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人物】五台名医张子琳
五台名医张子琳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智慧结晶。对于中医学“厚德博学、精诚济世”的情怀,展现了中医药取自自然、救死扶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五台知名中医张子琳悬壶济世,拯救百姓,深受五台乃至三晋三千万百姓的尊重。
五台名医张子琳入选山西中医博物馆名医栏
远者未逮,近者可追。张子琳(1895—1983),字桂崖,号宏达,中医学家、佛学家。五台县五级村人,其父润雨,精医、工书画,子琳幼承家学,受业于本县儒医刘采臣先生门下。年甫20,却为亲友诊治,屡获效验。其父供职大同观察使署(民国先后属北路观察使、山西省雁门道,废道后直属山西省。)医官,子琳随往,更得临证指教,加之本人勤奋研习古今医籍,越六年,医术大进,深为前辈赏识。几十年的行医生涯当中,他感受中医中药的神奇,领略历代医药名人的风采,他的突出事迹入选山西中医博物馆(省中医院门诊综合楼22层)
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
清朝徐灵贻有“用药如用兵”之论,近贤岳美中又说:“用药如用兵,治病如打战。必须掌握药物特性,了解药与药的配伍,胸有成竹,才能所向披靡,无往不胜。”张子琳中年丧父,乃在家乡开设药铺,自任坐堂医。辩证明析,用药清灵,见效显捷,善用小方剂治大病,患者多往就之。他两代业医,敦重德行,常告诫子孙说: “医虽小道,关系人命,当以济世活人为音。应量力取酬,况身居乡土,举凡族邻,尤宜斟酌。”以是施治售药,从无重索。遇有邀诊者,不路论远近,无分昼夜,必及时往视,于是声誉日隆。
建国后,张子琳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学习政治,研究医学,无时忽辍。在县邑(是指一个县的衙门所在地,相当于现在的县城(县政府所在地))首创集体诊所,于地方防病灭病,卫生保健工作无不率先以赴,无计得失,深为各级领导及地方群众所推崇。1956年,当选为五台县人民代表。1957年,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建所需才,他毅然应聘。在职14年,渚凡考训医籍,诂释疑难,总结经验,解答询访,临证治疗,以及培养中医后继人才等各项医疗、科研、教学工作无不致力,为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多有建树。1972年77岁退休,留寓省垣,但求诊者仍日不暇接。
张子琳业术有自,源出正派,理论根基一本《内经》、《伤寒》、《金匮》之学,崇尚前辈名家徐灵胎、陈修园等“尊古无妄”之说。张子琳行医70余年,积累之医札、病慧、记述甚多,惜多已失落。现仅存1970年以来历年登录内、外、妇、儿各科病蘸,约三万有余;经验札记四十余万言,已由省中医研究所指派专人协助整理,初步选出临证经验30例,捷效医案百例,汇集成册,定名为《张子琳医疗经验选辑》,于1978年经山西人民出版社出刊发行。《山西日报》及香港《文汇报》均先后为此书发表书评及内容介绍。
“平肝清晕汤”为其手制独到经验方,盖本《内经》论病机精义,参以张寿甫治疗现代医学所称高血压症之“建瓴汤”方义推衍成方。于高血压、轻度动脉硬化、慢性肝炎、神经衰弱等病症,亦即中医所谓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病因,发为眩晕、头痛,心颇、失眠、出血、癫痫、纳呆、便秘等疾病。20年来,他以此方随症化裁施治,多应手而痊。此方曾为省中医研究所所刊及广东中医学院主编之《新中医》杂志转载介绍于《老中医医案医话选》。同道中每有治用此方者,多见卓效。
张子琳既精于医,又善绘画,并虔诚佛学。其书画学自其舅名画家赵凤瑞。张子琳桃李成荫,受其亲传,现已声名见启者有侯振民、高建邦。子孙善承其业者,次子俊卿为检验师,现任省中医研究所检验科副主任。1981年,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之《著名中医学家的学术经验》一书,选录其医案业术甚详。1983年11月,张子琳病逝于太原,终年88岁。
这里引用“山石神韵的博客”关于名医张子琳的传奇医术,以飨读者。张子琳先生自幼从父学医,亲眼目睹了其父润雨以经方治大病的诸多案例。这里介绍一则黄疸病案,该黄疸病人,久治不愈,病已深固,前医曾用茵陈蒿汤、附子茵陈蒿汤等退黄之方不效。患者腹胀面黄,皮肤干燥,污黄不泽。其父以《金匮要略》猪膏发煎治之,数剂而黄退病愈。患者以感激的心情,赠挂题誉“鹤立鸡群”之巨匾一块,直至1966年被毁。猪膏发煎方是:猪板油90克,乱发(团成鸡蛋大小)3团。将猪板油加热熔化后,放入乱发煎炸,至发消药成,分2次服用,日服2次。按:猪膏发煎是仲景用治诸黄、阴吹的主要方剂,今人较少用之。考诸本草,猪膏主润燥,发灰通小便,化瘀血,似对一般湿热性黄疸无明显疗效。但《外台秘要》卷四载:“《肘后》疗黄疸者,一身面目悉黄如橘柚,暴得热,外以冷迫之,热因留胃中,生黄衣,热熏上所致方:猪脂一升。右一味成煎者,温令热,尽服之,日三。燥屎当下,下则稍愈便止。”再结合本例迅速治愈的实例,反复推敲,此病可能为阻塞性黄疸。大量猪脂不但可以润肠通便,而且可以激发胆囊的剧烈收缩,胆汁排泄骤增,或有一剂而阻塞畅通、黄退病愈者。
五台县东冶镇五级村一老农,年及古稀,气喘不得平卧,家人已准备好棺木、寿衣,拍电报叫儿子急回料理后事。张老去时,病人喘粗息高,咳痰不爽,口干苔黄,身热脉数。诊为外寒内热之实喘,用麻杏甘石汤加川贝、瓜蒌。一剂后,喘稍平,三剂后已喘平息安,其子赶回后,病已痊愈。合家不胜感激云云。(麻杏石甘汤治验)
妇科医生徐某之女,年方十七,感冒身痛。徐曾用九味羌活汤、荆防败毒散多剂,不但身痛不解,更兼咽痛一症,后改用养阴清肺汤,身痛咽痛更甚,乃邀张老诊治。一进院门就听到患者痛苦的呻吟声,进屋后见病人蜷卧在炕上,呈“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状;问其四五日来,身热恶寒,无汗,身疼头痛,骨节疼痛,咽痛,昼夜不减;切其脉浮紧有力。遂对其父徐老医生曰:“此正伤寒也,吾亦首次见之。”乃典型之伤寒表实麻黄汤证,随用麻黄汤原方加桔梗、玄参二味服之。药后当晚即见汗出,安然入睡,次日清晨醒来身疼咽痛霍然而解。三日后,患女之胞兄登门相告曰:子琳兄,你那药妙得很呀!药到病除,应手取效。其实此乃经方之力也。(正伤寒用麻黄汤)
在原籍行医时,邻村康某,年二十余岁,饭铺店员。因患重感冒,身炽如焚,不汗出,发冷发热,头痛,烦躁等症悉具。医者李某初以荆防败毒散不效,又改用双解散,仍然不效,症反增剧,束手无策之际,邀张子琳先生诊视,诊毕析之曰: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证也。一剂见效,二剂诸症悉除。(大青龙汤治验)
同乡赵某之母,年逾八旬,素体健壮,因外感,高热十余天,口干渴饮,神识不清,汗出淋漓,数易医生而不愈,邀张老诊视。见病人,脉洪大而数,舌苔黑黄,一派热象。虽高龄之人,但白虎汤证尚确,遂用白虎加人参汤,一剂则神清病减,又服二剂痊愈。在疾病危急之际,经方药少力专,扭转病机,有起死回生之效。(白虎加人参汤治验)
东冶镇某患者,半月来发热头痛,寒热往来,大便秘结,治疗数次,针药无效。邀张老诊视,诊得脉弦有力,口苦咽干,确系大柴胡汤证。用大柴胡汤原方治之,一剂则效。用经方药证相合时,不应随便增减药味。(大柴胡汤治验)
老同事张某妻怀三子时,腹中绞痛难忍,中医多方治疗无显效。一日闲聊时与张老谈及妻病,张老建议他试用仲景当归芍药散,其分量使用如下:白芍6克,泽泻4.5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当归9克,川芎9克。并嘱之:此方不可久煎,自熬开算起,10分钟到15分钟即可。一周后,张某亲自来告曰:服药三剂,腹痛若失。(痛当归芍药散)
当归芍药散,治妇人怀妊,腹中痛。痛者,急痛也。方中血分药与气分药各占一半,不寒不热,温平和顺,养血和血,健脾渗湿。治正气不足,水气胜土,气血不调而腹痛者。该方平稳、速效,乃王道之法也。
中医药发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在春秋战国时期发展起来的。从数千年前山西的兴旺,到数百年前的山西人的辉煌,都离不开这些布衣卿相的歧黄妙法,中医乃先人们智慧的结晶,在中医理论中不但引入了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同时也形成了它所独有的体系。在外国人看来一些树皮、草根就能治病,实在是不可理解。然而却不知在中医药学发展的过程中,像五台名医张子琳等为之付出了毕生的心血,总结和归纳出了独具特色的医学理论,成为中医药不断发展和壮大的瑰宝……良医良药代代相传,对中华民族功莫大焉!相信未来会有像三晋名医五台张子琳大夫继续继承先贤的荣光,必将继续呵护三晋百姓的生命与健康。
作者简介:胡立成,笔名虹雨,山西五台人,医教世家之后。文化传媒人、品牌创意人。北京市写作学会会员、中华作协会员、国际摄影协会会员、《读后感杂志》、《诗人艺术家》特约编辑、文字友情新媒体主编、创意总监、中国网特约编辑、《旅游作家》专栏作家等等。编辑《天堂有没有车来车往》、《脑保健》、《星品时代》丛书。曾多次在全国刊物上发表并获奖。作品入选《中国新诗选》、《中国网络文学精品选》、《中国新作家档案》、《中国当代爱情诗典》等。擅长文学创作、策划创意、摄影旅游等。多年来从事企业品牌营销研究,已涉及四十余个行业,拓展中外品牌及明星代言等星品创意产业,开创中外企业星品时代新思路新格局。 邮箱:879921678@qq.com
文学主张:文学必须以实践为主,以博览群书,以体验生活,文学乃民族之精魂,文学乃祖国之瑰宝,文学乃世界之大成。
来源:大美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