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常用腧穴——大椎
【穴名释义】
本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之下,第1胸椎棘突之上,因第7颈椎棘突在后颈部,解剖标志上最大最高,故名大椎,属督脉经。
【定位取法】
第7颈椎棘突之下凹陷中。用体表固定标志取穴法,于后项部正中线上摸到的最高椎体棘突一般为第7颈椎棘突,该棘突下凹陷中即为本穴。固定标志配合动作取穴法:有部分人第7颈椎棘突和第1胸椎棘突均较突出,令患者做缓慢摇头动作,随之而动的棘突即为第7颈椎棘突,不动者为第1胸椎棘突。
【穴性特点】
本穴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经的交会穴。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皆行于颈项,而会于督脉之大椎,故督脉统诸阳,主“一身之表,一身之阳”。大椎最能体现督脉经主“一身之表,一身之阳”的特点,可疏通人体卫表之阳,疏解外感风寒、风热表邪,同时又具有疏通颈肩部阳气的作用,为疏散上焦风邪,清热解表的常用要穴。
【主治概要】
1.大椎穴为治疗外感发热的首选要穴。对外感风寒、风热之邪所致高热不退,恶寒恶热,烦躁口渴以及中暑所致的高热烦渴具迅速退热之效。
2.大椎穴具有散风清热透表之功,可用于呼吸系病、皮肤病及部分过敏性疾病,如外感咳嗽、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牛皮癣、荨麻疹、痤疮、过敏性鼻炎等病。
3.大椎穴位于颈胸椎之枢纽,对各种类型的颈椎病均有效,尤以椎-基底动脉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效果。
4.本穴为督脉要穴,督脉入脑,故本穴对神志病如癫痫、抽搐等有一定疗效。
5.现代研究发现,大椎穴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刺激本穴具有增强体质,预防感冒的作用。
【临床应用举例】
1.感冒 指感受外邪所引起的以头痛、鼻塞、流涕、恶寒、发热、周身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本病属于中医学“感冒”范畴。因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而出现诸症。针灸治疗感冒,无论外感风寒或风热,均可以大椎为重要选穴,风寒外感与列缺、尺泽、风门、风池等穴同用;风热外感与曲池、合谷、外关共用,可起到疏散风寒或清解风热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深刺和浅刺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深刺大椎可能影响体温调节中枢。故临床使用中深刺大椎才能起到明显的解热作用。
(1)毫针深刺法:患者取坐位,放松上衣,暴露颈部。采用30号2寸毫针,垂直进针,深达棘间韧带深处,小幅度捻转,使肩背部酸胀,即可出针,此手法具较强较稳定的退热作用。
(2)刺络拔罐法:三棱针快速点刺穴位,挤压出血,再配以拔火罐,出血量2~5毫升。
2.颈椎病 颈椎病是由颈椎骨病变或颈椎椎管内外软组织病变引起的各种病症。颈椎病是一种综合征,临床常分为6型,即颈型、椎动脉缺血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和混合型。各型临床表现不同。本穴对椎动脉缺血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效果。
毫针刺法:患者取坐位,放松上衣,暴露颈部。于第7颈椎棘突下进针,针尖呈30度角朝上刺入,缓慢进针15~20毫米,使针感传至头顶。每日1次, 10日为1个疗程,一般3个疗程即可治愈。
3.过敏性鼻炎 本病又称为变态反应性鼻炎,为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患者为过敏体质,有接触过敏原史。可分为常年性和季节性2种,病常突然发作,阵发性鼻痒、鼻塞及连珠般的喷嚏,有大量水样分泌物,有时伴有哮喘等。鼻腔及鼻甲黏膜苍白或水肿,中下鼻甲尤为明显,常伴有中鼻甲及中鼻道息肉变或鼻息肉。鼻腔有多量水样或稀薄黏性分泌物,鼻分泌物中可查到嗜酸性粒细胞,皮肤过敏试验可呈阳性反应。
穴位注射法:患者取坐位,放松上衣,暴露颈部。采用穴位注射聚肌胞,大椎配合风门、肺俞,刺入穴位得气后注入药液2毫升。隔日1次, 10次为1个疗程,经2个疗程可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