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有4个女儿1个儿子,晚年却无人可依,孩子虽小但也需要尊重

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故事:
90年代,一户农家为了生个儿子,接连生了4个女儿后依然不放弃,砸锅卖铁,到处躲藏,最终,避开计划生育的检查,生下了盼了多年的儿子。
期间,险些将其中一个女儿送人,由于女主人的不舍,还是没送出去。
在几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女儿们与小儿子但凡有争执,母亲都会偏向小儿子,有时一点都不尊重女儿,对小儿子是宠溺异常。
女儿们经常在旁边眼睁睁地看着父与子、母与子的亲昵举动,孺慕之情溢于言表,却得不到父母的一丝回应。
当然,故事的最后是:儿子因为宠溺过度而没有大的追求,碌碌无为,女儿们也因为父母的偏心,情感淡漠,亲情所剩无几,以至于到了晚年落下了个老无所依的局面。
这一切是谁造成的呢?
大人们认为孩子小,能懂什么?总是用自己的价值观和喜好及判断力去给孩子解决问题,然而,并没有细想,自己的行为给其他的孩子带来的是怎样的伤害!
常言道:孩子都是自己生的,手心手背都是肉,没有哪个是不疼的,只是十指有长有短,孩子也一样,有个别难免会得到偏爱。
看,一句话,道尽了父母的无奈。

孩子是需要被尊重的,身为大人的我们,要如何尊重孩子呢?

一、孩子犯错,就事论事,不翻旧账。
父母在吵架的时候总会忍不住地翻旧账,孩子犯错的时候,大多也会这样做。开始的一件小事,数落到陈芝麻烂谷子,一件又一件,越说越情绪激动,无法控制。
在父母的这种情绪之下,孩子越来越害怕,越来越不敢表达自己……
细想一下,孩子本来就是在不断地试错过程中,明白可为与不可为,建立底线。
父母应该就事论事,针对事情让孩子学会区分事情的性质,帮助他们建立边界感,而非疏发自己的情绪。
二、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不可谓不大,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家庭环境,其中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更为直接、深刻和持久。
成年人在应聘一份心仪的工作的时候,HR通常都会在家庭这一栏做一个详细的了解,主要包括家庭成员、家庭氛围,这是因为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不仅仅是一个童年,而是贯穿孩子的一生。
一个剑拔弩张的家庭氛围,造就出来的孩子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而和谐有爱的家庭,造就出来的孩子却是一生都被童年治愈。在他们遇到人生的转折点、遇到困难的时候,差异性尤为明显。
氛围和谐的家庭出来的孩子,坚韧性、积极乐观的态度都更为突出。
三、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3岁的孩子就开始会表达自己了,作为父母的我们要学会耐心地倾听孩子的
真实的想法,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同化到孩子的身上,毕竟孩子不是我们。
我家的小宝在1岁到3岁之间是放在老家由他奶奶带的,3岁半接到我们身边。始初犯错的时候,会立马露出害怕的眼神,立马讨好地笑对我们,那会儿不能说不心酸。
然而每当他犯错的时候,我会先摸摸他的头,温和地问他做这件事的最初想法,是否知道自己错在哪以及提醒他下次要注意。几次之后,我发现他的表达能力明显提高,从内而外地散发出自信,独立性也很好。
孩子是需要被尊重的,虽然他们对尊重还没有个确切的概念,但父母可以通过言行告诉孩子,这就是起码的尊重。
我一直认为孩子会长成什么样,取决于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
在养育孩子的时候,要给予孩子适当的尊重,尤其是女孩!
现今的社会,女性越来越独立于男性而存在于这个社会,最常见的表现是女性可以跟男性从事同样的工作,并且不少女性可以做到管理层去领导男性工作。
研究数据表明,大多数的女性领导,家庭氛围都是和谐的,父母自小有意识得给予女孩儿尊重。
长久以来,她们的独立人格渐渐重于对他人的依赖,长大后这群女性的意志往往较强,她们很享受自己的努力带来的成果。
孩子小不代表什么都不懂,互联网时代的孩子避不开网络,他们在网络上吸收信息,学习知识,我们要学会平等地尊重和对待孩子。
所以,新时代的父母,我们要学的还有很多,不能局限于给孩子提供吃穿住行的物质层面,还应包括给予孩子尊重,呵护孩子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满足,尤其是女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