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这5点来临帖,没进步你找我!

临帖与创作是书法学习的一个老话粗。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简单地讲,临帖是要深入到传统经典的内核中去,创作就是将临帖获得的信息加以整合表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讲。临帖显得尤为重要,堪称创作的,“加油站”。

梁启超讲:“一切艺术都要从模仿人门”。就书法来讲。临帖是入门的基础。以临帖为日课是不可省略的过程。窃以为:临帖有五件事必须了然于胸。

否则,临帖便成了机械式的重复劳动,很难获得理想的效果。

一是读帖与临帖相结合。

一定要在熟读字帖的基础上。再实际地动笔。切忌看一眼写一笔。那样,便不是写字,是凑笔画,是凑字。字帖一旦合上,脑子里还是空白,仍然不会写。

只有熟读之后,下笔才会心中有效。才会逐渐与字帖接近,久之,才能做到入心入脑。见事半功倍之效。大多数人对临帖的理解就是面对字帖照猫画虎,往往忽视读帖这一环。其实,读帖从某种愈义上来讲。甚至比实际的临还要重要。

业师张荣庆先生亦常以读帖代替临帖。他研究帖派书法有年,置诸当代书坛,当属帖派大家。他对《怀仁集王书圣教序》,推崇备至,时常手不释卷。悉心摩挲,但他自己说,只是读帖,没有完整地临过一通。到了一定阶段之后。不见得要靠临帖来吸收营养。

以读帖的方式泛观博览能够获得各种有益养料。

黄庭坚有云:“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璧间,观之人神,则下笔时随人愈”此中所谓“观之入神”即是指读帖读到了深处,获得的效果是下笔便能“随人意”。姚孟起《字学忆参》有云:“古碑贵熟看,不贵生临,心得其妙,始能入神。”

这段话说得更加直接。提倡“熟看”,抵触“生临”,只有把古碑读得烂熟,才能入心,才能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才能下笔得其神似。读帖的过程其实就是分析、推敲和思考的过程,咀嚼的越细致。用毛笔去表现的时候就越是心中有数,准确度越高。

| 陈年老纸 |

纯手工加厚毛边纸

原价45元/刀

活动价:29.8元/刀

点图下单▼

临帖重在把握其主要特征,不可斤斤于一点一画之得失!特别是在气格上要与所临名碑法帖相一致。只有认真品读,才能得其大势。

宏观上把捉了大势之后。再来细细推敲细节,精益求精,便能渐入佳境。蓝其昌《画禅室随笔》有云:“临帖如骤遇异人。

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而当观其举止、笑语、情神流露处。”窃以为,“耳目、手足,头面”即是细节,“举止、笑语、精神流露处”即是宏观。

凡此种种,皆需将功夫下在读帖上,否则就难以抓住重点。

二是通临与选临相结合。

通临至一定阶段则要采取筛砂子的办法。筛下去可看作已经掌握的。可以暂且放一放,筛不下去的便是生的。需要各个击破,有必要提取出来单独较量。

如果一味通临,熟的仅是重复,生的仍不易很快变熟。不仅如此,一遍一遍地通临有时还会导致乏味。心生厌倦,影响临帖兴致。

三是临帖与运用相结合。

大多数人临帖时,态度认真,一丝不苟,但日常书写却不知运用。动笔写字还是习惯性自由体。“学以致用”这句古训。

自有其深刻的道理,它揭示了学习与运用的内在规律,学习与运用相辅相成!不断学习,不断运用。

中书协征稿

权威发布全国书协征稿启事,关注不错过!
7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就能够由生到熟。对于写字来讲。只有不断运用才会不断改掉业已形成了的习惯性的、不合乎古法的自由体,才能不断进步。

不遵从古训,其结果便是学到的笔法、字法渐渐在不应用中淡忘,导致学习和运用两张皮。有人说。我刚学。待学到差不多了再运用。

其实,无所谓早晚。既学且用。最是切要。

周星莲《临池管见》有云,“余尝谓临摹不过学字中之字,多会悟则字中有字。字外有字。全从虚处着精神。”

这“会悟”二字其实讲的就是边临帖、边运用,边思考,虽只两个字,却告诉人们要讲究学习方法,做善于学习的人。何谓善学,善在学而能化,悟得其中深味。

四是临帖与提取规律相结合。

临帖按照由易到难的次序,先求笔法,笔势。次求结字再求墨法、章法,循序渐进。临帖至一定阶段之后。

不可一味死临。而要学会分析和归纳,找出其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比如结字一环,仅仅靠一遍又一遍地临,在短时间内、要把握其内在规律是不可能的。

这就需要动动脑筋,可以按照字体结构的共性规律和所临法帖的结构规律加以分析和归纳,比如上下结构的字!上大下小的字有哪些。

上小下大的通常是哪些字,左右结构的字,哪些是左大右小的。哪些是左小右大的,哪些是左高右低的,哪些是左低右高的,如此梳理一番,结字的规律便了然于胸。

同时还要注意在把握共性的前提下,侧重于个性的把握,比如偏旁部首中的捺画,从共性的角度看,都是捺画,而王右军《兰亭序》中的“之”字捺画竟有三十多种变化。如此比勘,便能做到信手求变,且诸变皆在法度之中。

五是临帖与创作相结合。

大多数人把临帖看作打基础,以为离创作还很遥远,不敢奢望。所以,他们往往在点画和结字上细抠,抠就抠了好多年,有的甚至抠了大半辈子还不知道如何创作。

问题出在哪里了呢?依我看,出在了他们把临帖与创作分裂开来了,所以,出现了不知道如何创作的局面。我提倡,不仅重临帖,更要重创作。

临帖一旦上了手。就要把创作的理念带进来,这样才能尽快走进创作。

创作需要的元素是什么?

无非是运用帖中学到的笔法、字法、墨法和章法将一个内容书写出来。这里边重要的是体现自己的审美理和思想情感。

宋四家之一的米元章。称自己有个“集古字”的长过程,“集古字”其实就广为模仿。高品位的模仿,也能产生传世名作,唐人临摹的几件《兰亭序》,墨迹本和石刻本就是明证。

王铎“一日临帖。一日应索请”。故,王铎的传世作品中临作尤多,大约占到总量的一半。董其昌传世临帖作品亦不在少数。

多存己意。皆可宝矣。达到此等境界之后,临帖与创作往往啮合在一起。无所谓临帖,亦无所谓创作。当然。创作有初级和高级阶段之分。

从集字开始,循序渐进,久而久之。

便能触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不断吸纳各种有益营养之后。通变的能力则越来越强!发挥的空间便越来越大,自然而然地就走进创作的高级阶段。

(0)

相关推荐

  • 学书法容易困惑,长期止步不前?学习规划有没有做至关重要

    许多书友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没有对学习有一个系统的规划.这就时常导致学习难以进步,或半途而废或一曝十寒,又或者越学越迷茫. 本篇文章将我平时对于学员的课程规划分享出来,帮助大家建立一个系统的学习规划. ...

  • 图文:汉隶《曹全碑》米字格选字帖,笔法详解

    汉隶<曹全碑>米字格选字帖,笔法详解

  • 临帖老是没进步?看来你得吃猛药

    当今时代,用毛笔写字的机会很少,已经完全由实用变成一种爱好和艺术.临帖学书法,必须忙中抽闲,有极大的兴趣,用专门的时间来学习.多数人只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如何在时间有限, ...

  • 临帖多年没进步?是你没有找对方法吗?

    见过很多朋友临帖多年,自己的字没什么提高.看一个人的临帖就知道他的创作大概处于什么水平.不懂临帖,创作水平不可能高.很多人天天临帖,却不知道自己在临什么. 我们临帖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首先是自己的思 ...

  • 书法不需要临帖,从来就是提笔就写!-薛宣林留言靓了

    著名画派2021-05-08 22:39:09 看看薛宣林自己的留言靓了! 1986年第一次举办个人画展.斗胆题字.并且给以前画的精品作品正式题款.老师说:"你就把薛宣林三个字练好了会签名就 ...

  • 临帖诀窍

    临帖作为专业学习的主要手段,验证原理.体会经典.引领习作,为将来的创作积累素材.书法临摹如同画家写生,通过长期反复.多角度地与范本对话,熟悉并逐渐掌握书法创作相关元素,建立完整的创作形式体系,并最终形 ...

  • 临帖三步走

    学习书法,"摹"与"临",是传统的有效的练字必经程序.旧时代老师教小学生写字,总是先写"描红",然后临帖.当然,临帖才是学习书法的关键所再. ...

  • 大师的临帖

    临帖,是学习书法的必要途径,这是无可争议的,但是对于临帖的像与不像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 启功先生临<渡海帖>一 有人说,临帖要忠实于原帖,最好一比一的临,你临的不像就是不像,不要美其名 ...

  • 水、元、看、永、泉、才、畔、详、笺、牒草书写法教你如何临帖

    水、元、看、永、泉、才、畔、详、笺、牒草书写法教你如何临帖

  • 这里有书法入门选帖的心得,临帖进阶时创作迷茫的方向

    今天聊聊关于临帖的话题,经常有书友问及初学临帖,选哪家的,推荐一下.毋庸置疑,临帖是书法入门的唯一方式,但是临哪家的却不是唯一的选择.选帖即审美的取向,自己去书店看,喜欢那家的就临那家的,书法史上有名 ...

  • 《母亲节》仰望天堂的母亲临帖《游子吟》

    <游子吟> 孟郊/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今天又一个<母亲节>仰望天堂的母亲,心绪难平.临帖古诗<游子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