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心血管疾病,怎么吃好有讲究

心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的最主要“杀手”。冬季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阶段,寒冷的刺激造成心肌耗氧指数上升,从而加重心脏负荷。研究表明,气温每下降10度,会使心血管疾病风险上升7%;气温每升高7.4度,心梗风险便降低2.8%。因此寒冷冬季需要加强自身管理,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这段冬春交替的时间又被称为“心血管病的魔鬼季”。
根据《中国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报告2019》,中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0亿,《报告》还强调,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可以说是“谈之色变”的疾病。

营养膳食是保证人体正常运转的原动力。因此,科学营养的饮食成为维持健康的基础。尤其是在心血管患者疾病的防治中,科学合理的饮食营养搭配显得更为重要。对于有较高心血管风险的人来说,每日摄入的蛋白质组成,应有50%以上为植物来源,并尽可能地减少红肉的摄入(每周不超过三次,每次不超过100千卡的热量)。研究表明,将红肉替换为鱼类可降低24%的心血管风险,替换为禽类或低脂奶制品,亦可以分别降低风险达19%和13%。

在天然食物中含维生素P最丰富的是茄子,紫茄子维生素P含量最高。维生素P能增强人体细胞间的粘着力,增强毛细血管的弹性,降低毛细血管的脆性及渗透性,防止微血管破裂出血,使心血管保持正常的功能,防止硬化和破裂。所以经常吃茄子,有助于防治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和出血性紫癜,保护心血管。

持续摄入各种丰富多彩的水果和蔬菜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每种植物所含的植物营养素都不相同。对心血管疾病来说,合理膳食和正确的生活方式正是简单且有效的防治方式之一。
温馨提示

在慢性病爆发的时代,营养干预,正逢其时,也是大健康时代大势所趋。世界卫生组织很早之前就提出,合理、科学、健康的营养干预一定是预防慢性病的一个必由之路。但是由于目前土地荒芜化严重,导致目前的食物营养素大大缺乏,在加上食物的过度精加工、不健康的烹调方式使得仅存的营养素也过度流失。因此想要通过食物摄取充足的营养素是很难达成的,就需要额外从外界补充营养素。

但是你需要补充什么营养素、补充多少你是不知道的,因为每个人生活习惯、饮食偏好都是不一样的,在加上遗传因素不同,对营养素的吸收利用率不一样,所缺的营养素种类和数量也不一样,导致疾病的发生的种类和脏腑的衰退速度也是不相同的。这就更需要借助专业的平台通的膳食习惯、量化标准分析你个性化的营养需求。统康健康管理借助大数据平台,根据饮食偏好、膳食具体摄入量等个性化综合指标分析,确定你所需要补充的营养素种类和数量,给予最适合您个体的营养调理方案,从而优化人体自身的代谢系统、免疫系统、抗氧化防御系统,以及修复系统等,帮助身体机能调节到最佳状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