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如何炼字?如何做到精工妥帖?王和尚详解律诗的字法
七、联绵字的运用
“联绵字”也称“连绵词”,是由两个音节构成的单纯词,用来记录这两个音节的字往往只有表音作用。
在意义上,联绵字是一个整体,一般不能拆开来表示整体意义(如“葡萄”不能说成“葡”或“萄”)。联绵字两字大多具有“双声”(声母相同)或“叠韵”(韵相同)的语音特点,也有部分既非双声也非叠韵的,如“滂沱”“浩荡”等。
李重华《贞一斋诗说》说:“叠韵如两玉相扣,取其铿锵;双声如贯珠相联,取其宛转。”这大概是诗中普遍运用联绵字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联绵字除了具有绘景状声的作用外,还多具有音节上的和谐和铿锵。
联绵字用于对仗句中,一般多以联绵字对联绵字。
如:宗楚客《奉和人日清晖楼宴群臣遇雪应制》:窈窕神仙阁,参差云汉间。
王维《送刘司直赴安西》: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
李颀《宿莹公禅房闻梵》:萧条已入寒空静,飒沓仍随秋雨飞。
杜甫《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苍黄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
又《宿府》: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司空曙《长安晓望寄程补阙》:迢递山河拥帝京,参差宫殿接云平。
柳宗元《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蒹葭淅沥含秋雾,橘柚玲珑透夕阳。
联绵字运用于对仗句中,也可以与并列结构的词以及词组相对。这虽不是完全的“联绵字对”,但也是许可的。因为古人对联绵字作为一个单纯词的观念,不是那样精确的,往往只求字面相对。
如: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之五: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骕骦”是骏马名,名词性联绵字。这里与“龙种”这一名词性词组相对,而“龙种”两字又有叠韵关系。
李峤《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羽骑参差花外转,霓旌摇曳日边回。“参差”是双声联绵字,这里与双声并列结构的词“摇曳”相对。
可见,律诗中联绵字的对仗是相当灵活的:除常见的“联绵字对”是以联绵字对联绵字外,与联绵字对仗的,还可以是其他的词或词组,但这些词或词组,语音上大多二字有双声或叠韵关系。就这一点说,它们具有与联绵字相同的特点。
正因为古人把联绵字看成是两个并列的“字”,而不具有今天的一个“词”(联绵字是单纯词)的观念,诗中也常出现联绵字与并列词组或并列结构的词的对仗,而这些词或词组不具有双声或叠韵的关系。
如:李颀《望秦川》: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远近”是并列词组,与联绵字“逶迤”对。
杜甫《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频烦”古代是双声联绵字;“开济”是并列词组,指诸葛亮助刘备开国,辅刘禅继位。
刘禹锡《汉寿城春望》: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用并列词组“埃尘”对叠韵联绵字“霹雳”。
又《始闻秋风》: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形状镜中来。用并列结构的词“形状”对叠韵联绵字“飕飗”(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