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鹰捉的起落钻翻

什么是鹰捉?它的内涵是什么?鹰捉,取形于雄鹰搏兔。起势,双拳抱于丹田之侧,其形如雄鹰抱翅,易经名曰“地雷伏”。继而一拳起于丹田,形如雄鹰举爪,易卦名曰“地雷动”,后拳随之,两拳先后沿阴脉中正钻举,至中堂止,易经名曰“二进阳”,此势手臂内旋,小指外翻上,可谓阴尽,阴尽乃阳生,否极则泰来,双手拧翻前放,形如雄鹰击兔,易卦名曰“三阳开泰”。

落势之后,其名曰“三体势”,然后,双掌抓握成拳,两肘横撑,回拉“一”字。至于丹田乃至,形如鸷鹰捉鼠,易卦名曰:“一字无”,接下,再抱、再钻、再放、再收,往复循环,习之既久,则可渐悟鹰捉劲力之运化,技击之精微也。

鹰捉用于技击,则更具难言之妙,可谓“进亦打,退亦打,起亦打,落亦打,处处皆拳,无处不打。”地雷动拔阴返阳是斜化直进打,“进二阳”双拳上钻,是一斜上化前进打,“挣崩摘豆角”即是此式。“三阳开泰”打法更妙,其力走正线,其根在足,灵通于背,发育手指,落时方向斜下,一势之中,含有三力,一含劈力,犹如劈拳;二含催力,犹如崩拳,三含按压力,犹如拍皮球。回拉一字,既回手如钩杆,轻则起根,重则扑地。有言云:尚派鹰捉动则打,化亦言打,非阳刚而何哉?

鹰捉说来平凡,练形意的人都会,但不好练。甚至有一辈子吃不透、练不到的味道。为什么?这就得从形意拳的劲追究起。形意拳竟有什么劲?广义来讲,五行、十二形,一种拳一种劲,甚至一种拳包含几种劲。而形意独具特色的、最根本的劲,却在于起落、钻翻。

故经云:不知起落枉伶俐。如果把起落简单地理解成是动作的起伏,就大错而特错了。我在学站桩时,先生那一划,不正是起落的精华摩挲劲吗?也就是人们很少知道的翻浪劲,而鹰捉正是练它的基本拳,故称之曰:形意母拳。经云:起为钻,落为翻,起是去也,落是打也,打起落如水之翻浪。如果对鹰捉的起落、钻翻不理解,就谈不上领会形意的真谛。

尚派形意在筑础建基的五行拳之外,比别人多出一趟名为“鹰捉”的拳,而且特别重视它,列为母拳,称之为开启形意奥秘之门的金钥匙。起落钻翻劲,是形意拳根本劲,也是拳经“出势虎扑,起手鹰捉”的理蕴。尚师祖曾说:“不知起落就是傻练,没法掌握形意的窍要真谛。”在形意拳中,大部分习练者将起为拳落为掌的这一趟拳被称为劈拳,而尚云祥先生所传的形意拳中被称为鹰捉,将其列为五行拳之外单独练习的一趟拳法,那么尚云祥先生所传的鹰捉到底有何独特之处,又和劈拳有什么样的区别呢?

首先,形意拳的五行拳中钻拳、崩拳、炮拳、横拳的四形都是用的拳,单单劈拳用掌,而且是伏掌,所以不能叫劈拳。其次,劈拳似斧属金,如有是用掌,则无似斧之形,也就无似斧之意,与拳经中要求的劈劲不符。第三,拳经云“起势虎扑,出手鹰捉”在拳经中早就有了定论,所以这趟拳叫做鹰捉更符合拳理的要求。

在演练鹰捉中,当前手从胸口钻出的起手是横拳,又叫钻拳,这一下就是所谓的“起”又叫“钻”。当后手做鹰捉的启动式之前,要预先动腰,腰要如同一个灵活的转轴,所有的力量由此而发。当后手钻至前手的肘窝处要贴紧前臂向前钻出,这一下后手要反拧着向前钻,而不是向前捅,这一下在技击中是封打,一定要坠肘,意想要压着对方的身体往前走,既不能让对方把自己的胳膊压弯,又不能让对方将自己的胳膊拉直,所以后手前钻的同时坠肘且肘要内裹。

当后手钻至前手处,前后手相交,两拳变掌顺势落翻,前手变掌后猛往后拉,拉至腰际。切记一定要坠肘,如果不坠肘后肩就要比前肩高,这样前手的翻浪劲就会大大的减少,就失去了前手打人后手发劲的意义。当后手钻至前手变掌时,一定要钻至眉毛的高度,落式后要前手要与胸口平,钻到与眉齐,打到胸口平,说的就是鹰捉的要义。鹰捉的“落翻”不是单纯的前推,而是由上至下的压按。鹰捉的起落钻翻犹如一个弧形的抛物线,也就是一个半圆。形意拳起也打,落也打,只要动就都有用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