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拳试力---姚宗勋试力

意拳试力---姚宗勋

试力
   通过站桩摸劲儿,获得了对浑元力的初步体会和认识以后,就会感到身体四周都有阻力存在,这就是站桩训练所取得的成效。在这个基础上,就要做“试力”练习了。试力在意拳训练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范围最广,难度最大,是一项专门训练课程。试力是承上启下的中心环节,能否掌握技击应用和试力训练的成败,有极为密切的关联。学习意拳的人要给予试力以足够的重视。
试力的作用和目的
   芗斋先生说:“力由试而知,更由知而得其所以用。”这句话概括地说明了试力的目的和作用。具体来讲,我们在站桩中用意念假借,体会到身体上下、左右、前后都有引力的实感。这种实感的获得是在身体位置相对静止的状态下培养和强化的,但我们很快就会发现,一旦我们稍徽的把动作做得大一些,这种实感就会消失了。当我们重新调整好站桩的姿式时,这种实感,也可以说这种“拳劲儿”又回到身上。于是就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我们练技击不能总是站着不动,要把站桩中所获得得的浑元力,充分调动起来以后,用意念诱导,继续掌握争力,体会站桩中培养的浑元力,在肢体位移时,是否仍然能够均整得力,运用自如,为随机随势任意发力创造条件。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试力可以说是站桩在空间的延伸。总之是要从静到动,动中求静。无论站桩还是试力,都是为了将来的发力创造必备的条件。

初习试力的要求
   初练试力时,可以先用手去感触手外的阻力。手的感觉灵敏,试力即应由手入手。待手对外界阻力所感觉后,就用与阻力相当的力量与之应合,这样做自然无过,亦无不及,正当火候,手上有了感觉后,逐渐用全身去试。试力时要求身体平衡均整,骨骼支撑,关节松灵,筋肉弛张,有似松非松之意。运转要缓慢,象抽丝一样,不可停滞。做的时候还要做到动一处,为全体着想,即所谓“一切无不动”,试力的动作越小越慢越有作用。欲速则不达。速度快了容易体会和认识漠然滑过。
徒耗时日事倍功半。所以说大动不如小动,快动不如慢动。要做到欲动又止,欲止又动。有动犹不动,不动犹动之意。进一步则要求在微动中求速动。动作越细微,精神越要宁静集中。意念要不断,全身要自然,身体各部所有动静都由一个意支配。最后做到连“试力”二字也不存于意中。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试力的作用。即前人所述“力量在身外去求取,意念在无心中操持”之意。
初习试力要用意不用力。试力时的神态有如空中旗,渊中鱼。空中旗飘摆无定,惟风力是应;渊中鱼形似微动,实则因波浪所动。试力到精熟阶段意力不分,意到力到。再往后深入训练则大动、小动、快动、慢动都要试练,各种节奏都要体会并且要打乱顺序,以接近实战的需要。在练习中更要体验周身是否得力舒适,假借是否能够成为现实,意力是否能随机随势应感而发。
试力法
试力法一
采用平抱桩姿势开始。即手心向下,两手中指相对,在胸前呈抱球状。试力与站桩稍有不同,试力后腿可以近似直立,仅微有屈意即可。精神集中,眼向前看,要设想手下有一大团饴糖,两手斜向前方而略下,缓缓地插入饴糖里面。到全手都被饴糖包没时,再将手慢慢向斜后方略拔起。不可将饴糖拔断,即“运力如抽丝”之意。前压时设想有浮力相阻,后拉时要设想有牵力相引。次数不拘。时间不限,左右互换练习。总之在试力时,无论用何种姿势和意念,动作都要慢,但不可断。手向前行感觉有随时力向后指,手向后行则随时有力向前指。上下、左右亦然。其意在于手向前进时、感觉有外力来向后拉,手向后拉时则相反。这就是前人所谓“顺力逆行”之大意。
试力法之二
勾挂桩开始,两手手心相对,大指第一节略屈而上提,二指向前指,小指斜向下指。设想十个指端各有一个弹簧系于前方,双手缓缓地斜向后拉,同时两手手掌的外缘(即小指一侧的掌沿)和腕部向左右两侧拧转,待转到手心向下时再改为向前推,前推时要设想指端的弹簧有阻力,慢慢地将弹簧顶回。前手推到将要超过前脚位置时,再向回拉。两手相距约两拳,往返练习。左右互换。
试力法之三
采用平抱式桩开始两手手指指向前方。设想身体站在水里,手下按着一个球,慢慢将用手把球压入水中,防止球在手里滑脱,还要体会球向下压时产生的向上浮力。把球压下尺许,再将它缓缓放起来。手既要有向上浮提的意念,同时也要有下压的意思,如此左、右往返练习。
试力法四
开始姿势与试力法一相同。设想手前有一大团饴糖,两手手指分开,手心向下,缓缓向前插入饴糖。到全被埋没时,双手开始缓缓向外拔。左手(左步在前时即前手)掌沿(小指外侧)及腕部向上方拧转,待掌心转到斜向右上方时(前臂与大臂约成120°角),改为向下向外拧转,直到掌心向下,再向前插去。同时右手(后手)虎口微撑,小指斜向前指,掌心涵虚,掌根右侧(腕骨前)有下压外撑之意。缓缓后拉外分时,配合手部的动作,上体稍向后靠,胯略后坐,右膝关节下部意向前指。待左手掌心转到向下时,随左手向前捅去。左、右交换练习。
试力法五
姿势与上法相同,也可以将前步向前迈出约半个脚的长度(较技击桩两脚正常距离而言),两腿力量约分为前四后六。两手抬起约与肩平,十个手指分开大一些,指向前方。前手的位置相当于前脚,后手位置略后于前手约一拳。两手左右的距离约两到三拳。设想站于水中,手下按着一个重量较大的球,手仍被粘在球上不能脱。用手缓缓向前推球,身体同时配合,头到腰部随之略向前俯挤。设想球被推得微动,随即后拉,变前俯之势为力向后靠。上体斜向后靠。臀部稍向下向后坐。同时前腿膝部力向前指,设想球被拉得略有动荡,又变为向前推。往返练习。注意前推时手有上提之意,后拉时有下压之意。前俯时头上有上起之势,后靠时臀部有下坐之形。这个试力的全过程既有身体前后的运动,又有上下的起伏,还有左右斜向的摆动。这正是体验上下、左右、前后的平衡均整。
试力法六
丁八步站立,双手分开置于大腿两侧,与大腿距离约有四、五拳,双手高度相等。手心朝前,设想站在水中,两手手指分开、向前向后拔水,向前方拔时手心向前,向后拔时用手背,要体验水有阻力和反用力。摸到阻力后,再练习则不一定要求两手同在一水平面上,甚至手心朝向哪方也不硬性规定。总之要自然,要追求神意之真实。
行走试力法
定位试力有了基础以后,就要结合步法进行行进间的试力。初练进可用试力法第二种形式配合摩擦步(见后面一章专述)进行行进间的试力练习,注意上下动作要协调一致。步法的原则要求是“上动下自随,下动上自领”,在前后、左右、进退转换中,仍能保持身体重心的平衡和整体的协调。以有利于在不同情况下随机随势发力,这是意拳之所长。具体练法开始站立不动,双手前推,待后拉时,后脚提起,缓缓到前腿腕关节处内侧。此时双手已后拉到掌心将要转到向后下的时候。后腿向前伸出,手心转成向下而前推。此时原来在后边的手和脚已逐渐转换到前面了。手移动的速度略慢于脚。待前脚脚尖沾地时,前手的位置在前脚尖后面约四、五公分。全脚落地后,手也推到相当于脚尖的位置。此时,双手变为向后拉,后步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