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73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73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7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方。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伤寒汗出而渴”,是汗出伤津,气化不利,水饮内停,阻碍气化,故而口渴。当治以通阳化饮,用五苓散。但若是水饮不在太阳膀胱腑,而是留于阳明胃腑,则水饮渍胃,口中有水而不渴。此时当去胃中水饮,用茯苓甘草汤。与五苓散不同,此水在中焦,故重用生姜至三两,为全方用量最大,既可以温胃和中,又能化中焦水饮。猪苓、泽泻善泻下焦水饮,故去之不用。饮留中焦,故稍加甘草以和中焦胃气。从配方比例上看,五苓散中茯苓量略多于桂枝,茯苓甘草汤中茯苓与桂枝等量,且去猪苓、泽泻等利水之药,加甘草、生姜之药,说明茯苓甘草汤重在和胃化饮,而五苓散重在利水通阳。
既然茯苓甘草汤主治饮留胃中,胃即在心下,所以推测还应当有心下悸的症状。如356条:“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本方药共四味,其实就是苓桂姜甘汤,与苓桂术甘汤、苓桂甘枣汤、五苓散等都是典型的苓桂剂,以化气利水为特征。但是本方重在利中焦水饮,兼以和胃;苓桂术甘汤重在健脾利水,以治脾虚水饮上犯。此二方治在中焦,前者重化饮,后者重健脾。苓桂甘枣汤重在温心阳,化饮以缓其上冲之势,以治心阳虚水饮,欲作奔豚;五苓汤重在利水以通阳,治下焦膀胱水饮。此二方,前者虚在心阳,饮在下焦;后者饮在下焦,却并无阳虚。是以为别。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