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溶解度曲线

一、溶解度曲线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命题点1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如图1所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甲、乙两种物质中,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

命题点2:溶解度曲线中点的含义

如图2所示,A、B两点表示的含义分别是:

A:某物质15℃时的不饱和溶液。

B:某物质20℃时的饱和溶液,此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0.6g。

命题点3: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与转化

(1)如图1所示,t2℃时将15g甲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2)如图1所示,欲将t3℃时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降低温度或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的方法;欲将t3℃时丙的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增加溶剂的方法。

方法指导

①将溶剂的质量转化为100g。

②将15g甲加入50g水中,相当于将30g甲加入100g水中。

③比较30g与甲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S)大小:若30g>S,则溶液为饱和溶液,且有未溶解的固体;若30g=S,则溶液恰好为饱和溶液;若30g<S,则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命题点4:某温度下物质溶解度的判断

如图1,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丙、乙、甲或丙>乙>甲

命题点5:计算某温度下溶液中各相关量

(1)如图1,t2℃时,将20g甲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4,升温至t3℃时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2:7

(2)某温度下将15g的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60g溶液,则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为20g

命题点6: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与比较

(1)如图1,t1℃时将40g丙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8.6%(精确到0.1%)。t2℃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丙>乙>甲

(2)t3℃时甲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为50g/(50g+100g)×100%。

命题点7:温度改变时,溶液中各种量的变化

(1)如图1,将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溶质质量分数:丙>乙

B.析出晶体的质量:乙>甲

C.溶质质量:乙>甲

D.溶液质量:甲>丙

(2)根据图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将t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至t2℃,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都增大(×)

②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至t1℃,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小(√)

③将t1℃时丙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至t2℃,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④向t2℃时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铵,溶液中有晶体析出(×)

命题点8:物质的提纯方法

(1)当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提纯甲应采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2)当乙中混有少量的甲时,提纯乙应采用蒸发结晶法

二、溶解度表格类

1. 从表中直接读取信息

(1)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如氯化钠在10℃时的溶解度为35.8g

(2)根据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变化情况,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化趋势同上页图1中的乙,硝酸钾同图1中的甲,氢氧化钙同图1中的丙(仅变化趋势、不做数据对比)。

2. 溶解度表的应用

判断两种物质(如NaCl和KNO3)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

方法指导

对比溶解度表中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温度低于20℃时,NaCl>KNO3,温度高于30℃时,NaCl<KNO3,则NaCl和KNO3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为20℃~30℃

三、溶解度实验示意图类
如图是向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氧化钙的实验过程。请回答:

(1)以下所给量中,烧杯Ⅰ和Ⅲ中相同的是④,不同的是①②③。

①溶液质量   ②溶质质量

③溶剂质量   ④溶质质量分数

(2)烧杯Ⅱ、Ⅲ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Ⅱ<Ⅲ;原因是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3)实验后将烧杯Ⅱ、Ⅲ中不溶物过滤、干燥、称量,质量分别为m1m2,则m1m2的大小关系为m1>m2

练一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