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字简化的见解

中国文字源远流长,包含了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等,纵观文字史,汉字自大篆以后就是一个不断简化的过程。

翻阅史籍不难发现,在行书出现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对楷书繁体字进行省简。比如台、门、东、湾等很多字的行书一般就写成简体。草书对楷书而言简化的更大一些,并且不少简体字直接从草书写法中得来,比如书的简体就是这样。可以说,现在的简化字大多都有出处,有从东汉末年就一直写过来的。

其实,在没有对汉字简化之前,很多人平常写的字大多也是简化字,只是一直没有统一的写法。汉字简化方案就是把历史和民间中比较普遍的简化给予规范。

民国时期,新文化运动兴起,国家层面开始推行简化字,只是由于时局动荡,这项工作有始无终。新中国建立后,文字简化工作得以大力推广,这符合汉字的发展规律,不仅使文字便于书写,更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有关资料介绍,民国刚成立举行第一次大总统选举时,全国识字率不足1%,新中国成立之初不足20%,50年代推行简化字后,当时中国扫盲1亿人,现在全国的识字率已达96%以上,这样辉煌的成绩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简化字的推广。所以,简化字不是汉字的倒退,而是文明的进步。

那些主张恢复繁体字的人,认为繁体字更能全面表达字的原意,这个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最能体现原意的是象形文字,难道我们还要退回到先秦时代吗?

从时代潮流看,简体字不仅在大陆普及,在新加坡被采用,海外华人也广泛接受。只有我国的台湾地区、港澳地区用繁体字,但是,那里民间的俗体字大多也是简体字。

可以预见,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在未来,只要写汉字的地方都会推广简体字。

责编:贾亭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