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思维15:规则的例外 No.124

15 规则的例外:为什么说例外并不颠覆规则?

规则的普遍性直接带来的问题是,无法涵盖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在疑难案件中,根本没法解决具体问题。

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霍姆斯说过:“一般规则,不能解决具体问题。”

15.1 法律规定的例外

我国的刑法虽然规定了很多罪名,但里面却有一个例外条款,那就是刑法第13条,上面说到:“如果犯罪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则不被视为犯罪。”

这就是为一般的规则,设定了例外情况。

2018年的电影《我不是药神》,徐峥扮演的商人为了救助白血病人,从印度走私一种仿制药,以极低的价格卖给病友,却因此违法被判了刑。

这个故事是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的,药神的原型叫陆勇,与电影不同的是,他自己本身也是白血病患者,由于不堪忍受高药价,铤而走险,从海外代购仿制药,通过网购的信用卡为很多病友代购。因此涉嫌两个罪名被抓,一个是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和销售假药罪。

陆勇被抓后,很多病友联合写信,请求司法机关法外开恩。

最后,检察院决定不起诉。检察院说,虽然陆勇“违反了金融管理法规,但其目的和用途完全是白血病患者支付的,自服药品而购买抗癌药品款项,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

刑法里之所以有这个例外条款 ,就是为了防止打击面过宽,而开了口子。

不光中国法律有例外,在美国这样严格执法的国家,法律也有例外。

比如著名的米兰达规则,就是“你有权保持沉默”那段话,一般情况下,如果警察在逮捕嫌疑人的时候,没有预先说这个警告,那么,获得的口供一律不得作为呈堂证供。

但是这条规则在有些情况下,也有例外,比如公共安全事件。

2013年波士顿马拉松比赛期间,发生了严重的爆炸案,3人死亡,几百人受伤。等警察找到两名嫌疑犯时,就没有给他们沉默权,而且获得的口供也被法庭当做合法证据用来定罪了,这是米兰达规则的公共安全例外。

所以,法律之所以难懂,就是因为规则套规则,规则还有例外;更复杂的情况下,不但规则有例外,而且例外还有例外。

比如,打伤或者打死人,在刑法都是要承担刑事责任的。但刑法也有一个例外,就是正当防卫,在这种情况下,人是不用负刑事责任的;但是例外里还有例外,就是防卫过当,还是要承担刑事责任。

15.2 法律没有规定,但事实上有例外

现实情况下,即便有些法条没有明文规定例外,在碰上疑难案件的时候,事实上也会有例外。

美国法律规定任何人不得妨碍邮件的投递,并且没有规定例外。结果有个警察抓了个嫌疑犯,而这个嫌疑犯碰巧就是个邮递员,他当时正在投递邮件。结果,这个警察因为违法,而被告上了法庭。

案子打到最高法院,大法官们宣判,虽然这条规则并没有规定例外,但是警察是为了抓捕嫌疑犯,所以即便是他真的妨碍邮件的投递,也不应当视为犯罪。

这就是为了避免适用规则导致荒谬的结论,在具体的案件中创建的例外。

美国法学家贝尔说过:“一个没有例外的规则是能够伤害无辜的工具。”

就连宪法这样保护公民权利的根本大法,在紧急状态下也会有例外。

二战期间,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罗斯福总体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下令把西海岸的所有日本人全部迁到集中营里去,结果,一个日本裔的美国公民故意不去集中营,因为被判了刑。

他认为这是赤裸裸的种族歧视,侵犯了人身自由和行动自由,于是案子一路打到了最高法院,说美国政府违反了宪法第五修正案,非法剥夺了公民的自由。

但是,一向保护公民自由的最高法院却宣判,政府的行为并不违宪,出于国家安全的紧急理由,总统完全有权这么做。

撰写法院判词的布莱克大法官此前是以保护公民自由出名的,但这个案子他却支持了政府。他说:“和平和战争时期大有区别……如果被法院控制着,你是不可能打仗的。”;另外一个大法官说:“武装力量必须保卫一个社会,而不仅仅是它的宪法。”

当然,由于这个案子多少是支持种族歧视,所以后来一直被批评,甚至案子的当事人,那个日本裔的美国公民,后来也被平反了,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

但是,在当时那种危急的状态下,多数人还是支持最高法院的。

著名的战地记者沃尔特·李普曼说:“你可以享受自由,但不要在战区享受。”

美国最高法院杰克逊大法官说:“宪法不是自杀契约”,意思说宪法不能够成为保卫国家的障碍,不能把军队和政府的手绑得死死的,没法应对战争和危机,这句话在911之后,经常被引用。著名法官波斯纳,有一本书叫做《并非自杀契约》

15.3 例外并不颠覆规则

规则都有例外,看起来法律似乎被架空了。但对于法律人来说,这些例外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但不会把规则架空,反倒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一个规则究竟是什么意思。

英国著名法学家哈特曾经做过一个思想实验。

公园里贴了一个告示,禁止车辆进入公园。

这个规则看起来很绝对,但是多想一想,问题来了:“自行车能不能进来?玩具汽车呢?儿童车呢?电动车呢?它们能不能构成例外?”

这个时候规则本身是不够的,还需要去探讨这条规则背后的理由究竟是什么。如果是为了保障公园行人的安全,那儿童车、玩具汽车就是例外,可以进来,电动车就不行了;如果为了减少噪音,那自行车、儿童车可以进来,但是电动汽车,电动的玩具汽车就不行了;如果是为了环保,那电动车就可以进,但是燃油动力的玩具汽车,就不行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