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光玫瑰的红利期过后,这条技术服务的盈利之道还能否走下去?

周晓杰(右)和杜兴林在葡萄园

“你们俩怎么认识的?”我对面坐着“五亩换大奔”的周晓杰和他的合伙人杜兴林。
“我从日本回来之后,满脑子都是梦想,想着要把自己的5亩葡萄做成全国最好的……我跟所有人在一起都是讲我的梦想,近似于一种疯狂的状态。有人就跟我说,我认识一个脑子也有问题的,给你介绍一下,就是他。”周晓杰指着杜兴林说。
杜兴林笑了笑。他与“土八路”周晓杰不同,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后在当地某医院上班,2016年才认识周晓杰。“那时我的梦想是做一个类似于叮咚买菜这样的平台。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是一个非常生涩的想法,因为就我一个人,没有团队,也没有投资人……”
“那你们俩第一次见面聊什么呢?”我挺好奇一位种植者和一位程序员的第一次碰撞。
拥有各种梦想的周晓杰(2018年)
“我当时跟他讲的都是心中的梦想,我想做什么,目标是什么。我觉得是我的梦想支撑着我,让我觉得这一切都会是真的。但是我的文化程度低,他是大学生,会写文章……”
周晓杰的最初目的是想让杜兴林帮助写文章、做宣传。那一年是5亩“阳光玫瑰”投产的第一年,没种好,稀拉串,果商只出了2元/斤的价格。负气的周晓杰就决定自己剪粒卖,塑料盒,1斤装,定价30元,微信朋友圈积赞38个以上再送一盒。相当于买一送一,还顺带做了传播。商业思路是有了,但缺少执笔者。杜兴林就是他理想中的执笔者。
“我当时问他,帮我做宣传需要多少钱?他没要钱,反而自己花了300元帮我注册了公众号,然后把这些宣传内容全部做了。所以我说他是公司唯一的投资人,投资了300元。”周晓杰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给杜兴林点了杯冷饮,自己喝白开水,因为实在囊中羞涩。
周晓杰(左3)的团队成员(2018年)
“我当时是帮父亲做农资亏了100万元,也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听他讲了自己的梦想之后,我感觉这是个机会,就决定一块做了。我在业余时间就帮助他做宣传。”杜兴林说。
就这样,周晓杰在他的追梦途中找到了同路人。
那一年,“阳光玫瑰”还没火,他靠积赞转发剪粒卖挣到了15万元。他用这笔钱把原来的避雨棚改为钢架大棚;2017年,“阳光玫瑰”在市场崛起,5亩地卖了68万元,他用这笔钱买了辆奔驰车,圆了自己的第一个梦——“豪车梦”。
2018年,看到契机的周晓杰在杜兴林的策划下,于7月底举办了第一场线下活动,尝试技术服务的道路;同年8月,正在走“阳光玫瑰”专线的我到访杰之庄园,并提炼出“五亩换大奔”的神话,使得他俩的技术服务思路迅速进入快车道。
实现“五亩换大奔”的周晓杰
那一年,“阳光玫瑰”火了,“周晓杰”也火了。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内,杰之庄园技术服务营业收入已经超过1000万元,并建立了一支拥有7名专职人员和17名志愿者的团队。
“虽然梦想不值钱,但可以给我们力量。”忆起往事,已经鸟枪换炮的周晓杰感慨万千。
一年多未见,周晓杰在自家住宅前面新建了一栋两层的办公楼,楼顶上写着“信任”“奉献”“分享”“爱”以及“健康中国齐发力,匠心农人大团结”的字句,彰显着他和杜兴林的雄心壮志。不过周边的村貌还是旧模样,一溜的平房老宅,坑坑洼洼的泥路。倒是在“五亩换大奔”的感染下,周边农田差不多都种上了“阳光玫瑰”。
新建的办公楼
“在本村,你们的服务面积能占多少比例?”我问周晓杰。
周晓杰笑了笑说:“不多。”
“我今天刚做了统计,三畛村一共种了800亩'阳光玫瑰’,跟我们合作的只有几十亩。”杜兴林补充道:“我们在整个临渭区的合作面积也不到300亩,不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
“还有其他服务团队?”我在进村的路旁就见到别家的宣传牌。
“很多,包括原来做农资店的都在做服务。”杜兴林说。
“你们现在总的服务面积是多少?”我再问道。
“今年只比去年增长了100来亩,总面积1000亩多一点,不到1100亩。”
周晓杰(左)和本村的种植合伙人张现容
杜兴林的答案跟我预判的趋势基本吻合。2020年9月我经过渭南时,没来周晓杰这里,而是去了他曾经的一家服务对象——邓联合的万丰天下。在那里,我问过是否延续了周晓杰的服务,答案是否定的。所以这趟我来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跟周晓杰他们探讨“阳光玫瑰”红利期过后,这条技术服务的道路还能不能持续地走下去?
“在我看来,你们这两年的成功是建立在目前'阳光玫瑰’良好的经济收益基础之上的。”我首先亮出自己的看法,“只要能种好,一亩地能卖好几万元,你收个五六千元问题不大;但如果'阳光玫瑰’的价格下沉到三四元一斤,一亩地的产值也就一万元左右,他就不可能再付给你这么多钱。”
“我们有个五年优惠计划,老成员一年减500元,五年后减到3000元。”杜兴林说。

周晓杰在现场指导疏果技术

“我们现在提供的是把技术和农资揉到一起的服务模式。”周晓杰补充道:“只要有种植,就会有刚需,需要技术,需要农资。到红利期结束之后,他们可能不需要技术服务,但还需要农资服务。如果持续合作,一亩地就交3000元,他自己从农资店卖的话可能得花4000元,他还多花了1000元。”
我明白他的意思,他以后的赢利点是在农资的差价上。包括现在盈利重点其实也在这一块,无非是披了一层技术的外衣,打包服务可以让农资的价格变得不透明。
“如果纯粹做农资,跟传统的农资经销商竞争,你觉得还有优势吗?”我担心的是,当“阳光玫瑰”的种植技术普及之后,他们在农资服务上的竞争优势在哪里?
正在灌水的新建葡萄园
“当出现'阳光玫瑰’跌到3元/斤的时候,我相信我们的种植伙伴已经在全国实现万亩以上的种植规模。当我有好几万亩合作基地的时候,我就可以做到像'优衣库’一样又好又便宜……”杜兴林说:“而且我们是预付费的服务形式,是先收费后服务的。”
“这对农民来说问题更大。”在杜兴林一番长篇大论的商业计划中,我没有捕捉到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倒是听到最大的瓶颈,“现在农民大部分的农资是可以从农资店赊账的,他们可以等卖了葡萄后才来结账,你们还要先付钱。现在是因为有技术需求,当若干年后,他们都掌握技术之后,纯粹在农资上PK,你们觉得农民会选择谁?”
这几年我还接触过几位想做线上农资销售平台的老板,在我心目中,这种商业模式的致命伤就是:线下能赊账,线上不能赊账。“站在并不富裕的农民角度,他们宁愿赊账买贵一点的农资,也不愿意买你价格相对便宜但需要预付款的产品。”
周晓杰(左1)在服务现场
“如果我们也赊账的话,现在做到一两万亩都是轻松的。就是因为不赊账,做这种先收费、而且费用不低的模式,才造就了我们的现状。但我认为这是一种良性的发展。”
周晓杰沉默片刻,接着说:“我觉得我们的优势在于沉淀下来的客户,那些什么都学会了之后仍然会选择跟着我们走的客户。有人曾经跟我讲过,没跟你们合作之前,什么事都要操心;合作之后,什么节点该干什么,每一次农药,每一次肥料,都配比得好好的,配多少斤水,用多少量,就有一种不用动脑子就能种地的感觉。这种感觉一旦养成后,就变成一种必需品。而且中国老百姓的基础都很差,他们需要这种……”
“傻瓜式的服务模式。”我若有所悟。这条路也正是现在农资商在转型的道路。
“我们不能说培养了一群'傻瓜’,而是提供一种更细致的贴心服务。”周晓杰更正道。

对未来充满期待的含之种植团队

在我看来,周晓杰和杜兴林目前的成功是建立在“阳光玫瑰”新品种红利期的基础之上,得益于他们提供了传统农资店所不能提供的新品种技术服务,但当技术普及之后,这条路能否继续走下去的关键在于,能否找到另外一个传统农资店所不具备的服务内容。
“比如我们的产销对接平台。”杜兴林说。(未完待续)
2021年3月27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