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喜欢性虐恋的多为男性,角色扮演中人们倾向于“被虐”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性学家认为性虐待的界限是通过摧残异性或同性成人、儿童,将对方推向不堪忍受的境地,从中获得性兴奋和满足的人,都统称为施虐者。相反的,通过自身身体遭受痛苦获得性快感的人,称为受虐狂。西方曾有句格言:“真爱是畸形的。”中国同样也有这样的俗语: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这都反映了爱的表达有多种方式,其中也包括了一种特殊的方式——虐恋。这是一种偏好和个人选择,是一种日常生活方式的拓宽。性虐恋的出现是基于特定的社会现实,是一种应当被理解的社会建构行为。为什么有些人着迷于性虐恋?究其根本也不乏生理上的原因。

16世纪末期的一位德国医生梅柏就将鞭打和性刺激联系到一起,他就此提出这样的观点:“鞭打可以对受虐者的勃起有刺激作用。”这一观点发展至今,受到普遍认同的生理过程就是:“通过对脊背下部和臀部的鞭打使得产生热量,热量从腰部传输到生殖器位置,于是刺激了性行为的发生。”性虐恋中,对于疼痛有依赖也是因为性反应的相对迟钝,需要依靠这种外力强度刺激。正如“痛并快乐着”的说法。研究表明:在性虐恋中,喜欢扮演受虐角色的人比喜欢扮演施虐者角色的人要多。另外,研究中也得出,性虐恋的参与活动中,男性人数要比女性人数要多得多。

虐恋者之间的关系也存在复杂的情况,有长期伴侣,也有短时间的伙伴。性虐恋的双方在这段关系中借助不一样的现实生活角色、身份来体验这种别样的性体验,这个行为本身对于现实的重构和颠覆正是有的人沉迷于性虐恋的原因,也是心理学家不用病理学角度而是用社会关系角度看待这个行为的原因。弗洛伊德觉得性虐恋双方的行为冲动都是从掌控的本能地冲破出来的。施虐者和受虐者原本平衡的性关系,当施虐者的满足得到过大满足时,施虐者对于这种满足就会延伸出一种破坏力——性虐恋。同样的,为了自身的完全掌控,就会做出相应的性虐待行为。

由此可以看出,性虐恋的初衷是源于对自身扩大满足的需要和渴求,性虐恋出于施虐者和受虐者的相互联系,而不是源于对彼此的侵略,可以认为受虐待也是一种另类的爱意表达。普通老百姓会认为性虐恋中疼痛是核心,其实核心问题是多方面的。诸多研究结果表明,性虐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不仅是对疼痛的追逐,也是对权力的迷恋。性虐恋二者之间的权力关系才是这段虐恋的核心要素,疼痛只是这过程的体现,也是这段关系进行强化的工具。关于这段性虐恋关系,何人为主导的问题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的。早期的性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认为施虐者比受虐者拥有更大的权力和影响力。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施虐的行为存在就是性过程中有攻击成分的强大和发展,并通过一系列成操到达主导的地位。通过这些论断,无疑是认定了施虐者就是这段性虐恋中的权力中心。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这一论断出现了不一样的声音。心理学家开始认为施虐者的权力是来自受虐者的赋予,因为一旦受虐者退出这场关系或在这段关系中不再服从施虐者,这样的情况下,施虐者的地位和权力将不复存在。现行的观点就是认为受虐者才是这段性虐恋中的权力中心,而有的人沉迷于性虐恋中,也正是沉迷于权力的诱惑中。无论是施虐者还是受虐者都是对这种权力的推崇,一种对权力的迷恋。权力概念的研究中,研究学者认为权力不仅仅意味着对别人的控制和影响,也牵扯出如何对抗别人的影响。

权力分为能够对他人进行控制的社会权力和能够忽视别人的影响从而使得自己独立存在的个人权力。性虐恋中双方都想改变对方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同时也努力抵消对方带来的影响和冲击。艾宾曾指出:“受虐倾向是一种心理的特殊变态,具有这种倾向的人的性感觉和想法完全彻底地屈服于另一位异性的意志,被这个人像主人一样羞辱和虐待。”艾宾认为肉体的痛苦不过是奴役关系的极端表现。所以有的人着迷于性虐恋,也是出于对生理、本能和权力的着迷。- The End -作者 | 汤靡达编辑 | 一粒米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Freud, S., & Rieff, P. (1997). Sexuality and the psychology of love.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