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大扫除时,我发现了一个尘封已久的破黄布兜,灰尘和污垢盖住了它原本的色彩,像是发霉已久了。正要丢弃的时候,父亲正好看见了,如同看见曾经的老朋友,很是不舍。老物件打开了父亲的记忆之门。摸索半天,父亲从布兜的里袋翻出了一个小本子和零碎的几张纸片。小本子是十几页发黄的纸,用棉线缝在一起,本子上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碎纸片上写着一些数字。这个小本子记录着修渠时代的标语和父亲当时的理想,纸片记录着当时的物料领取小账,经过核算后会记录到仓库的账本上。父亲的脸上泛起了孩子气的红潮,说道,当年修渠都是村子里的模范青年、党员才能去的,他年纪小,看着人家戴着大红花修渠,特别羡慕。等他初中毕业了,红旗渠早就修好了。他听说渠上还有维修补缝的活要人,就赶快到公社报名,没想到由于他身材过于瘦小,又没有被选上。回家后,他怎么也不甘心,半夜里收拾好行李,带上干粮,挎着这个黄布兜偷偷跑到队长家非要跟着去。队长觉得父亲初中毕业,能写会算,有些文化,就答应带上他,去仓库帮忙。父亲是“编外”修渠人。他没有工分,没有口粮,在修渠后的维护工地跑前跑后,白天有啥活抢着干,晚上帮着记账算账,没有任何收入,工作都不会记录在册,生活却过得极其充实。“工地上的十五天,是我人生最难忘的半个月,只要想到流淌的红旗渠水里有自己的功劳和汗水就觉得值了。”几十年后,年老的父亲说出这样的话,脸上似乎还带着当年的骄傲之情。我笑着说:“你这活不错,不累还有油水。”父亲一脸严肃地说,当时的人就没有贪污这种想法。看着我一脸诧异,父亲娓娓道来,工地上干体力活的普通民工口粮比干部还多,工分也高。每到工地干部民工换班的时候,有些干部会带上些老南瓜偷偷送到伙房,有些民工还会步行十几里,背着两块石头送到工地。仓库的食物和石材、石灰不仅不会少,往往核账的时候还会有盈余。
那时候,工地上的工友不仅抢着干活,专挑重活干,还会在天黑时偷偷干,啥都不为,就为心中誓把山河重安排的决心和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多年后父亲带着红旗渠流淌在血液中的精神,不怕辛苦,无畏艰难,拿着一把瓦刀闯进京城,成为十万大军出太行的红旗渠儿女。
红旗渠是林州人的魂,是上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如今的林州)在党的领导下,在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之间修建的一条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的修建历时10年,总投资6865.64万元,没有出现一起贪污或挪用修渠物资事件,连账单都清晰可查,父亲保存的碎纸片就是当年留下来的记录。我也曾在红旗渠纪念馆看到账本。出勤表、伙食表、记工表、工伤条、病假条,条条项项清晰,渠上的制度完善,修渠人的精神可嘉,干部带头奉献,民工奋勇争先。
如今的红旗渠水,已经通过城市水利建设和水景工程,流进林州城的每一条河道。红旗渠精神已经深深印刻在这方水土之中,成为林州人的魂。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随着清澈的渠水从山间缓缓流过,流进每一个人的心田。
【作者简介】:黄霞,爱生活,爱美食的80后“小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