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最大的智慧,是看到自己的无知!意识到无知,是知道的开始
前言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没有谁是什么都知道的!在各行各业无缝衔接的网络时代,没有谁能够把控一切。所以,面对更新换代的知识和技术,面对错综复杂的信息关系,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反而可以放平心态,然后尽力去弥补自己的不足;或者以一种空杯心态,谦虚地听取别人的建议。
孔子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是在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而同时每个人也有自己的短处,也就是有自己无知的一面。有时候承认自己的无知,并不丢脸,没有谁是无所不知的、万能的,所以,《论语》中说的很有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的态度。
老子曾经也说过,“知仁者智,自知者明。”这也是在说,人要有自知之明,千万不要狂妄自大。宋代苏轼的《贺欧阳少师致仕启》中提到:“大勇若怯,大智如愚。”这说的就是大智若愚的智慧,意识就是,那些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从来不会自以为是,往往都是以“无知”的面目示人,能意识到自己的无知,才能够做到谦虚处世,不耻下问。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我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即使当时所有人都认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就是苏格拉底,但他却认为自己很无知。这就好比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智慧是一个圈,越是博学的人,他的智慧圈越大,可是往往“智慧圆圈”越大的人,圆圈的边缘接触到的无知部分越多,他们往往更能感觉到自己的“无知”,而那些学识短浅、稀少的人,他的“智慧圆圈”越小,圆圈边缘接触到的无知部分也越少,越是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或许这就像“坐井观天”、“夜郎自大”……
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未知,随着知识和科技的发展,会有更多的未知需要去学习和探索。所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就是要我们以虚怀若谷的姿态,去面对生活、工作,唯有如此,才能不断去虚心学习,接受新的知识、技术、智慧……
对于现代人而言,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充满变数的社会,更需要不断虚心学习各种新的知识、技术、智慧,不断提升自己。多和别人交流、谦虚请教、共同合作,一个人甚至一个企业,要摆正姿态,要懂得看清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凡是有所作为的人,大多是有自知之明的人,知道自己的优点在哪里,缺点在哪里,知道如何去弥补短板,如何和别人合作。可以说,“人贵有自知之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这个世界上,要想立足,要想长久,那就先以一种正确的心态看待自己,以正确的姿态为人处世吧。
今天在《墨菲定律》中看到这句话:一个人最大的智慧是看到自己的无知,有感而发,创作这篇文章,和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感谢收藏、转发!