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器大全(隋唐--明)7

121、 玉龟、水晶龟

北宋

玉龟∶ 长 2.2 厘米 水晶龟∶长 2.2 厘米

1969 年 5 月河北省定州市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

河北省定州市博物馆藏

玉龟青白色。圆雕呈扁圆形。昂首作半缩状,眉目不清,足尾平伸,背阴刻龟甲纹。腹钻两相通小孔,供系佩;水晶龟绿色。造型与玉龟相近,只是显得肥厚些,两眼为相通小孔,亦可供系佩。

122、白玉卧鹿

高 3.9厘米 长 4.8厘米 厚1.3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玉质纯白,局部呈黑斑,鹿为卧式。头细长,顶部有花一朵,颈后有镂雕树叶二枝,回首,长身,四肢卧于腹下,头、背、腹之间有一自上而下的扁方穿孔,以备穿带。鹿是宋代玉雕的重要题材之一,或为带钩,或为系钮,还有鹿形陈设,这件玉鹿有上、下通孔,可穿带做佩饰,也可嵌于器皿盖上做钮。

123、青玉卧鹿

北宋

高6.5 厘米 长 10.6厘米 厚约2.2 厘米

1962年北京师范大学施工时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卧鹿系立雕,鹿角为灵芝状,中药界称为'珍珠盘'。鹿角根部琢两排小圆点。鹿角上部琢一排小圆点,并以短阴刻线示茸毛。鹿抬首前视,双耳贴于角下,短尾、四足收于腹下,呈温顺的跪卧状。背面平素、上下各有三对对穿孔,可做穿系结扎,似做嵌饰用。鹿虽通体光素,但耳、目、角、足比例协调,抛光柔和,更显出和阗玉之温润晶莹。

124、墨玉衔莲鳜鱼

高 11.3厘米 宽 20.6厘米 厚6.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玉呈黑色,局部有黄花纹斑浸,体为长方形。此器是一块完整的玉石雕刻而成,一鳜鱼口衔莲花,在水中游戏,鱼尾似来回摆动,富有极其强烈的动感。

此类造型的器物,在宋代非常流行,采用'莲'与'连','鱼'与'余'相谐音,寓意'连年有余',为祝福、吉祥之物。

125、水晶鱼

北宋

长 8厘米 宽2.5 厘米 厚0.5 厘米

1969 年河北省定州市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

河北省定州市博物馆藏

鱼白色透明,呈游动状,鱼尾上翘,端部稍向下弯曲,后鳍由两侧向上扇动分开。圆睁大眼,张口,栩栩如生,水晶鱼象征佛界圣洁如水。此器物选料精良,做工考究,为北宋时期水晶雕刻中的艺术珍品。

126、 白玉童坠

高6厘米 宽 2.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青白色玉,表面赭色沁。圆雕一童子攀枝。童子上身赤膊,背后披一披风,手腕带镯,长裤,裤角肥大,屈膝,双臂攀一长枝,枝叶大而长,伸于童子胯下。

127、 青玉镂空松下仙女图

长 9.6厘米 宽7.8 厘米 厚1.5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玉为新疆和田玉,青白色,局部有黄锈色斑浸,体呈椭圆的扁平形。此器镂雕松荫下一仙女,身穿宽袖长裙,旁边立两侍女,分别手持灯笼、托盘,盘中盛满仙桃,侍女脚边立一仙鹤,一幅天宫仙境的景象。象征人间幸福、长寿,吉祥如意。此器背部留有琢痕而无纹,周边有孔,做结系、嵌饰之用。

128、 白玉镂空福禄寿图

高6厘米 宽5.5厘米

1978年西安市西安交通大学西侧出土

西安市文物局藏

白玉,椭圆形,在山石上有一龟,龟口吐气,徐徐上升,飘向空中形成云朵,两旁长满青竹松树与灵芝,其间有一鹿,回首站立,仰望空中飞翔鹤鸟,其盘绕俯视,雕刻严谨,秀润工整,构成美丽图面。竹子挺拔直立,松树四季长青。鹿音禄,鹤有仙意,灵芝为福。这种图案称'鹿鹤同春',即六合同春,万物欣欣向荣。《升庵外集》卷九十四∶北之语合鹤迥然不分故有绘六鹤及椿树为图者,'取六同春'之意。这件玉饰器,构思巧妙,造型独特,雕琢工艺精湛、巧夺天工,展示了宋代玉雕工艺的水平。

129、 白玉螭龙穿花图

椭圆 7.6厘米 × 6.1 厘米

西安市东郊田家村出土

西安市文物局藏

白玉质细,玻璃感强,椭圆圈上雕刻串枝花叶,其枝繁叶茂,两朵鲜花盛开,其间有一螭龙,圆目大鼻,双耳直竖,头须斜飘,匍爬向前,椭圆圈与花叶,螭龙为一块玉石镂空雕成,花叶与螭龙为凸起立体透空,背面挖空,可为玉石减轻重量,便于装饰,枝叶相互连接,富有情趣,更令人赞叹的是花叶丛中的螭龙,碾琢得惟妙惟肖,它长伸颈颅,转身慢爬,尾巴托地,准备捕取猎物,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130、白玉佩饰

长 4.9 厘米至 7.5 厘米

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陈国公主墓出土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白玉质。上部饰透花盘长纹玉佩,下部用金丝链连缀玉龙鱼、双鱼、双凤、双龙和鱼等不同形式的透花玉坠各一。碾琢工艺十分精致。辽代玉器传世不多,此玉佩为研究辽代玉器的风格特点提供了重要资料。

131、

131、132、 青玉人物山子

高14.9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玉呈青灰色,局部有褐色斑浸。通体镂空,正背两面饰纹不同。正面雕一长老双腿并齐坐于松树下,手持拐杖,背靠山石,长老头打发髻,长须,身穿宽松肥大的长袍,两袖筒垂于膝旁。背面一童子身穿肥大长袍呈站立状,身后一鹿紧跟伴随,背部衬以牡丹花及山石。底有孔洞,应为器纽。

133、 青白玉镂空飞天

长5.2 厘米

1970年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解放营子墓葬出土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文物工作站藏

玉料作青白色。体扁,略作三角形,镂雕而成。飞天头戴平顶帽,身着短袖衣,长腿裤,肩披飘带,作飞于天际状。身下饰浮动云朵。

玉飞天常有所见,但出土者甚少。此器琢刻精细,为辽玉代表作。

134、白玉镂空飞天

长4.6厘米 宽 3.5 厘米

1979 年辽宁省喀左自治县白塔子辽墓出土

辽宁省博物馆藏

两件形体一致,透雕玉石飞天,人物俯身挺胸昂首,双掌合对于胸前,肩披卷云状绸带,脚向后伸出,整个身体有流云托浮,臂有箍,腕戴镯,腰系丝带,发向后,从头顶部伸出一角状物,弯曲向后,飞天面作男相。

135、青玉鱼龙佩

高3厘米 长6.9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玉呈青白色,局部黄色浸斑较重,体呈扁长方形。雕刻龙头飞鱼身,鱼龙口衔一球,鱼身有两翼,作展翅飞翔状,鱼尾阴刻勾线,鱼龙腹中部有两个小洞,为穿系之用。

此器在汉代就已经出现,盛行于辽金时代,这种鱼龙图案,多在铜镜中出现。

136、青玉迦楼罗神鸟

辽金

长7.2厘米 宽6.1 厘米 厚1.7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玉质有瑕斑赭色沁,圆形,片状,浮雕。中下部凸雕人首,眼瞳已失仅存其圆坑吊角眼,阴刻火焰眉,蒜头鼻。尖喙,两侧有对穿孔,可穿系,阴琢细发并饰发箍,双耳垂饰环。短双臂,四趾爪蜷起置口前。双翅,上饰阴纹羽。扇面形尾,并饰勾形对称翎羽,有透雕六孔,翅尖搭在尾侧。背面头下琢圆环,环内呈内凹圆拱形,环边有三个等距对穿孔,可嵌连在它物上。

这种图纹之嵌件盛行于辽金时期,神鸟(金翅鸟)可能取威严、护佑、辟邪之意。

137、 白玉莲花纹杯

高3.5厘米 口径6.1 厘米

1967年辽宁省阜新县塔营子出土

辽宁省博物馆藏

白玉雕成,口稍外侈,外腹部雕细线花纹,上部花纹带为细线水波纹,下部花纹为复莲式两层相间排列。圈足外侈,器壁较薄,从内侧可透见外部花纹,制作精巧,为辽塔基内出土,共两件。

138、 白玉云龙纹杯

高3.4厘米 口径6.2厘米

1967年辽宁省阜新县出土

辽宁省博物馆藏

圆口内侈无口沿,外腹壁雕细线云龙纹饰,云龙作翻腾状,张口露齿,追吞花球状物,雕刻细腻传神,下部圈足,出土时两件玉杯,但纹饰不同。

139、玛瑙花式碗

高5.4厘米 口径 14.4厘米

1950年辽宁省阜新县清河门出土

辽宁省博物馆藏

白色玛瑙有闪黄丝纹,碗为六花形,别无花饰,碗口和底座都因材施工,不太规整。

140、青玉双耳鹿纹八角杯

高5.8厘米 通耳宽 16.6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玉料呈青黄色,局部有褐色浸痕。体呈八角形,镂雕双耳螭纹,耳顶作圭形状。杯口外沿饰回纹,底座周边饰山字形纹,杯外除有耳的两个平面平素无纹外,其余六面在蔓草纹锦地上剔雕为跪卧状长角鹿。鹿下饰如意形云头纹。各组饰纹皆有弦纹环绕,亦可称为开光。

(0)

相关推荐

  • 玉炉顶不甘做配角(中古篇)

    明人高濂在<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中对玉器的描述有这么一段话:"自唐宋以下,所制不一.如笛.管.凤钗-- 炉顶.帽顶--梳背.玉冠.珥.绦环.刀把.猿.马.牛.羊.犬.猫.花朵种 ...

  • 古玉鉴定:金代古玉鉴定要点学习(学习资料)

    (公元1115 --1234年 )金代是由女真族完颜部联合契丹,汉族建立的地方政权,辖域包括今天的东北三省.河北.山西.陕西.山东以及河南.安徽.江苏一部份的广大地区. 女真族又称"女直&q ...

  • 叫板“粗大明”,故宫馆藏明代玉器,件件精美!

    明代玉器作为中国玉器发展史上的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具有很高的艺术性,画师玉工们为我们留下了构画优美,技艺精湛的艺术珍品.他们在玉石难得而且易碎的玉材上,发挥并实践着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理想,具有很高 ...

  • 中国玉器大全(隋唐--明)15

    281. 白玉镂空福寿方形牌 明 长5.7厘米 宽4.5厘米 1982年西安市征集 西安市文物局藏 长方形镂空牌中部一'寿'字,其旁有蝙蝠飞翔,以串枝叶.梅花.竹叶衬托,外围竹节形方框.寿字为长寿吉祥 ...

  • 中国玉器大全(隋唐--明)16

    300-301. 青玉环把有盖樽 明晚期 通盖高10.5厘米 口径6.8厘米 1962 年北京小西天师范大学施工时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杯体圆,由器和盖两部分组成.盖顶正中有一圆形平顶纽,上饰水涡纹,纽 ...

  • 中国玉器大全(隋唐--明)14

    261.描金玉佩 明 通长49.4厘米 1958 年北京市昌平县十三陵定陵出土 北京定陵博物馆藏 顶有金钩.玉珩顶有二孔与金钩相系,下有五孔分别组系,中间一行穿九珠下系瑀,瑀四孔分别与上.下.左.右玉 ...

  • 中国玉器大全(隋唐--明)12

    221.白玉观音插扦 明中期 玉观音高5.5 厘米 长 10厘米 宽 3厘米 1969 年上海市陆氏墓出土 上海市博物馆藏 头部为白玉观音,以金质莲座托之,右手在胸前执一云帚,神态肃穆,衣着飘然,胸前 ...

  • 中国玉器大全(隋唐--明)13

    241.青玉云纹螭耳匜 明中期 高13.3厘米 宽 10.3 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口沿刻方折式云纹,身刻勾云纹,镂雕一螭为耳,螭头伸出口沿.椭圆圈足. 242. 黄玉觚 明中期 高13.1 厘米 ...

  • 中国玉器大全(隋唐--明)10

    181.白玉双人耳礼乐杯 元 通耳高 7.5 厘米 口径10.8厘米 足径4.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玉质细润,随绺纹有黄褐沁.圆形,里外雕纹饰.里壁至底琢朵云,共四周三十二个.口沿外阴刻圈纹二十个.外 ...

  • 中国玉器大全(隋唐--明)11

    201.白玉镂雕蟠龙带板 明早期 铊尾长7.6厘米 宽4 厘米 大长方带板长6.4 厘米 宽4 厘米 小长方带板长4.3厘米 宽1.8 厘米 桃形带板长 4厘米 宽,3.5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白玉. ...

  • 中国玉器大全(隋唐--明)9

    161.白玉镂雕双鹿牌饰 金 高3.5厘米 底宽3.9厘米 1974年黑龙江省绥化县奥里米古城周围墓葬出土 黑龙江省博物馆藏 玉料呈白色.体扁,作三角形,镂雕而成.器两侧边各饰一树,树梢于上角交接.树 ...

  • 中国玉器大全(隋唐--明)8

    141.青玉双鹅带盖小盒 辽 高9.3厘米 宽3.8厘米 辽宁省阜新县清河门出土 辽宁省博物馆藏 盒作双鹅蹲伏状,中间挖空,圆口,内为管状盒腔,口稍敛,两侧各有一穿绳用的小孔,细线刻羽毛状,制作精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