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带串起红色地标——追寻太行山高速沿线革命历史印记
【沿着高速看中国】
光明日报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
巍巍太行八百里,玉带蜿蜒变通途。沿着太行山东麓的河北太行山高速由北向南飞驰,一处处革命老区的名字映入眼帘:桑干河、城南庄、西柏坡、前南峪……在河北这片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上,全长680公里的太行山高速犹如一条玉带,将太行山区的红色地标串联起来,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红色旅游路。
在太行山高速的北端起点张家口涿鹿县,从涿鹿南口出高速,不到一个小时便到了温泉屯丁玲纪念馆。跟随纪念馆讲解员脚步走进这座古朴雅致的中式庭院,可以看到,不大的小院,前后三个展室记录了丁玲这位“文小姐”“武将军”的风华岁月。
“1946年,丁玲、陈明等人参加中共晋察冀中央局组织的土改队,来到了位于桑干河畔的温泉屯村开展土改工作。以此为背景,丁玲创作了著名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温泉屯也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成为'土改第一村’。”讲解员张启传介绍,丁玲用部分稿费建立了新中国第一所农民文化站——温泉屯文化站。1995年,当时的温泉屯乡政府为纪念丁玲作出的贡献,兴建纪念馆,让“丁玲精神”扎根,一代代传承。
继续往南,来到阜平县城南庄镇的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纪念馆北依菩萨岭,南临胭脂河,掩映在苍松碧草之间,显得宁静而庄严。
“作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创建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晋冀察边区不仅是华北的坚强堡垒,也是对日进行战略反攻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前沿阵地。”讲解员高宗雯介绍,抗战期间,阜平这个只有9万人口的小县,有两万人参军参战,5000余人壮烈牺牲,被称作“抗日模范根据地的模范县”。
随着高速通车,来纪念馆参观的人数从以前的每年20万人次增加到30万人次。山门打开,山货出山,老区人民的日子也越过越富。
沿着太行山高速继续往南100余公里,便来到了革命圣地西柏坡。“五一”小长假期间,到西柏坡纪念馆参观学习的游客热情高涨,超过6万人次。
走走崎岖的“赶考”路,参观简陋的土坯房,看看泛黄的老照片……来到西柏坡,通过革命旧址、文物和史料,追寻红色记忆、重温革命历史,已成为许多党员干部党史教育的必修课之一。
昔日僻在深山,今朝通达四方。随着太行高速的通车,西柏坡南下北上的交通路线进一步打通,更成为京津冀旅游的热点。在西柏坡景区附近开了20多年餐馆的平山县西柏坡镇梁家沟村村民陈素梅,最近又忙着更换新菜单了。和以往不同,这次她不做主了,而是让游客来提建议,更好地满足游客需求。
依托红色旅游,梁家沟村全村七成人吃上了旅游饭,开饭店、办民宿、当导游……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了万元大关。
党支部刚换届,再次当选的梁家沟村党支部书记陈志军有了新打算:“全村43家民宿要提升服务水平,在后山建设500亩的采摘园,今后在梁家沟,游客不仅能吃能住,还可以休闲娱乐。”
一路走一路看,太行山高速通车以来,“红游太行”已成为招牌旅游线路。在涞源县黄土岭置身八路军伏击敌人的抗日烽火中,在邢台前南峪聆听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在涉县赤岸村感受“九千将士进涉县,30万大军出太行”的军民鱼水情……一个个红色地标正在太行山高速沿线绽放光彩。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12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