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离世状告2家三甲 这是一个不许医生犯错的时代!
理想和现实之间永远横亘着一条不可跨越的沟壑!我们理想中的医生,永不犯错,什么疾病都能第一时间确诊,什么重症都能药到病除。可现实是,医生也只是普通人,无论如何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误诊误治还是会发生。
下面这位暴发性心肌炎中年人离世后,状告2家三甲医院漏诊或误诊。可是,早期确诊暴发性心肌炎并非易事。
2018年5月22日~24日,该中年男性因不适前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血尿化验结果提示:CK肌酸激酶233.0,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9,尿酸456,葡萄糖6.20。
这意味着心肌酶指标CK值略高于正常范围,CK-MB尚在正常范围内,CK-MB/CK值在交界状态。
6月1日,该男性因发热前往北京一三甲医院(下简称甲医院)急诊就医。医生开具了腹部、盆腔CT检查和血常规检查。血常规结果显示基本正常。诊断为发热,处方洛索洛芬钠片口服治疗,一次一片。
6月2日,服用洛索洛芬钠仅一次后,该男子出现腹胀、恶心、排尿困难、憋喘等症状。
6月4日凌晨,该男子再往甲医院急诊。检验结果提示: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a-羟丁酸脱氢酶、r-谷氨酰转肽酶、尿素氮、肌酐等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临床诊断为腹胀、泌尿道感染、肝功损害、发热。经输液对症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会诊后急诊医生开药,安排回家留观,并嘱咐6月6日复查。
未等到复查的日期,6月5日早晨,患者在家中昏迷摔倒,被送往北京另外一家三甲中医医院(下简称乙中医院),收入院治疗。当日,心内科会诊考虑有心肌炎可能性。
6月6日,医生查房考虑“不能除外暴发性心肌炎”。
6月7日,“明确暴发性心肌炎”,考虑行ECMO,药学会诊“可考虑外用抗病毒药物”。
6月8日,医嘱“注射用美罗培南,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此后,该中年男性病情不容乐观,于当日转入CCU。
6月13日下午,该中年男性心率血压等进行性下降,最终离世。
患者离世后,家属认为,甲医院和乙中医院都有失误,共同导致了患者的死亡。
甲医院失误有二:1、患者平素身体健康,因发烧第一次前往甲医院就诊,仅诊断发热,并开具了可能有心脏不良反应的解热镇痛药,但没有预估告知患者;2、患者第二次就诊,医生没有准确评价药物不良反应可导致的症状,会诊后无视肝肾心脏各项指标的严重异常,安排患者回家留观,处置错误,耽误治疗时机。
乙中医院失误也有三:一是误诊为喘病、脱症;二是用药错误;三、丢失病历。
基于此,患方将2家医院诉至法院,要求赔偿医疗费、交通费等等共计165万余元。
对于甲医院,司法鉴定意见认为其存在未尽到必要的注意义务之医疗过错。但是,根据社区卫生中心“可能存在心肌损害”的检验结果是否提供给甲医院接诊医生,在患者损害后果中的原因力程度稍有不同:“是”为次要原因;“否”则为“轻微原因”。
可是,因鉴定缺少甲医院门诊病历,社区卫生中心检验结果是否提供给医方接诊医生,以及由此导致的医患争议,无法辨识。
对于乙中医院,鉴定意见认为其也存在未尽到必要的注意义务之医疗过错,在患者损害后果中的原因力程度为“轻微原因”。
依据2017版《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应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生命支持治疗等基本治疗。但是,在考虑到患者可能存在暴发性心肌炎时,乙中医院未能尽早给予联合抗病毒治疗。但考虑到暴发性心肌炎起病急骤,进展迅速,早期病死率极高,且患者入院时病情已十分危重,乙中医院采取了积极的抢救措施等,可鉴定为“轻微原因”。
最终,法院采信鉴定结论,认定甲医院承担30%的责任比例,赔偿462395元;乙中医院承担10%的责任,赔偿124132元;两家医院按比例承担诉讼费及鉴定费。
诊断是什么?哈佛医学院教授格罗普曼在《医生最想让你读的书》如此比喻:一辆列车即将开动,迟到的送行人急匆匆赶到月台,隔着车窗寻找即将远行的朋友;列车缓缓启动,慢慢提速,越来越快,车窗里的面孔也越来越模糊,只能隐约判断朋友的大致方位,招手致意,心中满是遗憾。临床诊断就是如此,医生需要在跑动的列车中快速识别、决断印象模糊的疾病。如果此时时空凝固,列车停下,让医生一节一节车厢去寻找,那是一种奢望。
而暴发性心肌炎是被高速列车载着飞奔的极其凶险的急危重症,面目及其模糊,医生稍有迟疑,患者就直接向死神奔去。即使在美国,死亡率也高达50%以上。所以,对于医生来说,暴发性心肌炎可能属于谁碰上谁倒霉的疾病。
上述案例中,中年发热男患者拿着CK略高,CK-MB正常的报告单去急诊就医,急诊医生能凭借这些就考虑心肌损害而进行一系列检查吗?如果进行了相关检查而没有问题,患者会不会又会怀疑过度医疗?所以,此时医生的处境确实是左右为难。但6月4日患者病情明显加重,且肝肾功能异常的情况下,让患者回家观察确实不合适。但或许此时医生也就是一念之差,或因当天急诊过于繁忙,或有其他考虑,让患者回了家。
但是,这是一个不准许医生犯错的社会,患者百般挑剔,法律及社会都在拿着放大镜来寻找医生工作中的失误。
这不仅让医生压力山大,也让医生们一旦犯错选择三缄其口,甚至文过饰非,而非讨论过错查找原因,并分享给同事,让他们不再重蹈覆辙,毕竟自我保护是人的本能。
或许,我们需要承认医生也是普通人,允许医生犯错,医学才有希望,患者才有更多生的希望!
(环球医学编辑: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