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梁老四养牛记 ‖ 梁志友
梁老四养牛记
梁志友
天全县岩峰村的梁老四回老家当了个又苦、又累、又脏的“看牛郎”,背地里有不少乡邻还是管叫“看牛娃”,是我觉得一个大人巴汉的男子,才用了点稍微文艺点的“郎”。
梁老四“看”的牛,非传统的乡村养来拖犁拽耙的水牛。岩峰村山田多,自古就有养水牛耕地犁田的习俗,过往年月里,水牛被视为家庭和集体的重要成员,当地饲养的水牛一度调往周边县。梁老四养的方式,也没有沿袭旧时老翁在前面牵着牛鼻绳,或手捏着马鞭子在后头看着牛屁股,抑或放牛娃骑在牛背上,满山满坡转悠,任牛自在的啃吃青草,让日光斜阳涂抹出一幅恬淡的旧味画卷,而是从信用社贷了些款,一下子引进了十几头鼓睛暴眼、凶叉叉的大黄牛,名曰肉牛,梁老四将它们关进自己和家人用旧材料修砌的牛舍里,白天黑夜像仙人一样侍候着。之前,还没有哪家农户养过三头牛的历史。如果养的是三两头水牛,村里人兴许会暗自庆幸,近几年因为没有水牛耕田,山梯子田只好一锄锄挖来种。
梁老四颠覆了村里人对养牛的老概念,像一粒石子扔进平静的水面,溅起乡邻茶余饭后的热议。非议中有人说他一个退伍军人当起“看牛蛙”没出息,也有说他有开车技术不正常发挥,却干起这笨活路……也难怪,土地下户后衣食无忧的山村,人们行走的脚步有些窸窸窣窣,对村里的新鲜事,还戴着“老光眼镜”去看。
最初,就连家里人都怨他“想一出,是一出”,搞不懂他的心思。怨归怨,毕竟一脉血缘,家人到头来还是劳神费力的“陪公子读书”。
其实,梁老四养生态黄牛也非心血来潮,从部队大熔炉里淬火加钢复员回归乡后,他也像许多怀揣梦想和怀抱一腔创业热情的年轻人一样,开车跑过运输,合伙办过矿山,甚至掉进了骗子挖的“种香草”发财的大坑。十几年的打拼,折了钱财,输了大好年华,让憧憬变得支离破碎。但,天底下没有后悔药,用天全的土话讲“大河没盖锅盖子”,一切权当向社会大学交了学费。最后,他用一个共产党的信念和退伍军人的骨性,结痂伤痛,挺直起脊梁。回家当起“看牛郎”也是他读懂自己后深思熟虑的抉择,并成了人生的转折点,事业的铺垫。
看牛的活路的确不易,从最初十几头发展到七八十头,每天单凭牛吃的青草和清除牛粪,这一进一出就已令人唏嘘。草靠自己一刀刀割,一背背背,一车车拉;牛粪一铲铲铲,一背背背;还要讲科学喂料、防疫,保持圈舍干净通风,冬暖夏凉,精料依牛年龄和肥瘦量化配比。弄得自己起早摸黑不说,害得父母一年到头屁股没沾板凳。事讲起来眨眼的功夫,梁老四却不愿轻易触碰那些日日夜夜里的伤感。
但,有梦想的人才有机会,连梦都不敢做的人谈何收获。努力不负韶华,梁老四最终以自己的勤劳和坚持,成为天全县第一个养肉牛大户,还清债务和贷款,走上了劳动致富的模范披红戴花,上了镇的光荣榜。他用一个共产党员的实践封住了闲言碎语。付出,不只为心里的那束光明,也为塑造自己的灵魂。
从当“看牛郎”开始,便一路顺风,用自养的生态牛在县城办起牛肉餐馆。因为服务、质量、口味自成一家风格,事业如日中天。生动的事例还被县武装部原领导看在眼里,请他给入伍新兵上课,害羞的他怕口齿不利索没敢接招。
如今,梁老四在县城购置地皮修了自己的餐馆和旅店。他说,说一千,道一万,最该感谢的是自己入了党,有部队的磨砺才让自己一步步走到今天。自己沾的是共产党的光,得的是时代的福。质朴的话里有自豪、有感恩。
牛年是牛事业的本命年,他坚信春暖花开后,自己的生意还牛气冲天!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