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杂谈##丁元英##左小青#子女真正...
#影视杂谈##丁元英##左小青#
子女真正的“孝”,是体现在尊敬父母的意愿,而不仅仅是表面追求一个“养”字!
电视剧《天道》改编自豆豆的小说《遥远的救世主》,剧中为了更加鲜明地表达丁元英的离经叛道,特意增加了丁元英父亲脑溢血病逝的情节。这个情节中引出了一段关于传统孝道与人性尊严的问题!更加透彻地表现出了丁元英这个强势主义人物对世俗文化格格不入以及根深蒂固的成见!
在古城隐居不久的丁元英突然接到了妹妹秋红的电话,父亲突发性脑出血!丁元英得知后连夜赶回了成都老家。父亲情况十分危急,存活的希望不大,即便能活着,也很有可能成为植物人。而父亲很早就留下遗嘱,如果遭遇不测,不要过度抢救,不要继续折磨他,让他好好地走!我们可以从丁父经营茶馆的“守旧不变”再到秋红与丁元英关于茶馆价钱以及翻修的谈论,就可以看出,与其说是丁父的睿智与对人情世故的透彻理解,倒不如归为一位老实、淳朴的农民,无意识中的“大智若愚”。而这类人必然是知恩图报,也必定是传统意义中把尊严看得极重的人!不到万不得已不求人,不会去给别人添麻烦,去作为一个累赘!于是在苟延残喘与死亡之间,丁父选择了拔管子!
在整个家庭中,唯一能与丁元英有心灵交流的,就只有他的父亲!而他也是最了解父亲的人!
丁元英在反复与医生确认父亲病危的情况后,十分平静地问向医生提出了安乐死的问题,也因此带出了一连串的分歧与争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天道》中丁元英的家庭的情况,正是千千万万家庭所经历的阵痛。有人认为,只要让老人活着就是孝顺,而也有人认为顺应老人的心愿才是孝顺。其实,孔子早在千百年前就已经表达了自己对于孝道的见解,孔子认为比孝顺更重要的是孝敬!子女真正的孝是体现在尊敬父母的意愿,而不仅仅是表面追求一个“养”字!但在大多时候,很多人依然还是被世俗观念所束缚而违背老人的意愿!然而丁愿英却恰恰相反,他对社会、对文化的深度理解和透彻辨析,让他洞彻人性,了解父亲的为人,懂得父亲的真实想法,真实所需!丁元英之所以会问“安乐死”的问题,绝不是害怕出钱,而是害怕老人受罪,如果真的成了植物人,那么父亲会生不如死,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仅仅为了周围人的评价和自己面子上过得去的“孝顺”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父亲的尊严、体面与意志。丁元英了解自己父亲,他宁愿干脆利落地走,也不愿意苟活,更不愿以这样的姿态度过自己并没有意识到的“未来”。他要主动帮助父亲拔掉管子,正是满足父亲的需要,是对父亲真正的尊重,但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世俗的“千夫所指”“不忠不孝”。
当我们面对这种选择时,试问我们有没有考虑过这个事情的本身,以及从父亲的角度去考虑呢?人性是自私的,但自私也是有边际的,不是漫无目的地飘摇,而应该对每个个体的人格尊严致以崇高敬意。在最后的时刻,面对考验,丁元英选择的不是自己的名声、不是自己的利益,而是成全父亲。他的这种孝道,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停留在传统意义“孝”字的表面上,而是思父所思、想父所想,落在了实际行动上!但丁元英的做法始终是不被世俗所理解的,根本的思维逻辑也不会被认同,因为颠覆认知结构的事情很难用语言去说服,言语道断,一说便错!或许丁元英比任何人都希望自己脑出血的父亲能够被抢救过来,并且再活个五百年!
然而这场家庭争论,注定不会有什么结果!因为没人能够理解丁元英,即使能够理解一些,却依然逃不出世俗观念的枷锁!
丁元英的所作所为,在常人看来就是离经叛道!他的一切行为模式和逻辑,都源于一种极度的理性!《天道》中王志文的精彩演绎,深刻地表现出了丁元英对传统文化的成见渗透到了骨子里! 同时也引发了无数观众,关于“孝道“的讨论!那么你是怎样看待“孝道”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区讨论!
《天道》精讲全集(↓↓↓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观看)
糖豆说影视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