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计较,装糊涂
这个世界有太多我们放不下的东西。你是否喜欢金钱?如果你说喜欢,那么你面对金钱就很难做到糊涂。如果你说你不喜欢,那么权力呢?名声呢?只要你有喜欢的东西,你就会有所求,就会自作聪明。自作聪明,就难得糊涂。
人都有喜欢展示聪明的天性,然而这种天性却需要我们成天绷紧了神经去支持。在这样的常态下生活,疲累自然也就成了伴随我们左右的稳定因素。所以才会有了“难得糊涂”的境界之说。
与人相处需要互相谅解。每个人在做事时都难免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对于别人的缺点,不要那么“聪明”敏感,凡事太较真只会给自己徒增烦恼。
其实,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我们完全可以忽略它们,将它们过滤掉。如果有什么人或事让我们感到不愉快,则不必过多地去计较,多一些涂,少一点明,彼此的相处便会融治不少,你的境遇自然也会舒坦很多。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他给世人留下一句“难得糊涂”的名言。据说,“难得糊涂”这四个字是郑板桥在山东莱州的云峰山写的。
一年,郑板桥专程到山东莱州的云峰山观看郑文公碑,因天色已晚,不得已借宿于山间茅屋。屋主为一老翁,自称糊涂老人,出语不凡。他室中陈设了一方桌般大的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良,郑板桥大开眼界。老人请郑板桥题字以便刻于砚背,郑板桥以为老人必有来历,便题写了“难得糊涂”四个字,用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印章。因砚台大,尚有余地,郑板桥说老先生应写一段跋语,老人便写了:“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而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之门也。”他用了一块印章,印上的字是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
郑板桥大惊,细谈之下,方知老人是位退隐的官员。有感于糊涂老人的命名,郑板桥当下见砚上还有空隙,便也补写了一段:“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招,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老人见了大笑不止。郑板桥“难得糊涂”的名言从此在民间广为流传。
郑板桥的处世哲学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它的妙处在于将古人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柔若刚、大屈若直、大进若退、大安若危的智慧贯穿于人与人交往的各个方面,并在为人处世、社交办事方面总结出了一系列实用而有效的方法。坚持坚忍、宽容、吃亏是福、该糊涂时要糊涂都是处世箴言。
孔子曾说:“聪明圣智,守之以愚。”意思是说,即使你是个脑子常灵活的人,也不要完全表现出来,而是要揣着糊涂装明白,让别人有一点“迂”的感觉,这是免于遭嫉惹恨的一个妙法。有时候,呈现一点点的“糊涂”比十足的“精明”更容易得到回报。
☞姚崇是唐玄宗时期有名的宰相,权倾当朝。
在姚崇的同窗之中,有一人深得姚崇的敬佩。那是在姚崇高中秀才后,与一位叫张宗全的秀才同拜一位老师门下继续深造,以期将来能考中进士,光宗耀祖。
一次,老师要姚崇与张宗全就某个题目写一篇文章,两天之后他要考核。这两位学生下去都精心做了准备,将自认为写得最好的一篇交了上来。事有凑巧,姚崇与张宗全所写的内容几乎完全一样。且观点也相当一致,这如何不使老师为之恼火?没想到自己门下两位最得意的门生敢剽窃他人作品,这还如何了得?
看到这种情况,姚崇据理力争,并声明文章绝非剽窃。而张宗全的作品也非剽窃他人,但他为了平息老师的怒火,就对老师说:“这实属学生不该,前两天与姚崇兄弟论及此题,姚兄高谈阔论,学生深感佩服,遂引以为论。”老师听到这番话,也知错怪了两位学生,就平息了心中的怒火。
事后姚崇心里为此深感佩服,为张宗全的广阔胸襟所动。姚崇当了宰相以后,遂向唐玄宗推荐此人。唐玄宗在亲自考核张宗全的才华之后,深以为信,便封了他一个正三品官衔,专职外藩事务。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美满、家庭幸福、工作顺利、事业发达,也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仰慕,但是往往只有那些既会做人又会说话办事的人才能实现很多人都渴望的这些梦想。原因何在,他们共同的经验就是在办事的过程中懂得并善于利用糊涂规则。
其实,学会“犯糊涂”并不难,只要你懂得把握好进退的尺度,知道何时进、何时退,那就好办了。如果能够用心领悟其内涵,勇于抉择进退的时机,就可以让自己的为人方式变得成功起来,把自己提到一个新高度。
☞在中国历史上,曹操的生性多疑和小心谨慎是出了名的。他连在睡梦中都能杀人,可见此人疑心有多重。然而,他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也是选择“糊涂”而不选择“精明”,以此来笼络人心。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袁绍大败,仓皇逃去。在缴获的战利品中有一捆书信,都是曹操部属与袁绍暗中相通的信件。曹操左右手下岀主意说:“可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曹操则反对,“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遂命尽焚之,更不再问。曹操的这个决定可以说是大有学问:第一,袁绍已被击败,那些观望骑墙者已经没有了左右搖摆的空间,把他们查出来,已经没有任何意义;第二,曹操东征西讨,正当用人之际,如果非要查明谁在背后与袁绍通过信,只会搞得人心大乱,反而削弱了自己的实力;第三,曹操正好可以借此机会来表现自己的宽宏大量,不仅能让原有的亲信更加死心塌地,也能让骑墙者抱愧忠诚,更能凭借妤名声赢得更多的人才。所以,曹操宁要糊涂不要精
糊涂原则是许多成大事者都心知肚明的行动要略,也是为人成功的高明之处。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毕竟不是独来独往,生活中也常常会涉及其他人的一些利益,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遵循进退之术的时候,一定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在争取自己利益的同时,绝不能伤害他人。
帝舜曾告诫大禹:“汝唯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唯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其深刻内涵就是做人要懂得忍让,才能留有余地,才能让人诚服。能够如此做人,是人生一种至高的境界,是一种高尚的道德修养。如果能够在生活中坚持这样的一种“糊涂”原则,事情自然会办得和和气气、尽善尽美,为你的生活添加一抹色彩。
许多时候,我们的痛苦都来自于对小事的斤斤计较和纠缠不休,烦恼皆因强出头,太多的难过都是因为在乎得太多,太争强好胜。人在社会上走,“糊涂”二字非常重要。我们说:聪明之中有糊涂,糊涂之中有聪明。真正聪明的人是不会糊涂的,他们一时的糊涂正是因为他们聪明。真正糊涂的人是不会聪明的,他们一时的聪明正是因为他们糊涂。正所谓:“聪明一生,糊涂一时;糊涂一生,聪明一时。
其实,生活中本没有那么多的人和事需要去细心琢磨。毕竟人的一生时间有限,短短的几十年光阴,哪经得起那么多无谓的折腾?不必事事都彻查得那么清楚,表现得那么聪明,这样心中就不会有那么多重负。保持一点糊涂的态度去生活,头脑简单地对待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