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成大器,必有征兆”:人到中年,改变这三个认知,你也会成功
浪漫的心境,你永远都值得拥有
文\江左梅娘
《小舍得》大结局:欢欢直升风帆中学,颜子悠考了翰林,米桃留下遗憾。很多人为米桃鸣不平,觉得她最终上了风帆,其实是会毁了她,毕竟智商140的人,到了这种一般性的公办学校里,总觉得是会被埋没的。
那天看了米桃的这个结局之后,我也挺为她觉得遗憾的,我家老杨还说,人和人还是不一样的,米桃的家真的就是她的拖累。
米桃真的有可能被耽误吗?其实还真的未必。
在我看完这本大卫·爱泼斯坦的著作《成长的边界》之后,我真心觉得有了不少新的想法。
这本书颠覆了我对人才培养的很多传统观念,也颠覆了我们对于所谓专家的基本认知。那些我们曾经奉为真理的很多观念,是时候反思和怀疑了。
“人成大器,必有征兆”,若是你能够改变这三个认知,你也能够成功,越早改变这三个认识,你的人生就会越成功。
01.教育要赢在起跑线上,可人生是马拉松啊
很多人认为天赋要早点开发,如果想赢在将来,就一定要早早开始做准备,一定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后来这也的确成了中国大多数家长所坚持的理念,也正是在这种理念之下,各种培训机构席卷大地,开始专业化培训的孩子的年龄也越来越小。
两三岁就开始弹钢琴、舞蹈、绘画系统训练的孩子不计其数。但过早地开始竞技真的会有好结果吗?他们最终都一个个地成为了钢琴大师、舞蹈家和画家了吗?
作者给出了大量的活生生的事例和统计学的数字,告诉你,这是不可能的,大部分的孩子可能成年之后,再也没有碰过这些东西,有些东西练到一定程度之后,你会发现很难坚持下去了,因为这种不上不下的情况,既不可能去走专业的道路,继续练习的话,还会影响你的学业成绩,最后只得放弃了,那最后糟蹋的就只有父母的钱了。
而其实,真正的精英或者说专业人士,大多数都是经过各方面的摸爬滚打之后,才最终决定从事现在的行业的,然后再去努力,最后才走向成功的。
而那些从事专业训练很早的,也很早就去比拼的,很多要么成为二流角色,要么早早离开了这个行业。
所以,不要相信再“赢在起跑线上”这个理念了,在孩子小的时候,让他多尝试是很对的,可是多尝试不是多去比赛,非要整个你死我活,而是让他找到真正自己喜欢的行业,最后成为他的事业,这样才更有利于他的成功。
我是个情感咨询师,这个理论我们把它迁移到情感上吧,你说一个男生你先追一个女生,PK掉众多追求者,是不是就一定能够得到姑娘的芳心呢?
显然不能,还是看姑娘喜不喜欢你这一款,看姑娘想不想在那个时候谈恋爱,你赢在了起跑线,并不一定赢在终点线啊。
02一万小时定律真的有成效吗?可能赔光你的后半生
再来说一说刻意练习的效果,曾经有一项理论叫“一万小时定律”风靡全球,这一下子也让很多教育工作者奉若圭臬。
简单说,一项工作只要经过一万小时以上的持续努力,就一定能获得的成功。那么对学生来说,就是经过更多的练习,就一定能够考好成绩,于是很多孩子就成了刷题的“机器”。
殊不知,这个理论也是有待商榷的。任何行业,坚持一万个小时就一定能够成功吗?
那如果我们从事的工作是那种很简单的劳作呢?当你通过不断地练习,的确会让你的劳作越来越熟练,可是练完一万个小时,你也还是一个普通劳作者啊。
而如果你从事复杂的行业,需要解决很多复杂多变的问题的话,那通过长时间的刻意练习,反而很容易让自己走入认知的死胡同呢!
比如,坚持一万小时的写作,你就一定能够写出一本旷世巨著吗?
其实太过刻意的练习常常会扼杀了后续转变的动力,这在很多体育运动员身上表现得可能更明显。
运动员在走向事业辉煌之前,的确一定要有刻意的练习,但我们也见到了太多退役后落魄的运动员。他们在一行呆得太久了,就习惯在同样的行业寻求工作,他们除了这个行当,什么都不会,没有从事新的行业的动力和勇气。
其实,凭借着他们做的运动员的毅力,如果他早点转行做别的事业,也很容易成功,但正因为他前期太多的刻意练习,让他有了太多的沉没成本,反倒给他的转行带去了更大的阻力。
放到感情上来说,很多女人都离不开渣男,大部分的原因不也一样吗?因为在这个男人身上你曾经投入过太多的精力时间,所以让你抽身出来,你就是不舍得,有时候不是不舍得这个男人,是不舍得你自己曾经的付出。
03经验真的能带领我们快速解决问题吗?会反噬呢
平时我们去医院,可能会信赖专家,给孩子找学校,我们都想找一个厉害班主任,可是这些专家一定是解决问题的最优解吗?
未必。
书中举了消防员的例子。
消防员的装备是他们非常专业的设备,他们又厚又大,常年被消防员们背在身上。
这些装备既是救火用的工具,也是他们逃生的必备保障。在需要快速撤离的时候,这些装备却又会成为他们的枷锁,让他们陷入经验的陷阱。
很多事故都被证明,消防员在需要快速撤离时,因为一直背着沉重的装备,所以他们撤离得特别慢,伤亡惨重,要是我们一般人,一定觉得已经救火结束,那抓紧扔掉跑啊,可是他们碍于专业,压根儿就没想到扔掉这回事儿。这就是专业带给他们的误区。
书中还举了一个医疗体系中的例子,在心脏病医生大会期间,医院里的心脏病死亡率常常是最低的,为什么?因为医生大会的时候,他们就不会去治疗病人了,而不大会的时候,他们就会去治疗病人,也就是说心脏专家的治疗,会造成心脏病死亡率上升,不治疗,反倒大家都活得好好的。
有句名言说得好:“如果你手里只有锤子,你看到的任何事情都会是钉子”,很精辟吧。就像《摩登时代》里,卓别林演的那个角色,因为一天到晚拧螺丝,后来看到任何地方有螺丝,立刻想到的就是去拧。
你看,人们更习惯用自己擅长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经过长时间的专业训练,这种专业经验就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这往往就成了一个陷阱。
对待感情问题也是一样,士别三日都要刮目相看,你太过于拘泥于原来的经验去对待伴侣,往往不一定能够敏锐地捕捉他的情绪。恋爱婚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地成长,有时候还真得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04梅娘说
只有不设限的人生,才会拥有更多的可能,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是不能固步自封。
当你不断地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让自己有着更广泛的涉猎,更广阔的视野,就能够成为一专多能的“T”型人才。那么无论你将来从事什么样的事业,都会触类旁通,很容易做出成绩来。
不少三四十岁的人会以年龄大没有机会,来给自己的失败找借口。其实人到中年,改变你固有的那三个观念,找到你最佳的兴趣点,然后去努力,你会发现,就算是50岁开始,都不晚。
有句话说得好,你要去学诗,功夫则在诗之外,你要想解决情感问题,功夫也应该在情感之外。不是说你过早地去追求爱人,就一定能够抱得美人归;不是说,你朝朝暮暮地陪伴,爱人就一定会在你身边;更不是说,你只要凭借过去的经验,就能够继续维持和伴侣之间的亲密关系。
你不能给自己的人生,事业的追求设限,你也不能给自己的爱情追求设限,事业的成功和情感的成功往往会相辅相成,所以,有时候你不一定非要看什么太厉害的情感攻略,反倒是这种和情感貌似关系不大的非专业的书,更能够解决你的情感问题。
《成长的边界》这本书,就是为了给我们刷新以前的三个认知的。它会打破我们认知的边界,让我们能够跳出现固有的范畴,去更广阔的天地来看待这个世界,看待自己,然后去做一个有着无限成长边界的优秀人才,多好啊,当你真的成为了一个这样的人,你还会怕情感的困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