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界:直击海昏侯墓玉器发掘现场!
海昏侯墓园位于南昌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东南约1000米的墎墩山上,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1年开始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整个墓园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已经出土各类文物2万余件。
其中最可圈可点的是玉器。玉器工艺在当时都是顶级的。显示了一代王侯的实力与地位。
昏侯主棺外棺开启现场
昏侯主棺外棺开启现场
昏侯主棺外棺开启现场
昏侯主棺外棺开启现场
昏侯主棺外棺开启现场
昏侯主棺外棺开启现场
昏侯主棺外棺开启现场
图为龙凤韘形佩
据介绍,韘形佩,俗称鸡心佩,起于秦,盛行于汉代,多作椭圆形,上端出尖,中有一圆孔,近似于鸡心的形状,作为一种饰品,它一般佩戴在腰间。
在考古发掘现场,闻讯赶来的海昏侯墓专家组组长、中国秦汉考古学会会长信立祥仔细辨认该玉佩饰后认为,从形状和纹饰来看,这块玉佩饰很可能是韘(注:音同“射”)形玉佩。其左侧雕刻了一条龙,右侧雕刻了一条凤,表明墓主人的身份十分高贵。这块玉佩饰无论从质地还是工艺水平上看,都代表了汉玉的最高水平。
“太漂亮了,我也没见过一模一样的。”海昏侯墓专家组副组长难掩兴奋。他说,韘形玉佩是由玉韘演变而来,最初是射箭时戴在右手大拇指上拉弓弦的用具,为了在拉弦时保护大拇指,故韘字从韦,俗称为“扳指”。玉韘在战国时很盛行,到汉代逐渐演变成为佩饰玉的主要形式。在张仲立看来,在汉代秉守礼制的形态下,佩饰玉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玉佩饰越精美,代表着其主人越高贵。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说,经过了2000多年的封存,这件玉佩饰仍然晶莹透亮,没有一点钙化,非常难得。“1983年广东南越王墓出土了一批汉初精美玉器,堪称是汉玉的巅峰之作。而海昏侯墓出土的这件玉佩饰,在质地、工艺水平上都堪比南越王墓出土的玉器,甚至更好。”
这是海昏侯墓遗址出土的玉耳杯
这是海昏侯墓遗址出土的玉剑具
这是海昏侯墓遗址出土的玉环
图为玉组佩。有文玩爱好者指出,玉组佩中舞人的袖带的装饰风格和西汉初南越王的很像,估计也是有规制一直延续到西汉末。
这是海昏侯墓遗址出土的雕有龙、凤、虎图案的玉佩。
玉印--刻“刘贺”二字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说,经过了2000多年的封存,这件玉佩饰仍然晶莹透亮,没有一点钙化,非常难得。“1983年广东南越王墓出土了一批汉初精美玉器,堪称是汉玉的巅峰之作。而海昏侯墓出土的这件玉佩饰,在质地、工艺水平上都堪比南越王墓出土的玉器,甚至更好。”
图为出土玉格
图为出土玉璏
王者风范,王侯之物,不可多得
“古人佩玉是以玉比德观念的体现,'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佩玉在古代社会不是随便的装饰,有表现身份地位、表达情感和社会交往的作用。”张仲立说,玉器不但是身份等级的标志,也是同神沟通的礼器,还是避邪驱疫的吉祥之物,更是儒家思想“德”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