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今天 7 岁了,但我会选择关闭它!
将「雷科技Lite」收藏为我的小程序,不再错过精彩内容
文末有福利彩蛋
一眨眼之间,朋友圈 7 岁了。
2012 年时,微信还没有占据聊天工具的第一把交椅。手机上的社交网络方兴未艾,还大都停留在各种电脑网页,7 年前的那个 4 月 19 日,朋友圈横空出世。
这时的朋友圈非常简单,怎么说呢?就是个只有你和好友能看到的 Instagram。
选择照片,然后发上去。接下来就是享受和微信好友间互相浏览、点赞、评论、交换彩虹屁的过程。
看上去和现在几乎没什么两样,从一开始朋友圈就有了几乎完全的功能。哦,这个时候的朋友圈还很纯粹,只是个和人交流日常生活的地方。
对微信来说十分伟大的张小龙先生曾在诸多痕迹中表示过,所谓朋友圈,就是记录了生活瞬间的个人相册(朋友圈个人页面的确就叫这个名字)。
慢慢地,朋友圈修修补补,在一个个小变化中加入了在现在看来理所当然的新功能。
有了查看权限设置,嗯自己的丑照就不用让家人看到了,吐槽老板的想法他也不会知道。
对应的,不想看到的那个人也可以消失啦,拜~
能对标记地理位置了,“打卡”成了新的玩法。来广州没到小雷(微信:leitech)的秘密基地走一遭,那可算是白来。
好友发的外语朋友圈都能变成中文,在外一个人做雇佣兵也不怕太寂寞。
不只是照片,还能发纯文字、网页、还有视频内容了。还终于能保存朋友圈草稿了!
除了没给钱就能随便发广告的微商,商业广告也开始穿插在有一搭没一搭的日常交流中。
简单来说就是,7 岁的朋友圈已经长大到越来越有个朋友圈该有的样子了呢!(被打)
放到各种社交软件中对比,同样是到了“上学年龄”的朋友圈,却是他们之中操作起来最直接的。
发送内容?选择或拍摄图片,配段文字,发就完事了。简单到只有发图片这个选择,想要发纯文字?还得长按发送按键来触发秘密通道。
那么浏览呢?在公共时间线刷新,或者进入某个人的主页,就是能看到的全部。
至于互动?朋友圈大大方方的给了个小红点,有人回复、给你点赞都一起提示了。
接下来还有啥花样?没了,真的没了。
比起那些没事还要打个榜数据多刷几个0的社交软件,朋友圈简直清白得像一朵白莲花。
不过有句话小雷一直想问,朋友圈7岁了,但你真的爱发吗?
曾经的朋友圈或许是一片充满自由的乐土,无论是自己的想法还是见闻,都可以和朋友随性地交流。
无论是说什么话,都有可以被称作朋友的人为你点赞,给你评论,关心你的一切。
然而随着微信成为全国最大的聊天应用,几乎每个人都开始注册微信,好友列表开始出现了家人、工作伙伴、老师同学、各种生活中存在关联的人,不再只有朋友。
来自现实、不可抗力中的各种关系对朋友圈进行了大肆入侵,原本简简单单就能定义的“朋友”关系,已经不再纯粹。
朋友圈中开始出现了这样的玩意:不发九宫格就会死于过于可爱的(朋友圈限定)美少女/男;
把好友列表变成人脉,成天吆喝“友情、努力、胜利”的微商(或许他们真的赚了钱);
老爸老妈老板分享的各色养生文章沸腾文章鸡汤文章,还有拉人点赞的;
就连某某公司要说个什么事,都能把朋友圈变成发布厅现场。行8,你说什么就是什么。
几乎所有人,都在朋友圈的一张张照片一条条动态背后,打造着人生圆满四字写到脸上的完美形象。
到了这个时候,想要发出一条朋友圈,却似乎变得多了不少条件:既要让他人觉得自己活得很好,又得维持自己的人设,还不能被人讨厌自己。
发出一条朋友圈,居然要考虑这么多的事情,原本简单的输入并发送,变得好难好难。
于是我们的朋友圈从原本的展示自己生活,变为演绎出“最好”的那个自己,尽管那不一定是足够real的自己。
但小雷相信,大家的心中多多少少还是会有想要回归纯真,回归原本简单交流的念头。毕竟那位 Kris 先生,现在都开始用音乐来证明自己的 freestyle 了嘛。
当然了,朋友圈在更新过程中还给了第三种选择:关闭微信中的朋友圈入口,就能眼不见心不烦。
不管你是不是关闭了朋友圈,反正小雷(微信:leitech)还是把朋友圈留在那里,就让它静静地存在。
毕竟这人世间的喧嚣,都会随着欲望与真诚一同随着时间流淌,直到被所有人都忘记,直到朋友圈彻底成为过去。
华为、OPPO 10倍变焦旗舰拍照体验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