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科普健康[超话]#暴躁存在子宫,郁闷存在乳房,委屈存在胃里…

这几年演艺明星抑郁症情况屡见报端,职场白领抑郁自杀也不罕见,可是最让人痛心和警惕的,是祖国的花朵也出现很多抑郁症——厚朴的门诊就常常遇到类似病例。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低龄化,抑郁症也在不断向低龄人群扩散。

1

诊疗案例

一个十九岁的女孩,经历了高考失败之后,情绪崩溃,开始暴饮暴食。每天四、五顿饭,每顿食量惊人。吃多了,胃不堪承受,就呕吐。四个月后,终于发展为抑郁——这是中医看来典型的先伤胃后伤心造成的抑郁症
我们先看看中医眼里怎么看这个女孩:
这原本是一个身材修长面容甜美的少女,就诊的时候,看到的却是一个面色黯淡精神萎靡的小病号。
患者脉弦软,舌尖红,有芒刺,舌苔白厚腻,胃胀,焦虑,严重失眠。尤其痛苦的是,烦躁时头痛难忍,而且发作频繁。在医院开了好几种抗抑郁药,服用后才能入睡。月经1-2个月周期,量少,轻微痛经。
问诊的时候,发现孩子精神恍惚,经常走神,没精打采,显得十分乏力。腹诊时多处痛不可挡。

中医的诊断分析

1、暴饮暴食的背后是麻木,是无知无觉,直至胃实在不堪忍受时,才意识到已经进食大量,这时只能用暴力的手段,将吃进去的食物吐出来;

2、「舌尖红,有芒刺」:心火旺;「舌苔白厚腻,胃胀」:脾满实;「焦虑、失眠」:《黄帝内经》中讲「因思而远慕谓之虑」,那么焦虑就是火急火燎地企盼,期待事情发生的心情,这还是说明心火上炎导致的频繁发作的失眠与头痛;

3、「精神恍惚」:心神外越,在本该安放自己心神的地方住进了其他的东西,自己的心神却没了去处;

4、「腹诊痛」:每一件发生在病人身上并触动她心神的事情,都在身体里留下了痕迹,体现在身体上就是体内的结节,这都是外来的不应属于身体的物质。

治疗过程

治法以针灸配合中药,进行泻心、疏肝、解郁为原则,并嘱其禁忌寒凉饮食。精神方面尤其叮嘱孩子及家人,要舒缓压力,不要过度紧张。

经过2个月的治疗,患者暴食渐渐好转,从每周出现4次减到一周或者偶尔一次,月经周期恢复正常。心情也随之渐渐愉悦起来,体重也有所增加。治疗半年左右,患者暴食不再复发,心下结消,两胁下结减少,抗抑郁药劳拉减到每日半片。患者父亲反映孩子精神状态大好,能正常学习,睡眠也大大改善。

治疗之外,真正触动人心的,是孩子妈妈的话:孩子活过来了。由此可见,青少年抑郁症对孩子,对这个家庭,造成了何等严重的后果。

继续治疗数月,患者在今年六月顺利高考,现在正在准备自己全新的大学生活。

虽然患者已经基本痊愈了,但是其中透射出的问题,却值得我们去思考。

2

诊疗过后的一些思考

思考一

找中医去扎针吃药,看似治疗的是肉体病变,是怎么作用并影响到她的精神层面的?

每一个精神问题,都有其物质基础,女孩成长中的种种不良情绪,会在身体内形成的郁结,就是她抑郁的物质基础。

如果一种负面情绪经过敏感心理的放大和堆积,伴随家长的一再忽视,终于在身体上形成肉体变化。这就是所谓的 「无中生有」:从看不见的情绪,演变成身体上有形的积聚。这时候,一次像高考失败这种级别的打击,会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不堪重负的精神终于崩溃——孩子抑郁了。

这时候如果只是讲道理去开导,收效很小。那些大道理,她并不是不知道,她只是控制不了她自己。中医的思路就是,降低一个维度从肉体症状入手,把不在正常状态的脏腑调平后,令种种不良情绪失去存在的物质基础,精神自然就改善了。通过泻心、疏肝、解郁,就是从中医角度治疗其肉体的脏腑。

思考二

一看孩子不高兴了,就要带去找中医扎针吃药吗?我们怎么看待升学压力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

人的一生中有两个重要的生长发育阶段:一个是婴儿期,一个就是青少年时期。在青少年期的孩子心理上敏感而脆弱,对生活环境的变化和挫折,容易引起不良的情绪反应,继而出现身心问题。他们对于如何认识「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如何看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如何形成较为客观的自我评价等,都极为关注,自己的行为和看法,也会深受影响。

如果稍加留意的话,就会发现身边有不少心理方面比较脆弱和敏感的青少年。某次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批评几句导致孩子厌学的;女孩觉得自己太胖或不够漂亮,开始讨厌自己的;与同伴关系不和谐,被疏远,从而产生负面情绪的等等。这些成年人觉得很小的事情,如果没有引起注意并得到及时的调整,或许会在孩子心里逐渐堆积,通过某个爆发点,演变为一个很大的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孩子的表现一般有以下几种状态:

一种态度是回避,比如说打游戏,这种人进入了虚拟的世界里,让自己暂时忘了现实生活;

一种态度是深陷在这个失败的情绪当中,每天郁郁寡欢,提不起一点精神;

一种态度是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从此就放弃自己。

本文的高考女孩就是第二种态度,深陷在失败的情绪当中,甚至都忽略了自己的存在。

如果可以在中医治疗的基础上,通过心理咨询逐渐帮助病人重新建立对事物认知,并帮助其能够形成较为客观的自我评价,那么中医治疗与心理疏导相结合的方式,就会帮助患者得到从里到外的改观。

而且在临床中,我们发现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沟通时,如果把自己放入到对方的情境中,告诉对方自己会有类似的表现,那么对方的心理一下就会觉得自己不再是一个「怪物」,这种交流方式更容易与孩子的内心发生碰撞,达到更好的效果。

3

经验小结

生理与心理,身体与精神,是互相影响的,大多数人的问题都是身心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的结果。

有的患者解除了其生理症状之后,心理问题也随时消失。但有的患者沉迷在自我的漩涡中不愿自拔,通过中医治疗可以缓解,但生活态度没有改变,一些症状还会复发。

同样,如果只是改变患者的认知,不改变生理基础,那么聚集在身体里的物质还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继续产生影响。所以身心同时治疗与改善,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 | 刘琼 赵为华
编 | 小  冯
审 | 徐  燕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徐文兵的中医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