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不赚钱,卖服务就能赚到钱吗?
造车不赚钱,卖服务就能赚到钱吗?
卖车是一锤子买卖,只能赚用户一次钱;卖服务是多次交易,做得好能赚用户一辈子钱。于是,在硬件利润越来越低的今天,车企们打起了服务收费的主意。想要加速快一点?想要续航多一点?想要自动驾驶智能一点?没问题,额外付钱开通软件功能就行。
可这钱是谁想赚都能赚的吗?我们来跟你把这事讲清楚。
传统汽车产业价值链聚焦在“制造”上,新的汽车产业价值链则是“制造+服务”的集成。整个汽车价值产业链,正在呈现总量上升、重心后移的特征,汽车产业价值内涵向服务端深度扩展,由此引发出新的商业空间。
我们都知道,能源、互联、智能三大要素是本轮汽车产业变革的核心。抛开已经确定的能源电动化不谈,车辆的智能化与互联化,其实是两个紧密相关但并不相同的维度。
车辆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车辆自身的自动驾驶、人机交互,核心在于用人工智能提升二者的能力。车辆的网联化,主要是打通车内和车外,实现车辆与外界环境的联通,为商业模式创新和出行服务集成打开新的空间。
实现智能是目的,网联是核心手段。智能需要网联才能发挥作用,网联能使智能进一步提升。两者互为支撑,才能让车理解人、解放人、服务人,也才是智能汽车的终极诉求。
于是,汽车的产品属性,从带有电子功能的机械产品,逐渐转变为带有机械功能的电子产品。而汽车产品的差异,也从基于硬件性能区分,逐渐转变为软件功能与体验的千车千面、千人千面。硬件是肉体,软件是灵魂,硬件在开发之初就必须考虑到为软件升级做好预留。
这才是“卖车不赚钱、卖服务赚钱”背后的驱动力。
但事实上,车企的能力在于“造好车”,而提供服务的本质在于“用好车”。自福特T型车将汽车引入大工业时代后,这一轮汽车产业与信息等相关产业的融合,让车企第一次跨出了制造业的边界。
一家车企如果不想变成只负责制造的代工厂,那么它的发展方向,一定是汽车产业平台公司——整合制造、信息技术、互联网等各方资源的集大成者。
此时,卖车这种一次性买卖,只是建立商业联系的开始。在用车全生命周期里,不断通过个性化服务与用户达成更多的接触,才能获得更强的用户忠诚度、更高的复购率以及快速的经常性收益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