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五运六气之五运六气的魅力
第一次听说五运六气是大一的时候,一个老师在课堂上说五运六气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学问,可惜在咱们大陆已经失传了,基本没有人懂这个了。当时虽然不知道五运六气到底是什么,但是听到老师说失传了,还是不禁扼腕叹息,课后免不了愤青一番,一吐心中不快。然而大三的时候,偶然在网上看到冯老师运用五运六气的临床病案,心中暗喜,当时心中就一个想法,世间有此异人,五运六气幸未绝嗣,毕业了一定要去找冯老师拜师学艺。接下来的两年就在默默关注冯老师的微博和空间。但是说实话,那会儿真看不懂冯老师发的病案,又是司天又是在泉的……
其实关于为什么要学五运六气,刚开始还是有虚荣心在作怪的。觉得大学时老师说五运六气很高深,现在几乎近于失传,要是我学会了这东西岂不是很厉害。然而,这些都是年少轻狂的想法。如果现在问我为什么要学五运六气?第一,为了当一名合格的中医,遵《内经》旨意:“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 ”第二,为了更好的服务临床。
对于很多人来说,五运六气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词,或者有的人觉得五运六气很神秘,没有去了解便将五运六气划归怪力乱神了。其实五运六气并没有那么神秘,它也不过是为临床服务的工具而已。我的一个朋友很疑惑,他问我:“既然也只是为临床服务的一个工具,工具那么多,为什么千里迢迢跑那么远去学习这个比较小众的工具?”我只能告诉他说,因为这个工具能够让我看待疾病的时候,把它看的更加透彻,徐大椿说,用药如用兵。若言万千本草为三军,我来指挥这万千本草冲锋陷阵的时候,若不知己知彼,如何百战不殆?
跟诊之后,每每遇到各种疑难杂症,中西医久治不效者,初查其各种症状,或是杂乱无章,看后一头雾水,不知如何辩证;或是所思所想,前医已用而无效,这时五运六气理论的优势便显现出来了。有一患者,女,30岁。诉自幼反复发作口腔溃疡,口腔两侧、舌及唇均有,多方求治,收效甚微。自2016年产后更加严重,并伴有咽部不适感,声音重浊,每咽部疼痛则高烧;心烦怕热,困倦乏力,舌质红,少苔,关尺沉细,两寸沉数有力。望闻问切,演其运气之后处方曰:
黄连2g 茯苓5g 麦冬15g 通草3g 车前子6g 远志5g 半夏4g 黄芩4g 枣仁10g 炙甘草5g天冬10g 檀香5g 大枣10g 生姜10g
服用十剂之后,诸症痊愈。至今已有半年余而未有复发之象。于是分析患者之病况:患者出生于1986年,水运太过,经曰:“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热烦心……”显然君主为寒水遏伏,阳气不得四布,而坐令自焚;手少阴心经“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心火循手少阴心经上犯咽喉则咽喉肿痛不适,声音重浊;舌为心之苗,心火上炎于舌及口腔则溃疡发作。此为皆患者体质之因,故而反复发作,乃予司天方之川连茯苓汤。方中用黄连之苦,急清心经之焰,内安君主。茯苓之淡,急泄流衍之水,外御客邪;麦冬、黄芩、甘草佐川连同致救焚之功;半夏、车前、通草佐茯苓共成决渎之功;远志开心窍,通神明而宣阳气,阳气得宣,水邪尽却。患者于三之气初诊,阳明燥金加少阳相火,燥热交合,民病寒热,故予天冬清其热并助麦冬施救焚之功,予檀香解凝结之寒。诸药合于病机,故药尽病除。
每一个人都是立体的,这一点应该是毋庸置疑的,那么我们所患疾病会是一个点或者一个面么?中医说人是一个整体,各个器官各个脏腑之间都是一个整体而且相互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说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存在的,所以我们对人体,对疾病的定位,首先就要定位在三维的层面。然而我们这个宇宙,仅仅是三维就能完全解释得了的么?经过这么多年的科学探索研究表明,三维立体观并不能完全解释这个宇宙正在发生的事,对于发生于人体的疾病自然也就不是仅仅三维观就能完全解释清楚。解释不了的时候怎么办?穷则思变,在三维空间的基础上加上一条时间轴,用四维时空观念去看待问题或许会更加明了。而五运六气理论正是在人体三维空间辩证的基础上加上了时间的辩证理论,这就是五运六气理论的魅力。
冯门中医工作室师训:慧心治病,良心做人,疗效至上,医德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