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干燥综合症出现麻疹样皮损伴痒 二仙汤治毛囊角化症
一、皮肤干燥综合症
周某某,男,主诉来北京后自觉皮肤干燥,2015年面部出现麻疹样皮损伴痒,外用艾洛松缓解,愈后多次复发。平素口干喜饮,舌淡红,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腻有裂纹。
【病名诊断】干燥综合征【中医辨证】燥证 【中医治则】滋阴润燥【中医处方用药】沙参麦冬饮(沙参9克 玉竹6克 生甘草3克 冬桑叶4.5克 麦冬9克 生扁豆4.5克 花粉4.5克)加减:北沙参15克 麦冬15克 玉竹15克 天花粉15克 炒白扁豆30克 生甘草9克 当归9克
【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五剂,水煎服。嘱其少用艾洛松等激素。
【医话】燥和风、寒、暑、湿、火并成“六淫”,它们是气候特征,也是中医认为的致病因素。皮肤干、口干都是燥的表象,进而还会发生指甲干枯、咽干、唇干等症状。既然有燥邪,那我们就来滋阴润燥。治疗干燥综合征我常用的方子是滋燥养容汤:酒当归12克,二地、炒白芍、酒黄芩、秦艽各6克,防风、甘草各3克。燥邪往往首先侵袭肺脏,所以用二地补肾水而清肺金,黄芩泻肺热。脾主皮毛,肺金清润,皮肤就可以得到滋润。当归合芍药养血润燥,还能配合二地滋养阴血。秦艽活血养筋,甘草调和诸药。大家可以发现,这个方子防风用得很少,因为防风在这个方子里是作“使”药的,取其发散之效,使诸药能够充分达表润燥。
但在这则医案中,我没有选择滋燥养荣汤,而是用了沙参麦冬饮,因为后者更适合这位病人。沙参麦冬饮是吴鞠通《温病条辨》里的方子,清肺养胃、生津润燥。方中沙参、麦冬清养肺胃,玉竹、花粉生津解渴。尤其是花粉,生津的效果非常好。我在治咳嗽时,患者如果有口干的症状,我都会加上这味花粉。此方我重用扁豆、甘草,是取其益气培中之效。患者舌胖苔腻,是脾虚之象。我尤其重用扁豆,因其可健脾化湿,同时克制滋阴药的甘寒滋腻。吴鞠通的沙参麦冬饮中还有一味桑叶,可清宣燥热,但患者并无热象,故舍去不用。患者偶有风痒,历来“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所以我加了一味养血活血的当归,这也是滋燥养荣汤里有当归、白芍、熟地这些养血药的原因。
我止痒常用苦参和地肤子,但苦参大苦大寒,是四大苦药之一,我轻易不给别人用,且患者不在发作期,无需加止痒药,所以我只用了治血的当归。在这里我多说一句,治疗风痒我常用的方剂是消风散,这是我开蒙的方剂之一,配伍严谨,非常值得学习。方中荆芥、防风、牛蒡、蝉蜕疏风透邪为君;苦参清热燥湿,苍术香化湿,木通利水渗湿,石膏、知母清热泻火,俱为臣药;湿热浸淫,易伤阴血,故有生地、当归、胡麻养血活血、滋阴润燥为佐;甘草解毒和中调和诸药为使。我常于方中加紫草、双花、连翘以强清热之效,加地肤子以强止痒之效。石膏煎药时须先下,胡麻不属常用药材,故偶尔也舍去不用,或用其它药材代替。
二、辨病不如辨证,二仙汤治毛囊角化症一则
辨证是中医的说法,严格来说,中医治的是证,不是病。甲有肠胃炎,乙有湿疹,他们都是湿热证,所以他们的药是一样的,这就是辨证治。乙有湿疹,大夫开了龙胆泻肝汤,龙胆泻肝汤是治肝经湿热的,这是治证。但大夫加了马齿苋、白鲜皮、地肤子,这些药也清热祛湿,但更多的是用来治皮肤恶疮的,这是治病,标本兼治。听说有的大夫坚持是病不用是药,“是”是“这”的意思,就是治湿疹不用止痒药,治咳嗽不用止咳药,不用缓解症状的药。只治本不治标,本好了标就好了,以显示其辨证之准。大家都说西医治标,中医治本,其实中医也分标和本。
下面来说正题。何某是我认识了十多年的一个朋友,一年前找我治胳膊上的小红点,我看图片以为是风疹,就开了七剂消风散。几个月前他又找到我,还是治小红点。我问去年给你开的药有效果吗,他记不清了,去年后来去了新西兰,就没再管,现在回国了,想把这个彻底治好。我又开了五剂消风散,说这个方子要是有效的话,吃五剂就能看到效果了,有效了我再开,要是吃五剂还没效果,那就不用再吃了,我要换别的方子。他吃了五剂,说没什么效果。我详细地问了饮食、二便、睡眠、情绪和身体感觉,判断他阴阳两虚的,就开了七剂二仙汤给他先调理调理身体。二仙汤加苍术、砂仁、甘草、石膏、五味子和麻黄。他说这一周的药吃完小红点少了很多,我说既然有效,就再吃七剂吧,不过要再加一味仙鹤草。又吃完了一周的药,他的小红点好多了,我说咱们要换换方子了。二仙汤中的仙茅有毒,不宜久服,于是我自拟了一个滋养皮肤的方子七剂。一周以后,他告诉我这个方子并没有什么效果。本来吃了那十四剂药,已经快好了,但这一周反而没有变化了。我在想难道这二仙汤还能治皮肤病?于是我又开了七剂二仙汤,这次只加了祛湿的苍术、茯苓、生薏苡仁和泽泻,他吃了以后说一边的小红点基本好了。我上网搜了一下“二仙汤 皮肤病”,看到早有人以二仙汤为基本方治皮肤病属阴阳两虚证者。中医的精髓就是辨证,有的大夫急于求成,用了很多缓解症状的药,反而本末倒置,效果并不明显。但辨病易,辨证难,真要成为辨证准确的明医,是要下大功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