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记忆丨燕墩石碑上都写了什么

燕墩公园(周志光/摄)

燕墩,又称“烟墩”,位于永定门外半里许(今铁路桥西侧)。它始建于元代,即“坐镇”大都城南,用土堆积而成的火神祭坛——烽火台。历尽岁月沧桑,这本为烽火台的烟墩,人们逐渐改称燕墩了。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在构筑北京外城时,将燕墩四面包砌城砖。

1920年至1921年,永定门外关厢,可以看到远处的燕墩。

据乾隆五十年至五十二年(1785-1787)刻版成书的《日下旧闻考》记载:“燕墩在永定门外半里许,官道西,恭立御碑台,恭勒御制帝都篇、皇都篇。其制,甃砖为方台,高二丈许。北面西偏门一,以石为之。由门历阶而上数十级,至台顶,缭以周垣。碑立正中,形方而长,下刻诸神像,顶刻龙纹,面北恭镌御制帝都篇,面南恭镌御制皇都篇,均清汉书”。碑文落款为“大清乾隆十八年夏四月之吉御笔勒石永定门南皋”(当地市民呼之为“小皋”。因永定门是京师南最外面的门,称皋门。皋门,即王宫或王都的外门,故有南皋之称)。

清末燕墩

20世纪50年代,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在对全市的衙署、府第、庙宇等文物古迹进行调查统计时,将被圈进永定门外大街31号北京市供销社工业产品公司院内的著名文物古迹——燕墩记录在案。1981年至1983年底,全市各区县文物事业管理所,第一次对辖区内的文物古迹进行普查,原崇文区又将燕墩列入重点文物保护范围之内。经北京市政府和市文物事业管理局审核,将燕墩列为北京市著名碑刻之一,于1984年被北京市政府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1917年张勋复辟时讨逆军在永定门外集结,远处为燕墩。

2004年,重建永定门城楼时,仍在明代官道的基础上,扩建了永定门外大街,并将路旁杂乱密集的老旧房屋拆除,使多年被围裹于厂房、民居中的元、明、清三代城南著名标志性建筑——燕墩,露出了雄伟挺拔的身姿,得以向世人展现。20世纪90年代,原崇文区在修纂《北京百科全书·崇文卷》和《北京市崇文区志》时,对燕墩都有记载。

昔日燕墩

燕墩是一座平面呈方形的墩台,上窄下宽,略有收分。台基各边宽14.87米,台面各边宽13.9米,台高9米。台顶四周原有1米的女儿墙,现已无存。墩台西北角辟一小券门,置石门两扇,高2米,宽70厘米,在“文化大革命”中,其一扇被毁,另一扇躺卧于地。现有木质红漆门,是1985年原崇文区文化文物局仿制的。门内设石阶45级,可循级而上登临台顶,台顶中央有汉白玉石镶砌的方形台基一座,正南置台阶三层。台基正中矗立着四棱方形巨碑一通,巍峨壮观。碑基部为束腰须弥座,宽高均为1.9米。座四面各雕云、龙、菩提珠、菩提叶等图案5层,束腰部位精雕水神像24尊,以高浮雕技法表现24尊水神坦胸跣足,悠然自如坐驭惊涛骇浪之上的种种生动神态。碑身四面各宽1.85米,高8米,其南北两面分别以汉、满两种文字对照形式镌刻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御制《皇都篇》和《帝都篇》碑记。碑首为四角方形攒尖顶,四条垂脊各踞一条行龙,龙首向着宝顶中心,龙身曲折,龙爪张开,龙尾翘起,大有腾空欲飞之势。这就是坐落于燕墩之上的著名乾隆御制碑。

今日燕墩

清同治年间,杨静山曾写有《燕墩》七绝诗一首:“沙路迢迢古迹存,石幢卓立号燕墩。大都旧事谁能说,正对当年丽正门。”此诗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一语道出了《皇都篇》和《帝都篇》这两篇碑记,是显示燕墩这一古迹的中心内容,现特将其碑文抄录于此,并试译成白话文,以飨读者。

帝都篇序(原文)

帝都者,唐虞以前都有地而名不著,夏商以后始各有所称,如夏邑周京之类是也。王畿乃四方之本,居重驭轻,当以形势为要。则伊古以来建都之地,无如今之燕京矣。然在德不在险,则又巩金瓯之要道也。故序大凡于篇。

注释

1.唐虞:传说中的两个部落名。唐为尧所建,虞为舜所建。唐虞系指尧帝和舜帝。

2.夏商:夏商分别是中国历史上两个朝代。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相传夏禹是夏后氏部落领袖,禹死后,由他的儿子启即位,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从此,部落联盟选举领袖的“禅让”制度,转为王位世袭制。夏商以后才有了朝代和国都的称谓。

3.夏邑周京:“夏邑”是指夏朝建都于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北)。“周京”指西周建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

4.王畿:系指京城、帝都之意。

5.居重驭轻:“居重”系指君王所居的要地、重地。“驭”即控制、掌握。“轻”即是对比王居之重的四方。

6.形势:系指地势、地理状况。

7.然在德不在险:“德”即道德、品行。《后汉书·鲁恭传》“夫以德胜人者昌,以力胜人者亡”。《左传·隐公十一》“政以治民,刑以正邪,既无德政,又无威刑,是以及邪”。又:系指以德治国的政治,也泛指好的政令。

8.金瓯:泛指国土。

帝都篇序(译文)

国家的都城,在尧舜时代以前就有了,但那时还没有专门的称谓。从夏商时代开始,国都才有了专门的称谓。例如:夏朝称国都为“邑”,周朝称国都为“京”。

国都是国家决策中心与管理中枢所在地,是国家的象征,也是君王所居的要地,自然要重视安全,便于掌控四方。因此,选择适宜的地理环境就成为建立都城的前提条件。以地理环境而论,自古以来,曾建立过国都的地方,都比不上当今北京更为优越。

然而,治理国家要靠德政,而不只是靠优越的地理环境,这才是巩固国家领土完整、社会长治久安的根本法则。为此,写这样一段文字作为序。

帝都篇正文(原文)

天下宜帝都者四,其余偏隘无足称。轩辕以前率荒略,至今涿鹿传遗城。丰镐颇得据扼势,不均方贡洛乃营。天中八达非四塞,建康一堑何堪凭?惟此冀方曰天府,唐虞建极信可征。右拥太行左沧海,南襟河济北居庸。叶会通带内辽海外,云帆可转东吴粳。幅员本朝大无外,丕基式廓建两京。我有嘉宾岁来集,无烦控御联欢情。金汤百二要在德,兢兢永勖其钦承。

注释

1.轩辕:黄帝的称谓。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五帝之一。五帝通常指:黄帝、颛顼(zhuānxū)、帝喾(dikù)、 唐尧、虞舜。

2.涿鹿:“涿鹿”本为山名,在河北省涿鹿县东南。相传黄帝战蚩尤于此地。蚩尤被诛杀后,黄帝曾于此地附近建都城。“遗城”系指涿鹿县有黄帝都城的遗址传说。是否是当今涿鹿县城,待考。

3.丰镐:即指丰京和镐京。丰京在今陕西长安西南丰河以西;镐京在今陕西长安县韦曲乡西北,两地都曾做过西周的国都。

4.不均方贡洛乃营:“方贡”系指各诸侯国向天子的贡奉。“洛”即洛邑(今河南省洛阳)。“营”即可做经营解。这是讲西周灭亡,平王东迁的故事:西周末年,幽王当政,由于他不修德政,对天下横征暴敛,遭到诸侯国和少数民族的反抗(也可做“不均方贡”的又一说)。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攻杀周幽王,导致西周灭亡。迫于形势,周平王即位(公元前770年)后,东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是为东周。

5.天中:即天之正中。《晋书》记载有:“北斗七星运乎天中,而临制四方”之语。

6.四塞:四境之要塞。《史记》记载:“齐国,南有泰山,东临琅琊,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为四塞之国。

7.建康:“建康”故城在今江苏省江宁县南,公元317年,东晋在此建都称建康(系指今南京)。

8.一堑:系指长江。“堑”指沟堑。称长江为天堑,系指长江这条天然屏障之地势险要。

9.冀方:系指冀州,古代九州之一。包括今河北、山西两省及辽宁省辽河以西,河南省黄河以北的广大区域。

10.唐虞建极信可征:“极”在建筑学上可释为脊檩或房脊。“建极”可做建造房屋解释。引申此意可为建立都城。“征”可做证明解释。本句大意是“尧舜也曾在冀州建立过都城,并开创太平盛世。证明冀州是建都最适合的地方。”

11.襟:古代指衣的交领。此意为相连或相接。

12.河济:“河”即是黄河的专称。“济”即指济水。济水源于河南省济源县王屋山,东流入山东境内,与黄河并行入海。后,下游为黄河所夺。

13.辽海:地域名。“辽海”系指山海关以外至大海的广大地域。也泛指松辽大地。

14.东吴粳:东吴即古代地区名,泛指江苏省太湖流域。三国时,吴国地处江东,也称东吴,其所在地是当时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粳”系指水稻的一种。

15.丕基:即指大的基业。

16.两京:即指北京顺天府和盛京(今沈阳)奉天府。

17.控御:系控制、驾驭之意。

18.金汤百二:“金汤”可释为“金城汤池”,即金属建造的城,蓄满开水的护城河。比喻城防坚固,不可摧。“固若金汤”者是也。“百二”系指险固之地。

19.兢兢永勖(xù):“兢兢”意为小心谨慎。“永勖”意为永久、勉励。

另:碑之正文中加注一小“叶”字,应读(xie)即要求“和谐”。在韵文中旁注“叶”应是押韵的提示。这通碑正文篇都是韵文。

帝都篇正文(译文)

全国适合建立国都的地方有四处,其余或因地处偏僻,或因地域狭小,均可不论。

黄帝时代以前的国都已无从稽考了,只是在涿鹿还有黄帝都城遗址的传说流传至今。

周朝国都在丰京、镐京可称地势险要,但因幽王不施德政而被诛戮。迫于形势,平王即位,东迁洛阳。

东晋定都建康,虽符合“天子居中,四通八达”的条件,但仅有一条长江做依托,怎能作为建都治国的唯一凭籍呢?只有冀州这个地方,才可称为建国立都的理想之地。关于尧舜在此建都,开创尧天舜日太平盛世的传说是真实可信的。

北京西拥太行,东临沧海,南接中原,北枕居庸,陆路北通本朝腹地蒙古高原与本朝龙兴之地松辽平原,水路南达江南。海船、漕船之帆,犹如天际之白云,南来北往,将富饶的物产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城,象征着大清经济繁荣昌盛,国力强盛不衰。

大清幅员辽阔,举世罕见,基业兴隆在于建设了盛京、北京两座都城。

每年宾客云集京城,联谊叙情的欢畅,代替控制提防的烦恼。

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是修德治政,为政者,要小心谨慎地承担责任,不懈的努力啊!

皇都篇序(原文)

皇都者,据今都会而为言,约形势则若彼,详沿革则若此。盖不如研京十年,练都一纪,鸿篇巨作,纂组雕龙。若夫文皇传十首之吟;宾王7构一篇之藻。节之中和,固所景仰;归于睽遇,亦用兴怀。俊逸清新,古人蔑以加矣;还淳返朴,斯篇三致意焉。

注释

1.盖:大概,也许。

2.研京十年:“研京”即研究探讨帝京。“十年”概指多年。

3.练都一纪:“练”系指选择。《文心雕龙·练字》:“是以缀字属篇,必须练择。”引申此意可释为反复推敲。“都”系指帝都。“一纪”系指十二年或“一代”,也是概指多年。

4.纂组雕龙:“纂”系指编纂,编辑。“雕龙”系指修饰文辞如雕琢龙纹之精细。比喻善于文辞。

5.若夫:句首语气词,用于引起下文。有“志于说到……”的意思。

6.文皇传十首之吟:“文皇”系指唐太宗,谥曰文,故称其为文皇帝。“传”(应读chuán)即流传。“十首之吟”系指唐太祖写的《帝京篇十首并序》。参见《全唐诗》一卷。

7.宾王:系指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他曾写过《帝京篇》一文,参见《骆宾王集》。

8.节之中和:“节”即法度,分寸。《荀子·成相》记载:“言有节,稽其实,信诞以分赏罚必。”“中和”:即儒家倡导的中庸观念,指不偏不倚,宽猛相济。《中庸》记载:“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另:单解“中”字,即适当,适中。《后汉书·安帝纪》记载:“朕以不明,统理失中。”《三国志·魏书·夏侯玄传》记载:“文质之宜,取其中则。”单解“和”字,即适中,恰到好处。《论语·学而》记载:“礼之用,和为贵”。“节之中和”系指唐太祖的诗和骆宾王的文章,情感的表达既通达流畅又洞明事理,分寸有度,恰到好处。

9.睽遇:睽同暌。《易·序卦传》记载:“睽者乖也”。睽即目不相视、违背、背离的意思。苏轼《续欧阳子朋党论》记载:“疏者易间,而亲者难睽也。”“睽遇”即不可相遇或背离、远离之意。

10.俊逸清新:“俊逸”即俊达、通达(洞明事理)。“清新”即清爽、秀美。

11.蔑:即无,《左传·僖公十年》记载:“臣出晋君,君纳重耳,蔑不济矣。”

12.加:通“嘉”。赞美、赞赏。《史记·孝文本纪》记载:“然祖宗之功德著于竹帛,施于万世,永永无穷,朕甚加之。”

13.致意:即表示自己的用意。

皇都篇序(译文)

皇家都城,是指大清国都北京。其山川地理形势,已在《帝都篇》中陈述,其历史沿革将在本篇中论说。

古人经过多年对京都的研究探讨,反复推敲,已经编辑出版了许多文辞精美的鸿篇巨作,例如,唐太宗曾作《帝京篇十首并序》,为世人所传诵;骆宾王也曾巧妙地构思《帝京篇》一文,流传至今。虽然这些诗文既通达流畅又清新秀美,分寸有度,恰到好处,令人崇敬,读后也会感兴舒怀,但毕竟距今已十分遥远了。

文理通达,诗文隽永,虽然是古人所赞赏的,但是本文用质朴淳厚的文字,真实的史料,精炼的记述北京的历史沿革,则是本序要再三强调的主题。

皇都篇正文(原文)

惟彼陶唐此冀方,上应帝车曰开阳。轩辕台榭虽莫详,职方有幽无徐梁。要之幅员长且广,叶山河襟带具大纲。列国据此士马强,可以雄视诸南帮。辽金以来始称京,叶阅今千载峨天阊。地灵信比长安长,玉帛奔走耒梯航。储胥红朽余太仓。天衢十二九轨容,叶八旗居处安界疆。朱楼甲弟多侯王。槐市陆海无不藏。富乎盛矣日中央,是予所惧心彷徨。

注释

1.陶唐:系指尧帝。尧初居于陶,后封于唐,故称陶唐。

2.上应帝车曰开阳:“帝车”系指北斗七星。《史记·天官书》记载:“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开阳”系指北斗七星的第六颗星座。由陶唐氏开辟以北京为中心地区,上方正对的是开阳星座的位置。因此,北京具有帝都的吉兆。

3.职方:系《周礼·夏官·大司马》中的一篇,大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理著作。“幽”即指幽州,“徐”即指徐州,“梁”即指梁州,都曾被称为古代九州之一。但关于古代九州在各种史书中说法不一。《职方》篇中列有幽州,未将徐梁列入。以这种说法来证明以北京为首府的幽州,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北方十分重要的战略要地。

4.襟带:同衿带。即涵盖或覆盖之意。

5.纲:渔网上的总绳。引申为起决定作用的部位。《北史·源贺传》记载:“为贵政当举纲”。成语中有“纲举目张”之句。

6.列国:本意为诸侯之国。在此系指各朝代。

7.诸南帮:“帮”(邦)系指古代诸侯的封国。柳宗元《封建论》记载:“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又指国,国家。《老子·五十四章》记载:“修之于邦,其德乃丰。”在此借“诸南帮”之意泛指南方的广大地区。

8.辽金:“辽”和“金”均为中国历史上的两个朝代。

9.京:即指京都、京师。辽代的陪都称南京;金代的国都称燕京(中都),均在北京的西南侧(今广安门外)。

10.阊:即传说中的天门,亦指皇宫的正门。“天阊”在此文中系指北京。

11.梯航:系指长途跋涉。李吉甫《上元和郡县图志序》记载:“吾国家肇自贞观,至于开元,兼夏商之职贡,掩秦汉之文轨。梯航累乎九驿,厩置通乎万里。”(九驿:异方远国的通称)。引申此意可谓长途运输。

12.储胥红朽余太仓。“储”即储蓄,蓄积。“胥”(xū)即皆、都。红朽即腐烂。“太仓”即京师储粮的仓库。《汉书·食货志》:其中描写“文景之治”(指西汉文景两帝时代)的富庶景象:“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不可食。”此处描述借指北京富裕的景象

13.天衢十二九轨容:“天衢”系指京师四通八达的大道。“十二”可释为众多。引申此意可释为:京师大道四通八达,可通往全国各地。“九”是最高的奇数,可释为全部或所有。“轨”即古代居民的组织单位。《国语·齐语》记载:“五家为轨,轨为之长。”曾巩《申明保甲巡警盗贼劄子》记载:“管仲于齐,亦五家为轨,推之至于五乡为军,以有三军之制。”“容”:即容纳。《荀子·王霸》记载:“故百里之地,其等位爵服,足以容天下之贤士矣。”此句含义是:京师大道可通往全国各地,是联系、团结各民族的纽带。

14.槐市陆海:“槐市”是汉朝长安的市场名,在长安城东南部,以其街区多植槐树而得名。借此意是指北京的商贸市场。“陆海”旧指关中一带。《汉书·东方朔传》记载:公元前135年前(汉武帝建元三年)朔建言“汉兴都泾渭之南,此所谓天下陆海之地也”。注曰:“高平曰陆,关中地高故称耳。海者,万物所出,言关中山川物产富饶,是以谓之陆海也。”本文“陆海”系指北京百货云集,市场繁荣。

15.是予:“是”即此。“予”即给。

16.惧:即担心、害怕。

17.彷徨:即心神不定,担忧。

皇都篇正文(译文)

只有北京,古称冀州,尧的封地,才正对着天之中央的星座——开阳,因此,北京才具有作为帝都的吉兆。

虽然,黄帝时代国都的亭台楼榭已无稽可考了,但是,在《职方》这部古老的地理典籍中,却清楚地记载着幽州。北京(古代称“幽”)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北方十分重要的战略要地。

大清国地大物博,在管理幅员辽阔的疆土上,北京的地理环境,有着明显的优势。它可以统领全局,威慑四方。

许多朝代因在北京建都而国势强盛,并有效地实施了对全国的统治。

从辽金以来,北京作为国都,始称京师。巍峨壮观的宫门,已经历了近千年的时光。人杰地灵的北京,肯定会比长安更适合做国都。

珠宝玉器、绫罗绸缎及各种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北京,京师仓库充裕,经济实力强盛。

京师大道可通往全国各地,是联系、团结全国各民族的纽带,“八旗”(系指满、蒙、汉军)守护着大清的疆土,臣民安居乐业。

官高爵显的上等人群,身居豪宅大院。街市上物资丰盛,物品的种类繁多,呈现出购销两旺的景象。

如此富有奢华的北京(也泛指大清国),忧虑和担心时刻冲击着我的心房。

《日下旧闻考》所记载的《帝都篇》和《皇都篇》,是乾隆皇帝所作的“北京颂”。他对北京的历史传承、山川形胜、人杰地灵和繁荣昌盛,充满着自豪的激情,同时,也隐含着担心和忧虑。因此,他在上述两篇诗文的结尾,用“金汤百二要在德,兢兢永勖其钦承。”和“富乎盛矣日中央,是予所惧心彷徨。”两句语重心长的言辞告诫自己(也警示后人),要使江山永固,最根本的是要勤于政务,施以德政。

由于本人知浅功薄,在诠释和译文中难免会出现差错,恳请热心读者予以指正,在此我表示衷心地感谢!

郑毅,北京钟鼓楼文物保管所原所长,曾任钟鼓楼修缮办公室副主任,退休后于东城区地方志办公室担任编辑。

(0)

相关推荐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五拾三:《下泉》,忾我寤叹,念彼京师。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下泉>是<诗>的第153首.这是一首思治诗,即因曹国之不治,而思西周初年之大治,是一种借古讽今之手法.曹国在诸侯国中是灭亡较早的一个国家,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而其中最主要的 ...

  • 紫禁城 六百岁生日快乐

    <明太宗实录>第一百一十八卷载 永乐十八年九月廿二日 也就是 1420年10月28日 永乐皇帝发布了一道谕旨 丁亥 上命行在礼部 自明年正月初一日始 正北京为师 不称<行在> ...

  • 北京记忆丨那家花园话旧(上)

    金鱼胡同位于东城中心--王府井大街东侧,一直是繁华地带.近年来,旅游事业发展,和平宾馆.台湾饭店.王府饭店先后兴建竣工开业,由于这些涉外饭店都在金鱼胡同,更是驰名国内外了. 和平宾馆原是那家花园西侧的 ...

  • 北京记忆丨北京东安市场旧闻漫谈

    编者按:本文是由张子华 李雅轩 白玉晨 莫文通.常玉奎 刘鸿印 丁德贵 康耀庭八名原东安市场摊贩根据亲身经历所写的回忆资料,写成于1966年2月.现在作者除李雅轩.莫文通.常玉奎外都已逝世.这篇文章是 ...

  • 北京记忆丨清末民初的东城诗钟活动

    作诗钟是一种趣味性文学活动,清末民初在北京风行一时.这一活动是聚会写作七言的对联,带有竞赛的性质.主要有两种体式.分咏体是在题目中规定了互不相干的两件事物,要别具巧思把二者写入一副对联,以另有寓意为佳 ...

  • 北京记忆丨春松胡同

    春松胡同,朝阳门南小街东侧,呈南北.东西走向,中间多曲折.北起小雅宝胡同,南止盛芳胡同,东与大雅宝胡同相通,西与松树院相通.全长114米,宽4米,沥青路面. 春松胡同,民国三十六年(1947)称礼拜寺 ...

  •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上都写了什么?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 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 牺牲的人民英雄们 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 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 牺牲的人民英雄们 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 从那时起 为了反对内 ...

  • 北京记忆丨相声与胡同

    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讲究说学逗唱.而在这四个技能当中,我认为,"说"和"逗"最基本.当然,说,就是讲一个段子,逗,就是引人一乐. 然而,平白无故,博人一笑也不容 ...

  • 北京记忆丨旧京珠宝行业秘闻

    珠宝是多种贵重饰物的统称,包括珍珠.宝石.翡翠.玛瑙.玉石.珊瑚等等.大部分是历代统治阶级用以装饰其骄奢淫佚生活的奢侈品,但制作珠宝的精湛工艺,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高度的艺术水平.根据历史的 ...

  • 北京记忆丨钟鼓楼大修挖出镇物,亲历者揭秘盒内玄机

    本文作者为北京钟鼓楼第一任所长郑毅,郑老曾担任钟鼓楼修缮办公室副主任,作为亲历者,相信他的回忆更具说服力. 钟楼和鼓楼,在我国城镇建设史上,曾一度风靡全国,成为城镇规划中的特色建筑,虽历经沧桑,但至今 ...

  • 拿破仑在遗嘱上都写了什么?2亿法郎的遗产是如何分配的?

    1815年10月,拿破仑被流放到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六年后,拿破仑已是病入膏肓. 在弥留之际的,拿破仑口述遗嘱,并由身边的蒙托隆伯爵记录,然后伯爵念给拿破仑听. 拿破仑确认无误后,再抄定一遍.根据当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