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第八讲——“孝”的因材施教

大家好,今天是国庆节,我用讲论语的形式为祖国母亲庆生吧,大家也要听一听学一学,用求学之心为祖国母亲庆生吧。如果每次都想及时听到宝利老师的更新,就点击题目下面“语道文心”四个字关注,或者长按文章最下面的二维码关注即可。谢谢大家关注、鼓励、转发!

孝是中华传统美德,这个观念已经进入我们的骨血之中,谁也不会否认。下面,我们要讲的就是孔子在不同的人问“孝”时的不同回答。既可以看到孔子的因材施教,也可以看到孝在“为政”中的重要作用。

提问的不是孔子的学生,他是向孔子请教。这个孟武伯不简单,他是鲁国一个大夫的儿子,也就是世家之子,可以直接继承权位的,意味着将来他是国家高级领导层的人。对于这样一个官二代孔子是怎么回答的呢?“唯其疾之忧”是特殊的宾语前置句,所以直译就是,父母只是担忧孩子的疾病啊。孔子的意思是说,孝是什么?就是孩子能体会到父母担心孩子生病时的心情。我们疑惑了,这就是孝吗?那么大家想一想,孩子生病之后父母的吃不下睡不好的那种担忧焦急也只有做了父母的人才有深切的体会。所谓养儿方知父母恩。所以你如果能体会到了,你就一定感激父母,也就会设身处地为父母着想了。

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和子夏齐名,是文学高材生,也是孔门“十哲”之一。孔子对自己的学生是怎么回答的呢?他说,现在的所谓孝,就是说能养活了爹娘就行了。那么至于狗和马这些动物你也能养活,所以如果你不去存心严肃地孝敬父母,那养活爹娘和养活狗马有什么区别!

这话说道太明白了,孔子说很多人不懂孝。其实我们现在也有很多人一样,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现在很多所谓孝子就是讲给父母多少钱,置办了多少物,而自己基本上不陪伴,于是就有很多生活富裕内心孤独的空巢老人。其实这在孔子眼里不是真正的孝,没有敬何来孝!

接着他说的更明白了,又一个学生来问,子夏。

这次孔子是怎么回答的呢?又不一样了,他说,色难。就是对待父母态度表情上做到愉悦很难。有事情做,年轻人做,有酒食,年长的人吃,难道这竟然就是孝吗?弟子这里指的是晚辈,先生指的是父兄。说的太现实了,我们现在的人不也是这样吗?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对父母不耐烦,对父母发邪火,其实你不正是仗着父母对你无条件的爱而去肆意伤害他们吗?有一个台湾作家说,我们总是把微笑和耐心给了陌生人,而把冷漠和伤害给了最亲你的人。这都说明内心孝容易,而外形的态度不容易,“色难”。

我们综合看这三则,第一则孔子的说话对象是未来的国家高层领导,所以说让他能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会体谅。这样就会推而广之,会体察民情,不会像那个著名的奇葩皇帝晋惠帝,听说百姓都吃不上饭饿死了,就说“何不食肉糜”,为什么不吃肉粥呢?

而对两个年轻学生的教育就不一样了,讲的是孝道通理,首先是以敬侍之,然后注意态度。

三个人问,三种回答,孔子的因材施教可谓春风化雨。中国文化讲孝道,主要受孔子的思想影响。历朝历代历代也讲究以孝治天下。大臣想要对皇帝提个什么要求,就先说一句“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来给皇帝戴个高帽,一般都能得到满意的答复。比如蜀国的李密在《陈情表》里求晋朝皇帝别让他做官,用的就是这招。结果不仅心愿达成,而且还受了很多赏赐得到宽赦。

孝道思想本身很好,倡导也没问题。但是后来打倒孔家店的人认为这种思想是封建礼教,现在看起来其实就有点无理取闹了。

听一听宝利老师讲解,背得快!

精神食粮,补气养神!

(0)

相关推荐

  • 先秦儒家的忠孝观及其现代启示(二)

    <先秦儒家的忠孝观及其现代启示> 曾子是继孔子之后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曾子思想的影响下,孝文化在嘉祥得到不断发展.2017海峡两岸(嘉祥)曾子思 ...

  • 且将孝道寄心田——《论语》悟读【23】

    最是人间重晚晴,且将孝道寄心田. <论语>第二篇第七章: [原文]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译文] 子游请教什么 ...

  • 素说论语:八佾篇(02)

    一原文八佾第三3.02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试解]孟孙.叔孙.季孙三家大夫在举行家祭时,祭礼结束撤席的时候却让乐师们唱起了<雍> ...

  • 素说论语:八佾篇(03)

    一原文八佾第三3.0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试解]孔老师说:"一个人的内心之中没有了仁德,却讲谦让敬人的礼,这有什么用呢!一个人的内心之中没有 ...

  • 素说论语:八佾篇(04)

    一原文八佾第三3.04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试解]林放向老师请教礼的根本.孔老师告诉林放说:"你提到的问题意义重大啊 ...

  • 素说论语:八佾篇(05)

    一原文八佾第三3.05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试解]孔老师说:"边远的夷狄之国虽然有君主,但是没有礼乐文明:还不如中国虽无君主,而能一秉周礼的礼乐文明好 ...

  • 素说论语:八佾篇(06)

    一原文八佾第三3.06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试解]泰山是鲁国与齐 ...

  • 素说论语:八佾篇(07)

    一原文八佾第三3.07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试解]孔老师说:"君子当以胸怀仁德为本,以通明礼教的精神与内涵为修行的着手处,故其 ...

  • 素说论语:八佾篇(08)

    一原文八佾第三3.08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 ...

  • 素说论语:八佾篇(09)

    一原文八佾第三3.09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试解]孔老师说:"夏代的礼仪我能够讲述,但是在 ...

  • 素说论语:八佾篇(10、11)

    一原文八佾第三3.10-11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试解]孔老师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