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复盘老年线上文娱创业:有的融资数千万美元项目“倒闭”,有的一年盈利数千万……

中老年互联网文娱项目,好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倒计时4天丨ABI·2021中国老年产业商业创新大会,4月21-23日将在北京举办,点击链接了解详情>>>

前言:

2015年左右,与老年用户相关的APP大量出现,其中有娱乐类的,也有工具性的。

AgeClub此前报道过“糖豆”、“美篇”、“小年糕”等相关项目,探讨如何通过互联网以及科技手段满足中老年需求,实现对“银发经济”的商业价值挖掘。

这些老年应用已相当成熟,并坐拥海量用户。如今都到了变现的关键节点。

有尝试电商的,有通过课程知识付费变现的,还有在广告、会员等模式上获得一定规模收入的。但整体上针对老年人群的垂直社区/工具产品的商业化方向并不明确。

到底是产品模式问题,还是中老年群体消费问题?创业者意见不一。

但在不明朗的商业模式中,也有率先跑出来的“优秀”选手,商业化模式成熟且稳定,一年盈利数千万元。

银发市场,不缺机会,缺的是撬动中老年消费的一个“支点”。

本文将重点复盘中老年线上产品的商业化路径,并由此探讨中老年线上工具/社区产品的新机会。

01

电商/广告/知识付费,

中老年社区/工具商业模式在哪?

2018年以后,市场上以中老年目标人群为主的APP逐渐跑出来一些“种子选手”,这些应用抓住了智能手机在中老年用户中普及的红利,集中在社区、工具等方向,比如小年糕、美篇、糖豆、彩视等等。

这些工具/平台上聚集了以亿计的中老年用户,完成了商业逻辑中的第一步——“流量”。

2019年10月,美篇累计注册用户超1.2亿,其中65%以上中老年用户。

2019年7月,小年糕中老年用户达到了1.1亿,占比超过80%。

2020年糖豆中老年使用者超2亿,55岁以上用户占比超过一半。

但AgeClub长期跟踪下来发现,一些中老年互联网工具/社区平台,短时间内获得上千万粉丝,但也很快流失掉。

“虽然场景、平台、社区看似满足了中老年大妈的需求,也集合了非常垂直的流量,但是变现却不如想象的简单……” 不少创业者表示,“市场中一直未曾出现特别好的商业模式,尤其是在互联网消费中,中老年人的选择仍然匮乏。”

一位做银发经济社区的创业者提到了他的一些困惑:

  • 当你自己开始去做的时候就会发现,用户会增长,但是为什么付费没人确切的说的出来。做内容社区,有点像要改变他们的审美和价值观,挑战他们本身的底层价值观的东西。

  • 老年平台看起来很快的增长,但是这个群体,只要一些小恩小惠,就能吸引拉来一群大妈。但她们不一定有忠诚度,他们只是薅羊毛到一次,非常一次性,没有很清晰的兴趣爱好。

  • 这个市场说不出人群画像,谁占据主导位置。人群喜好很分散 ,兴趣的点很散。共通性很少,按年龄分并不能很好规划。她们的决策逻辑,对线上付费完全不信任,对互联网也不了解,需要线下,整体非常重。

不少中老年社区、工具类APP尝试了一些商业化探索方式:比如电商、知识付费、广告、直播、会员等。根据实际结果验证,有些方向可行,有些效果不彰。

1、电商变现:无法与淘宝/京东等综合电商平台PK,难以获得信任

电商,曾被很多中老年工具/平台寄予厚望,但大部分折戟。

比如过去不少广场舞社区,手握大量中老年用户,但电商转化率仅在万分之几左右,甚至有些因为未能摸索出成功的变现方式,项目倒闭。

糖豆也曾尝试过电商变现,其创始人兼CEO张远曾公开表示:“中老年广场舞社区变现难,本质上还是信任问题没有解决好。”

虽然很难,但糖豆似乎并未放弃电商这一方向。据AgeClub观察,糖豆视频小程序,仍挂有许多生活用品的推广链接(拼多多),通过转化佣金来进行变现。目前这一块业务营收尚不明晰。

在电商商业化上,目前较为成功的案例是美篇。

此前Ageclub报道过,在服务中老年人的垂直APP工具中,美篇已经完成了从“工具—社群—电商”的移动互联网玩法,价格29.9元起/本的中老年回忆录成为“老文青”中的爆款,2019年双11期间达6000单/天,交易额破百万。

据美篇创始人汤祺透露,2018年,美篇全平台的打赏月流水就已经达到千万级。其中打赏抽成的收入占到50%,广告和电商各占25%。

在这一模式上,中老年创业项目的成败的区别在于:电商产品是否与平台之间具有足够的粘性,是否能建立起强信任关系,提供的是否是独此一家的“个性化产品”。

AgeClub创始人段明杰对此的看法是,“一些中老年社区/工具创业,之所以电商探索未能成功,根本原因在于诸如淘宝、京东等综合电商平台已经相当成熟,在产品供应链、品质、价格等方面更具优势,并且售前售后服务体系也相当完善,过去几年已经获得了中老年人群的信任,而中老年工具/社区创业者大部分缺乏电商基因,在品控、供应链和物流上都十分稚嫩,并没有竞争优势。”

“如果在老年人群没有建立起来'产品’信任度,是很难和综合电商平台竞争的。”段明杰表示。

2、知识付费:营收需解决“规模化”难题

在大部分探索电商失败之后,第二种变现途径是知识付费。

据界面新闻报道,曾有中老年广场舞项目尝试知识付费路径,“最初一门课程的单价是9.9元,大概吸引了五、六万用户付费。此后价格涨至49元/门课,没多久便流失了80%以上的付费用户。”

2018年,小年糕也曾试过知识付费服务,推出“零基础教你学摄影”、“零基础学画画”等课程,课程售价99元。

和其它学习课程不同的是,小年糕的课程服务做的比较重。“从上课到练习、作业,作业完成之后的评改,再到线下办会展,整套体系做的比较重,重的好处是用户真的掌握技能,这一个产品当时我们认为是在做让用户增值的商业化方向。”小年糕合伙人李辉对AgeClub表示。

他提到,“小年糕后台有些用户制作'视频’(图片转视频)需要一个两个小时,我们跟用户访谈,'为什么需要做这么久’,他说'照片拍的失焦、构图有问题’等等,他问我们能不能教他们怎么摄影,如果照片拍的好,后面视频制作就顺利了,所以我们当时推出了99块钱的线上课程,也融入了游戏化的形式,比如每一堂课必须输出一个让用户可以拿出来炫耀的作品。”

但是这样的探索,后期在规模化时碰到流量问题:如何在做比较重的服务时,又能够利用互联网手段保证体验做到标准化,减少成本才能吸引更多的用户进来,这样营收规模才能足够大。

同样,美篇现在也在尝试付费阅读模式,希望让平台内的专家型用户得到知识输出的机会,比如烹饪教程、摄影教程、PS教程等等。但是从讨论区的用户反馈来看,老人们普遍谦虚,不愿意开启付费,觉得打赏功能更为坦诚开放。这也许正是运营老年产品的不同之处。

3、广告变现:头部中老年社区/工具app主流变现方式,但是个“零和游戏”

相较电商、知识付费,广告似乎成了中老年社区/工具app主要的“生存手段”。

有业内人士对AgeClub透露,“现在很多头部的老年人APP,比如糖豆、美篇、小年糕,基本都在靠广告活着。”

以糖豆为例,现在主要的盈利点来自于广告。

在糖豆上,首页的“推荐”栏目信息流以及课程底部详情页,被塞进了一些引流广告,多数广告点一下链接就自动跳到另外一个网站。比如“拼多多”、“雀巢怡养氨糖钙奶粉”,点击自动跳转到拼多多下载或者购买页面。另外还有一些诸如“名表”、“旅游”等广告,点击后会跳转到百度上的的竞价广告页面。

除了这种形式之外,糖豆还在以“活动”的形式与“奶粉”等品牌合作,举办舞蹈挑战赛,比如糖豆与雀巢怡养合作发起“灵活关节舞”挑战赛,邀请糖豆全网用户拍摄舞蹈视频,获胜者获得奶粉+现金等奖品。上述人士透露,这种合作形式费用大多在10万—20万之间。

除了 App 之外,糖豆还有包括“糖豆视频”、“糖豆每日一笑”在内的7个小程序,都可以通过打广告来赚钱。

根据腾讯的官方数据,banner 页广告每千次展示的收益在8元上下。以糖豆视频为例,每一条播放量基本在10万+,按该小程序每天只生产 1 条10w+,每个月有30 条(实际上阅读量和条数远远不止),平均浏览量50w ,那么每月至少也有12万 的 banner 广告收入。

这样的小程序,糖豆有7个,如果再加上插屏广告(能对广告收入进行50% 的流量分成)等,糖豆月入几百万不成问题。

但是关于广告变现是否可持续,仍值得商榷。

小年糕合伙人李辉就表示担忧,“小年糕商业化最常见的方式是广告,但是从2019年就在思考,能不能不要通过广告变现,我们希望能作出让用户价值增值的变现方式,广告这样的变现方式是一个零和游戏,多放广告用户体验就会变差。”

4、直播/会员收入:值得探索的新方向?

在以上几种变现方式之外,直播变现正在逐渐成熟。

在中老年直播上,彩视已算是走通,盈利也相当可观。同样美篇也上线了直播功能,内容主要包括疾病科普、声乐朗诵教学,还有用户直播连麦聊天。近两年,美篇并未公布目前的营收情况,不过引入直播后,礼物打赏分成大概率也相当可观。

AgeClub在2020年做过预测,老人将从图文内容消费转向主动参与短视频/直播,老年行业在短视频/直播这一块迎来巨大机会。

“大部分老人接受的知识教育水平是很低的,过去纯图文的阅读形态,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未来强调参与感和互动感的平台将成为主流,老年人越来越愿意主动创造内容、分享内容。”

未来,更多中老年产品有机会在直播上做猜想。

02

年盈利数千万,彩视如何让中老年付费?

在众多中老年社区/工具产品中,“彩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案例。

彩视于2014年底上线,最初的定位是电子影集制作工具。经过一年多的发展,中老年群体逐渐成为核心用户。随着用户群体的稳定,2016年初,彩视开始转向社区化运营。

从商业变现角度,彩视是目前少有的一家通过线上社区实现年盈利超过2000万的公司。

AgeClub研究认为,彩视成功商业化背后,有这么几个关键点:

1、通过产品功能和运营,完成中老年流量拉新和粘性提升

在互联网思维中,打造一款线上产品避不开两个关键问题:“用户从何而来”、“用户来了之后怎么留下”。

从短视频剪辑工具到社区化运营,彩视通过产品功能和运营,不断扩大中老年用户流量池以及提升用户粘性。据光明网报道,2020年底彩视累计下载量超过6000万次,年活跃用户1100万人。

(1)彩视视频制作:工具化方式吸引流量

“用户将生活工作中制作的相册合集、短片作品以集合的形式展现在彩视APP上,获得线下朋友之外的关注。”这是彩视最初始的“视频制作功能”。

在这一功能下,彩视提供多个视频模板,中老年用户可通过简单的操作在模板中插入自有照片或视频,大幅降低用户的操作门槛。

在其提供的视频模板中,没有过多流行的滤镜,没有很强大的美颜,没有美化修饰个人的“大头照”功能,所以年轻人来了又走,最终留下的是对滤镜不重视的中老年。

在确定将中老年作为主要服务人群后,彩视视频工具专攻中老年用户的喜好。比如 “场景、字体、音乐”愈发突出中老年风格。

  • 中老年高频场景。比如节日出行、亲友聚会等,基本可以满足中老年人群60%的需求。

  • 合家欢乐曲。彩视模板的音乐选择只剩下适合广大中老年女性的“合家欢”乐曲。

  • 横平竖直的字体。没有酷炫的字幕样式,没有蠢萌的字帖、萝莉体,彩视制作出来的字幕如同90年代的电视台节庆报幕字,大红大绿强力的颜色对比、横平竖直的字体反而赢得了很多中老年用户的心,每次观看相关内容都好像回味曾经的DVD歌曲录像带。

在彩视APP上可以看到部分“时髦”的中老年生活:同亲人孩子做游戏、老友聚会、战友团聚、社区和工会的节庆活动、一家人的海内外旅行、老年大学的学习生活……

他们将自己制作的“生活趣事”内容传播到所有可想到的群进行站外推广。加上彩视有意让更多用户制作符合热门条件作品,app上“如何上热门、群组推荐上热门”等都是为获得更多优质内容、培养站内KOL,让站内内容吸引更多站内外用户,完成拉新、互动和活跃。

由此,彩视完成了自有流量的增长。

同时,在视频制作功能发展成熟之后,彩视先后增加了直播和图文形式。操作成本由难到易,也有利于扩充用户量,降低使用成本,增加产品活跃。

(2)社区化运营:提升用户粘度和信任度

借助影集工具获取用户之后,“提升用户的黏度”也至关重要。如果不能完成这一步,彩视或许也将步入广场舞app的后尘,或者被其它同类型工具轻易替代。

在运营的过程中,彩视发现了中老年的刚需——存在感和陪伴。中老年急需在现在的大环境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尤其是离开工作岗位后,可支配时间成倍数增长,他们需要找到一个新的平台去证明自己。与此同时,这一代人过去大多经历过集体生活,因此他们对群组以及附带标签的集体组织有天然偏好。

“对于中老年来说,他们对平台的粘性取决于能否找到拥有相同背景相同需求的人,只要使用门槛足够低,他们对产品的形态并不敏感。”

2016年开始,彩视转向社区化运营,通过发起话题、线上活动、兴趣分组、线下活动等方式聚集起了粘性极强的中老年用户。

(图注:彩视群组功能及线下联谊会)

群组功能在彩视平台内非常活跃。

据AgeClub观察,群组多为用户自行发起,每一个群组配置一个群主及5个副群主,多为旅游、拍摄、艺术交流等兴趣群组;用户会在群组中快速找到自己的定位,为自己贴上标签,比如张大爷是北京烹饪群组里直播粉丝最多的,李阿婆是广西旅游群组里视频拍摄技术最好的。

在彩视上,社交似乎无处不在:

用户上传了作品后会进行展示曝光,根据算法推荐给相同属性或同城的用户,让用户之间查看作品、点评互动、赠送礼物(充值购买),平台用户十分热衷线上的互动点评,在他们的“规则”中,我进了你的作品留言互动、点赞打赏你也必定要进行“回访”,一来二去网络上的生人竟变得如同生活中的姐妹一般。

用户之间由点评互动,进而衍生出以地区、兴趣为单位的小组,将小组以相应的活动形式串联起,引导中老年用户全心投入制作某个以集体为单位的作品,线上的用户通过互动私信等还会演变为线下的活动聚会。比如以彩视为据点将如“跑步、摄影甚至古玩收藏”等小众爱好展示出来并发现同好之人。

2、会员付费+直播打赏,“信任”、“黏度”是商业化的起点。

据36氪报道,彩视营收占比上,会员权益与直播分成各占50%。其中会员权益的付费人数在数十万的量级,直播的活跃用户月开销在50—60元人民币之间。

彩视 2017 年推出 68元/3个月和 198元/年的会员权益,包括:会员身份标识、视频制作特权(特殊模板与素材、高清)、社交功能特权(类似陌陌);2017年7月彩视正式上线直播功能,支持多人连麦。

(1)会员收入:相比其它中老年文娱产品,彩视会员体系做得更早并且有良好的复购习惯。

事实上,彩视从“视频制作”工具属性切入,具有一定门槛,为其后面会员付费奠定了好的基础。

彩视首页视频内容多“外出旅行异国见闻、好友聚会、线下生活娱乐”等内容,其中内容不乏专业设备制作出来的视频内容,可以称得上专业的剪辑水平,多数普通玩家很难具备此能力。

这样就人为地为彩视筛选出“生活在'一二线且有一定学习能力’的中老年人”, 她们是率先踏上移动互联网浪潮、社交最活跃、购买力相对较强的那一部分群体,他们有着更高的追求,工作或退休之余也热衷接受新鲜事物。

更重要的是,他们愿意为了“文娱生活”付费。

(图注:彩视会员权益)

过去很多广场舞app聚集了很多中老年流量,但较低的使用门槛吸纳进来的用户并不聚焦,中老年用户仅把广场舞app当做工具使用,没有形成黏度,这批低门槛进入的用户,也并不属于“文娱”消费占比较高的那一群人。

而彩视用户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也多以退休文人居多,据36氪2018年报导,彩视用户画像中40岁以上用户占比70%,60%以上为女性用户,以北上深广等一线城市为主。

一线城市(北上广深)总计有1600万50岁+老人,其中约有3%的老人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软件的使用、深度自我展现和支付能力上有着强需求。因此彩视会员增值服务能够得到很好的转化。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会员中的制作时长、保存期限就是她们的痛点;当然付费会员除外,通过等级体系让用户对产品增加粘性,最终通过升等级也可以增加制作时长。

用户场景通常是“李阿姨国外游归来,手机存有大量视频照片素材,看到隔壁王奶奶用彩视制作了精美的视频作品,也花了时间线下请教王奶奶最后制作了长达1分钟以上的视频,看到提示会员可以增加保存时长,就进行了会员付费,国外游的点滴可以永远珍藏……”

对于忠实用户,完成了视频的上传获得了站内外的称赞,如同王奶奶,她有了粉丝,在产品上会员时长、等级也成为值得骄傲的事情,会员的特殊标签、查看更多访客等权益成为她续费的关键原因。

(2)直播收入:老人“陪伴“需求驱动消费

正能量的直播,对于中老年的用户粘性、付费绝对是有益而无害。

前往提到彩视用户大多是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的中老年,子女也多为工作忙碌,在消费能力和接触新鲜事物的驱动力上面,相比低线中老年人更强,孤独加上爱学习,直播或许可以为其排解孤独带来更多的欢乐。

直播已经成为彩视的主要营收途径,收入占到总营收的一半左右。然而,让中老年人加入直播大军却颇费周折。据公开报道,彩视刚推出直播功能时,也遭到了很多中老年人的抵触,“他们一开始都觉得你搞什么直播啊,这不是黄赌毒,败坏自己名声吗?甚至还有人说彩视如果非搞直播,就退出平台。”

随后,彩视又用了半年的时间跟用户沟通,才逐渐让他们接受这种模式。

与秀场直播不同,彩视的直播更多是满足中老年的陪伴需求,“本质上就是找个地,找点人陪你说话”。

AgeClub和一位在彩视上直播的60多岁的爷爷交流,他说“其实就是聊天顺便赚零花钱”。在直播频道里,空虚寂寞的老人们突破过往一辈子的小圈子,也可以放心摘下面具聊些心里话。熟人之间话题或有终点,但半熟人间想象无限,更可况平台上用户之间最后会转化为“不在身边的熟人”,有些话更可无限展开了。

彩视的直播功能支持“多人连麦”,每个进入直播间的用户,都可以上麦和播主直接对话,侧重“聊天”属性。直播收入主要来自于直播打赏和道具购买费用。每日每周彩视会评选出直播“守护榜”(打赏用户付费金额前100名上榜)。

AgeClub根据日榜粗略统计,仅每日前100名付费打赏的总金额就接近4万元,用户道具打赏付费收入相当可观。

(图注:彩视直播打赏榜)

03

中老年线上工具/平台商业化的

两个启示和一个方向

中老年线上文娱产品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1.从设计商业模式开始,就应该把用户信任度,商业化经营融合到商业模式构建中去。

完整来看彩视的商业逻辑:先以工具化的方式吸引流量,但如果纯粹靠工具的话,流量用户是无法变现的,所以加大了社区打造、社区互动的力度,强化用户的信任度。

彩视往社区化方向走,让很多老年人找到自己的圈层和兴趣小组,再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包括卖道具)以及会员付费方式进行变现。

从第一步“视频工具”筛选高质量付费客户,到社区化运营提升中老年用户粘性,进而增加付费转化的可能性,彩视的商业化经营,融入到了产品打造的每一个环节。

2.建立起足够强的粘性和信任度非常重要。

不管是会员收入还是直播收入,彩视能够撬动用户付费,根本原因在于“建立起足够强的粘性和信任度。”

同样,退休俱乐部也是基于这一逻辑,实现商业化的成功。

在集聚起相当规模的粉丝后,退休俱乐部在2015年试水旅游业务,从短线旅游做起,当年在上海的营收就达到了一亿。得益于中老年群体具备强大的社交裂变效应,此后其旅游业务以一年涨一个亿的速度增长,2020年年收入已突破四亿。

关于中老年付费,岁悦生活创始人范兆尹曾在AgeClub演讲中提到,中老年人买单决策30%是情感决策。如果产品和用户之间少了人的连接,或者少了服务的连接,转化率会体现出100倍甚至200-300倍的差异。

“过去很多项目失败在'对老人的消费决策过程不了解’,没有意识到'全过程建立信任感’的重要性,全过程建立信任感,就是在老年接触的每一个触点建立信任感,比如从第一次做宣传选择的媒体渠道,到产品服务过程,到后期的客服沟通过程,需要在整个体系里面建立起用户对你的信任度。”段明杰建议。

3.深度扎入老年产业,从线下寻找新机会。

对于中老年线上产品来说,虽然已探索出“广告、会员费”等有效商业化途径,但长期来看,这些模式变现的增长瓶颈较为明显,仍需要探索新的商业变现方式。

在AgeClub看来,深深扎入到老年产业里面,从线下寻找新的机会,不失为一个方向。

“现阶段线下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要做到足够高足够强的变现,线下仍然非常重要。”

将互联网工具/平台的几千万用户流量和整个产业(老年服务/老年产品整个体系)对接起来,这样才能将用户商业价值发挥出来,才能共享老年行业目前已经形成的产业链所带来的行业红利,否则用户流量永远只能购买课程产生付费,很难产生其它变现。

关于和线下老年产业的结合,小年糕已经开始尝试。小年糕已经在全国部分城市,比如南京、苏州、上海、北京等地,和一些相对中高端的养老公寓,开始尝试合作。

“比如很多50岁以上的中老年,并不懂养老院期间的生活场景和常识,小年糕作为内容平台,产出了很多老人适合看也愿意看的内容,这方面小年糕正在尝试做一些养老看护知识内容,然后逐步把流量拉到私域流量对接合作。”

“如果我们不能够真的跟银发人群的产业相结合,想要完成可持续的商业化非常困难。”小年糕合伙人李辉强调。

同样,糖豆仍在积极探索如线下体验式营销、旅游、舞蹈培训等业务模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