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其循行别道奇行,故称奇经。
其功能有:1、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2、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渗灌等调节作用。
八脉里有八个代表性的穴位,公孙、内关、临泣、外关、申脉、后溪、列缺、照海。古人流传下来一首“八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锐眦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01
督脉
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疾病。如颈项强痛、角弓反张等症。督脉督一身之阳气,只要是阳气衰弱都可以在督脉上找到合适的穴位进行治疗。
02
任脉
总任一身之阴经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任脉循行于腹部正中,腹为阴,说明任脉对一身阴经脉气具有总揽、总任的作用。另外,足三阴经在小腹与任脉相交,手三阴经借足三阴经与任脉相通,因此任脉对阴经气血有调节作用,故有“总任诸阴”之说。
调节月经,妊养胎儿:任脉起于胞中,具有调节月经,促进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03
冲脉
冲脉是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之海,五脏六腑都禀受它的气血的濡养。其上行的一支,出于咽喉上部和后鼻道,向诸阳经渗灌精气。向下的一支,注入足少阴肾经的大络,从气冲部分出,沿大腿内侧下行,进入窝中,下行于小腿深部胫骨内侧,到足内踝之后的跟骨上缘而分出两支,与足少阴经并行,将精气灌注于足三阴经;向前行的分支,从内踝后的深部跟骨上缘处分出,沿着足背进入大趾间。
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它和足少阴之络同起于肾下,出于足阳明经的气冲部,沿大腿内侧,向下行于中,再沿胫骨内侧,与足少阴经一起下行入于足内踝之后,入于足下。另一知支脉,斜入内踝,出而入于胫骨、跗骨相连之处,经足背进入大趾之间,入诸络脉之中,起到温养胫部和足部的作用。
冲脉出于气冲穴,伴随足少阴肾经,挟脐两旁上行,到胸中面分散。
04
带脉
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带脉之会。在侧腹部,章门下1.8寸,当第十一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布有肋下神经和肋下动、静脉。带脉主治痛经,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经闭,疝气,腰痛,及子宫脱垂,盆腔炎等。
05
阴维
起于小腿内侧,沿大腿内侧上行到腹部,与足太阴脾经相合,过胸部,与任脉会于颈部。
06
阳维
起于足跟外侧,向上经过外踝,沿足少阳经上行到髋关节部,经胁肋后侧,从腋后上肩,至前额,再到项合于督脉。
阳维联络各阳经以归于督脉,阴维联络各阴经以归于任脉,当阳维脉经气出现异常,阴阳失去协调时就成病象。《难经·二十九难》:“阳维维于阳,阴维维于阴,阴阳不能自相维,则怅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持。阳维为病,苦寒热。”因阳维分布头肩各部,故主寒热等表证。《脉经》卷二:“诊得阳维脉浮者,暂起目眩,阳盛实者,苦肩息,洒洒如寒”。
07
阴跷
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足少阴经的照海穴,通过内踝上行,沿大腿的内侧进入前阴部,沿躯干腹面上行,至胸部入于缺盆,上行于喉结旁足阳明经的人迎穴之前,到达鼻旁,连属眼内角,与足太阳、阳矫脉会合而上行。
控制眼睛的开合和肌肉的运动。阴蹻脉主阴气,司下肢运动。
08
阳跷
阳跷主一身左右之阳,阴跷主一身左右之阴。同时还有濡养眼目,司眼睑的开合和下肢运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