来,这个“怜悯的笑容”就构成了深层次的反讽,引人深思。

[if !supportLists]l [endif]神话思维与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的基本故事结构是“预言(禁忌)——逃避预言(违反禁忌)——预言应验(受到惩罚),这与古希腊的悲剧精神是高度一致的,也都给人一种“人类无法抗拒注定要毁在自己手中的命运”之感。与之有所不同的是,马尔克斯笔下的马孔多不仅结局注定,而且过程孤独。

在第一代布恩迪亚的梦中,马孔多是一个冰块世界,玻璃之城。“冰块”象征的是冰冷,凝固,禁锢。“镜子”则象征着人类的自恋和封闭性。马孔多为何有“孤独感”?一方面,这与马孔多自身的地理位置和初始村民有关;但更为关键的是,马孔多一开始就被渗入了“现代性”。如果不是吉普赛人的到来,如果他们没有带来诸如磁石,放大镜,飞毯,假牙之类的“魔法机器”,布恩迪亚也许会一辈子像之前那样,当一个聪明能干,富有责任心的“村长”。但因为梅尔基亚德斯等人的到来,布恩迪亚开始发疯似地研究这些他之前闻所未闻的东西。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句话是“河对岸的人都在用着各种各样的魔法机器了,而我们还在像驴子一样地生活”。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们往往都是在其他生活或思想的观照下,才发觉自己生活的无意义,并进而感到孤独的。

同样的道理,其他人之所以会有“孤独感”,也是因为有他人的生活作为参照。在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奥雷里亚诺上校。他年轻的时候因为“那方面”不行而感到孤独,下一次感到孤独的时候则是他有“像猪一样在荣誉的猪圈里打滚,最后耽搁了将近四十年才发现纯真的可贵”这样的想法时。最后一次感到孤独是他发现自己曾经满怀信心才创造出的“艰难的失败”最后也只不过是一次徒劳的努力,也正是在这时他开始周而复始地做小金鱼。因此,马尔克斯式的孤独源于理想的破灭,谵妄的显形。这种个体的幻灭感,正是在人们开始比较(别人与自己,过去与现在,理想与现实)时产生的。

另一个有趣之处是《百年孤独》可以被理解为“现代神话”。所谓“神话叙述”,是指“一种由人类终极关怀所建立起来的结构”,从广义上说,它是一种存在性的,它从人类的希望和恐惧的角度去把握人类的境况。组成它的单位就是“神话”。如果说古代神话中的“神秘异己力量”是“自然界”,那么现代神话中“神秘异己力量”就是畸性的社会政治和精神生活,或者说是“理性,物质,实用功利的社会”,即“现代社会”。马孔多曾有过一段田园牧歌式的原始生活,这就描绘出了现代人回归原始的迫切愿望,即“乌托邦”式的生活方式;后来马孔多由最初的“伊甸园”渐渐沦为了罪恶之城“所多玛”,战争、暴力、贪婪最终使它遭到了上帝的遗弃,堕落引来了天谴——暴雨和飓风。神力荡涤了一切,也毁灭了一切。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一部“现代启示录”,它警醒人类是有可能在堕落的途中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的。

[if !supportLists]l [endif]我的女神——蕾梅黛丝

“蕾梅黛丝为这个家带来了欢快气息,她和丈夫在作坊旁收拾出一间小屋,用刚刚告别的童年时代的娃娃和玩具装饰一新。她欢快的活力溢出房间四壁,像生机盎然的和风吹过秋海棠长廊。”

“从那天起,她就展示出责任感、大方的仪态,以及面对逆境仍波澜不惊的控制力。她还想到留下结婚蛋糕最好的部分,盛在盘里配上叉子端到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面前。”

“当奥雷里亚诺和庇拉尔·特尔内拉的儿子出生后被送到家里,蕾梅黛丝决定把他认作自己的长子。”

“就奥雷里亚诺而言,他在她这里找到了生存的意义。他整日在作坊里干活,蕾梅黛丝会在上午送去一杯不加糖的咖啡。”

(0)

相关推荐

  • 一个家族走向灭亡前的挣扎与绝望(每周阅读一书一评)

    再读<百年孤独>有感 王雪娃/文 <百年孤独>作者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之所以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 ...

  • 教案:百年孤独

    *11   百年孤独(节选) 教学目标     1.把握全文的情节,着重分析乌尔苏拉这一人物形象.     2.了解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特点.     3.在了解小说的写作背景.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小 ...

  • 读《给青年诗人的信》有感

    读<给青年诗人的信>有感 1902年的深秋,还在维也纳新城陆军就读的卡卜斯以读者的身份给伟大的诗人莱内·玛利亚·里尔克写了一封信,里尔克真诚热忱地回复了这封信,从此他们便书信往来频繁,直至 ...

  • 20世纪最伟大诗人给青年诗人的信:请你相信,无论如何,生活是合理的(北岛荐读)

    其内容讲述北宋山东梁山泊以宋江为首的绿林好汉,由被迫落草,发展壮大,直至受到朝廷招安,东征西讨的历程.又称<忠义水浒全传>.<江湖豪客传>,一般简称<水浒>,全书定 ...

  • 【好诗伴读】青年诗人晴天的诗

    晴天的诗 ▌二十岁后,不再任性 时光在流逝中讲着动人的故事 留意一个玩笑 才发现已匆匆二十年 那些忧伤与欢乐的瞬间 都被岁月掩埋 回首凝望  很多人已不再 年轮在树墩上刻下印记 所有的生命不过是微笑的 ...

  • 爱是艰难的:重读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信》

    电影<海上钢琴家>配乐 "爱,很好: 因为爱是艰难的. 以人去爱人: 这也许是给与我们的最艰难.最重大的事, 是最后的实验与考试, 是最高的工作 别的工作都不过是为此而做的准备. ...

  • 读里尔克《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读里尔克<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这是我特别喜爱的一本小书,因为它很轻薄,所以出门旅行时我常把它塞进背包里.它的作者是德国诗人里尔克(1875-1926),是他三十岁时写给一位未满二十岁 ...

  • 【品读】杨强《读2014年度“子曰”青年诗人奖获得者刘能英诗词随感》

    京邑从为客,耽诗觉有神 --读2014年度"子曰"青年诗人奖获得者刘能英诗词随感 初见刘能英老师,是在2014年初夏赴南岳衡山参加一次诗友聚会上.那次旅游,刘老师对于我们80后晚辈 ...

  • 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第八封信

    亲爱的卡卜斯先生,我想再和你谈一谈,虽然我几乎不能说对你有所帮助以及对你有一些用处的话.你有过很多大的悲哀,这些悲哀都已过去了.你说,这悲哀的过去也使你非常苦恼.但是,请你想一想,是不是这些大的悲哀并 ...

  • 郑国柳: 读女儿的信有感

    一直以来  我只把玉雕事业  作为终身理想去追求  岂不知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儿璞玉  陪伴  也是对孩子人生精雕细琢的过程  读女儿的信有感  文 / 郑国柳 2020年11月25日晚,女儿郑楠跟 ...

  • 河南周口特邀作家“李诗婷”诗词作品《读农村父亲写给儿的信有感》

    李诗婷作品 读农村父亲写给儿的信有感 前世孽缘须注定,含辛落泪育儿难. 栋梁虽贵贫庐抚,喜报连连合庆欢. 父母为孩甘舍命,晚年孤寂痛肠肝. 养崽自古要防老,谁料今生苦债还! <淡泊人生> ...

  • 贾浅浅|读父亲的信有感

    给女儿的一封信 浅浅是我的女儿,从小就喜欢写诗,我只觉得好玩可爱,但从不鼓励她将来当作家诗人.文坛上山高水远,风来雨去,人活得太累,并且我极不爱听文二代之说,这样的帽子很容易被戴上,既丑陋,又硌得脑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